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3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2.an en in un ün》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14 10:3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以为在拼音教学中,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拼音的方法。我把前鼻音-n的发音拿出来进行教学,先教学生把舌头抬起,顶在上牙床,用鼻子发--n的音,让学生有了初步的前鼻音的概念,然后进行前鼻韵母的教学。
教学中以an 的发音教学进行前鼻韵母发音方法的指导, an 先发a ,再把舌尖抬起,顶住上牙床,鼻子出气,发鼻音-n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准确发an 的音了。在进行en 的发音教学中,引导学生用an 的发音方法来练习发音,先发e 的音,再抬起舌头发-n的音,而到了in 的发音教学,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音方法 ,掌握了发音其实就记住的形。
“un ün”是两个前鼻韵母,但是孩子们在认识这两个前鼻韵母之前已经学习过了an en in 三个前鼻韵母,也基本掌握了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孩子们学习起来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这节课中,un和ün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得还算不错的,读音都相当到位,基本上读的都很准确,但发现的一个情况是有及个别的学生在出示un和ün时有点搞不清楚,容易混淆,对于这一点,由于经验不足,事先没有考虑到,过后应该想一个好办法让他们把这两个韵母区分开来。这一方面以后一定尽力改进。
这节课的整体课堂气氛还不错,基本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但有一个难点就是学习yuan这个整体认读音节,本身学生在整体认读音节这块掌握的不是非常好的,再加上这节课上的这个整体认读音节比较复杂一点,因为它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并且其中的“an”在这里的发音比较特殊,对于学生来说想要更快更好的掌握还是有一些困难的,在这节课上而我采用的是先复习以前的几个由大y开头的整体认读音节,让小朋友回忆一下,同时对于以前学习的知识也是一个复习巩固的过程,对于新知识也容易导入,但是“yuan”孩子们还是比较难以记住,想不到一个特别灵活的让孩子记忆的方法,关于这一点以后还应该多学习,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希望能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完善我的课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5-14 10:34:0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复韵母已经好几天了,学生们对于复韵母的认识和掌握也慢慢找到了规律,我在每次上复韵母的时候都对学生们说主要是感受单韵母的嘴型,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复韵母,那么我们就想一想这两个单韵母的嘴型是什么样的呢。

  在an、en、in、un、ün的教学中,我用了两课时完成教学,我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新课程的理念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而在课上我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在本课掌握an、en、in、un、ün发音时,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找规律,学生很聪明,都发现了单韵母加了一个声母n,自主地掌握了发音规律。学生间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学生学习得快,掌握得好。在初步了解前鼻韵母的规律后,在教学汉语拼音an、en、in、un、ün时,我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编故事,使插图的表音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儿歌下学习,轻松地学拼音。

  首先,我出示一幅天安门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天安门在什么地方?告诉学生这节课要认识的第一位新朋友就是复韵母an。如何记住an的读音呢?我先问之前我们学习过的单韵母a嘴型是什么样的?学生们立刻摆出了张大嘴巴的口型,这时,我说,n是用鼻子发音,先读a再用鼻子发音,舌尖向上台,台下的同学立刻模仿的读出了an。然后,我让学生自由想像,自由发挥,说说怎样记住an的字形。学生们兴趣盎然、议论纷纷。这时,我不失时机的出示了两个小朋友图片,并告诉同学们:就是这两个小朋友要到天安门去玩,请大家给这两个小朋友起名字,编个小故事。一会儿,同学们就编了出来,如:小丽和小盼是好朋友,他们拿着a和n来到天安门前唱歌跳舞,歌唱北京天安门;有的用儿歌,如:“小丽和小盼,手拿a和n,来到天安门,成了好朋友”等等,学生思维之活跃让我赞叹不已。因为yuan是在un和ün这课学习的,我稍稍做了调整,把yuan放在an、en、in这课学习了,接着,我又补充,小丽和小盼在天安门玩了一会儿,就各自回家了。小丽回到家里,突然,军军抱着皮球跑了过来,我把皮球图片粘了上去。接着问:这只皮球是什么形状的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圆形。于是,我将一个写有yu的半圆和另一个写有an的半圆合并起来,组成了一个书写着yuan的圆球。这种演示过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在学生们基本掌握yuan的发音后,我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当小老师。在学生带读的过程中,我也在注意学生的发音,以便纠正。从整体来看,学生掌握的非常好。在此基础之上,我马上让学生说一说yuan的四声应该带在谁的头上,学生们对于标调号还是掌握不错的,回答的都很正确,紧接着我赶紧让学生读yuan的四声,学生回答非常踊跃,并轻松地完成了四声组词。

  然后,我边演示边叙述:小盼回到家,发现家门是关着的,于是他做了件什么事?学生纷纷用手作摁门铃状,答道:摁门铃。我将写有e和n的卡片交给学生,让学生仿照an的学法演示出en。这时,我告诉大家,小明摁了好久门铃 ,可是没有人开门,怎么办呢?并提醒大家观察图画。这时,同学们已经被故事吸引,兴趣高涨,三五成群、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不一会儿,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编成了:小明来到楼下的大树旁,到树荫(in)下乘凉,通过故事我顺利的引出了en和in, 。而在教学in的时候我又通过大y而引出整体认读音节yin。如何帮助学生们记住他们的发音呢,复韵母比单韵母的教学要难得很多,孩子们容易对两个以上的复韵母产生混淆,因此我通过单韵母e和i的口型来引导孩子如何记住复韵母en和in的发音。而在学习第二课时un和ün时,un 和 ün这一课是在学习了an en in 三个前鼻韵母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们也发现了un和ün也带个声母n,很多学生很肯定的说这也是前鼻韵母。韵母un ün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un ün的发音,但un ün通过我们的老办法“嘴型辨别法”好像没办法辨析出来,那么我先让学生把拼音和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通过学生对蚊子和白云图片的认识,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和学习。告诉学生把蚊和云的第二声变为第一声,并给予学生指导,使学生初步了解un和 ün的读音,紧接着我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n,询问学生这个读什么,学生们很快的读出它的发音,接着我又问,还记得当时我们在学习n的时候,是如何编这首儿歌的,同学么异口同声的回答:一个门洞nnn。我说那么u像不像一个门倒过来呢,学生们回答的说很像,我顺势编了儿歌,反正门un un un。而在学习复韵母ün的时候,我说刚刚学习的un上加两点同学们有没有有点头晕啊?是不是已经分不清了?学生们回答说是的,我说那就对了,看到了un加上两点你就晕,晕就是我们ün的发音。根据刚刚的讲解,让孩子们多读了几遍儿歌就开始小组抢答un和ün的发音了,学生们回答的很踊跃,课堂气氛也比较好,学生们很多都已经分清un和ün的发音。当然,整节课当中必然少不了学习整体认读音节了,这节课主要学习的是yun,整体认读音节yun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个难点,因为孩子们多半总是记不得是ün,都以为是un,这方面在我教学过程中也不断的强化训练。

  在每节课快下课的十分钟内,我都会留时间去练习书写,并指导应该怎样写,巡视,纠正!让他们养成书写的好习惯!总之,在教学前鼻韵母中有好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好好反思,上好每一节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5-14 10:34:37 | 只看该作者
an en in un ün的教学反思
明德学校113班:黎秋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an、 en 、in 、un 、ün 、yuan 、yin 、yun的发音、及四声调。
按照出示图片引出韵母及韵母的四声,韵母与声母相拼的大致步骤,主要让学生认识后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 yin yun。整个课堂以魔术师变戏法为激趣点,吸引学生注意力。授课时采用自己观察、同桌互助、小老师带读、小组比赛、男女比赛等形式进行后鼻韵母的认识。教学内容基本完成,但有几个巩固音节没有时间练习。反观整个课堂有以下几点值得我思考:
1、开课时,我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一开课,我说,一起到天安门去看看,在天安门里出现一个“安”字,相机出示韵母an,学生上台读,不同形式的读,像四声的读法,反复训练。学生记住了韵母,其它的韵母类似教学。但学生对前鼻韵母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最不容易发好前鼻尾音,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尽量克服拼音教学的枯燥性,提高教学效率。先学生试读,我再示范读,不同形式的练读等,让学生掌握前鼻韵母的发音技巧。但依然有一部分的学生没有掌握到位。
  2、学习过程放手不够。存在“保姆心态”,唯恐学生哪没说到,课堂上老师说的面过多,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不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反思、积淀,得到更多的教学“法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7 10: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