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话吟诵及其规则普通话吟诵是由徐健顺教授倡导的,即按照普通话字音的声、韵、调,遵循吟诵规则,传达出诗文的涵义和情感。徐教授在研究传统吟诵规则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一本九法”的普通话吟诵规则,即声韵涵义为本,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平长厌短、入短韵长、平低爪高、虚实重长、模进对称、腔音唱法、文读语音为法。
下面,我就部分规则做简单介绍:
1.依字行腔。即按照字音的声调来决定旋律曲调,不能“倒字”。所谓“倒字”,就是听起来这个字的声调与它本来的声调不一致了。吟诵,严格来说,是不能倒字的。
2.依义行调。即按照诗文的含义来安排曲调。这里的“义”,就汉诗文来说,包括三个方面:字义、音义、文化涵义。
3.平长仄短。即在吟诵近体诗、词、曲、文的时候,偶数位字的平声字和押韵的字要拖长,其余的字不拖长。
4.入短韵长。即入声字要读短,韵字要读长。
5.平低仄高。即在吟诵近体诗词时,偶数位的平声字低读,偶数位的仄声字高读,奇数位字的高低向偶数位字靠拢,声音的高低对于表情达意往往有所影响。
6.虚实重长。指古文吟诵时,入声字读短,虚字一般读重或读长。实字则只有逻辑重音字读重,轻重长短都有声音的涵义。
7.文读语音。普通话吟诵基本上都是按照普通话的声、韵、调来吟诵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字音都按现代汉语的普通话来读,部分字音需要文读。文读是吟诵的传统,就是某些字要按照古音或官话来读。普通话的文读分三种情况:一是入声字要读短音。二是韵字一定要押韵。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某些原本押韵的字今天已经不押韵了,但吟诵时要尽量参照古音使之押韵。三是个别字要文读,这种字都是传统上要文读的,比如“秋思”的“思”读四声,“遥看瀑布”的“看”一声等。这些读音往往与平爪格律有关,读错了就乱了格律,失了韵味,所以必须要文读。
什么是平声字、仄声字、入声字中古时期,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种。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声和二声,上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三声,去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四声,入声是一种短音。后来,平声的阴平变成了一声,阳平变成了二声。所以,平声字就相当于现代汉语里读一声和二声的字。仄声字指上、去、入三种声调的字,现代汉语没有入声,所以读三声和四声的字就是人声字。
古人为什么要将声调分平、仄呢?因为在吟诵的时候,平声字可以拖长,仄声字不能拖长,仄声字一旦拖长,听起来就像是平声字了。古代的入声字,现代汉语中都变成了一、二、三、四声,但吟诵时仍然要把入声字辨认出来,把它们归为仄声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