|
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庄子和《庄子》,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把握寓言大意,尤其难点译句。
2、过程与方法:
多读自赏自解,感悟《庄子》中的观点。(重难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知人的世界观,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庄子与《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另曰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五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
2、识字:濠梁(háo)鲦鱼(tiáo)
3、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4、译文:参考版(翻译的言简意赅,是参照的好资料)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译文:网络版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5、内容:
文章写庄子与惠子之间的关于“鲦鱼是否快乐”的辩论。话题轻松、闲适,令人分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二人的辩论谁胜了?
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话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在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6、文色:
(1)精彩的辩论艺术。全篇采用人物对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小辩论展开。
文章妙就妙在切换角度理解问题:(诡辩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艺术。)
①庄子把自己提出的“鱼之乐”这个逻辑问题转化成偷换概念。
②庄子把“安知”的原意“怎么知道”的意思转化为“在哪里知道”,偷换词义。
③庄子在自己也不知道“鱼之乐”的答案中避重就轻,不是顺着惠子的话说,而是另起炉灶,回到问题的起点,打乱惠子的思维模式,让人糊涂。惠子一糊涂,庄子也就胜利了。
7、辩论解析:
庄子:设置结论感叹(触景生问)
惠子:设疑发难(顺势而问见机敏)
庄子:抛开正面回答,采取反问再设问题(机智灵活)
惠子:顺着逻辑问题推理(语言严密,逻辑性强)
庄子:再次转换问题角度,轻松化解难题。(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教学过程:
1、重视朗读,体会辩论中的问题转换。尤其是背诵和解意。
2、文言词汇积累。尤其是“安”“固”
3、问题探究
①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②从辩论中看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③这个辩论争了很久了。谁在这场辩论中谁才占据了上风呢?
答: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是强词夺理;如果从形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说了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部署作业:
朗读、背诵并默写翻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