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系列活动工作安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12:2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激励引领广大青年学子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展示青年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矢志投身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征程,根据共青团中央、团省委工作要求,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系列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

二、活动时间
2019年3月-2019年5月

三、活动内容
(一)强化主题宣讲,开展与青年面对面的宣讲活动
1.结合“与信仰对话”主题,邀请知名专家、党政领导作思想理论、形势政策宣讲。组织团干部、典型模范、青年教师等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为主题,开展小规模、互动式的宣讲交流。

2.组织参与学校五四优秀团员代表、优秀团干代表、优秀青年标兵代表、优秀团支部、五四红旗团委代表座谈会。

(二)强化仪式感召,广泛开展集中性主题团日活动
1.开展入团仪式、18岁成人礼、祭奠革命英烈等仪式教育活动,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特别主题团日活动,仪式教育活动包含“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微团课、向革命先烈献花、入团宣誓、团旗下的演讲、齐唱国歌团歌等程序。

2.五四期间,组织收听中央有关活动的报道,广泛组织团员、团干部参与,并在全校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的热潮。

(三)强化榜样带动,大力推树宣传青年身边典型
1.组织参与团员教育评议及五四表彰工作,抓好“优秀青年标兵”“优秀共青团干”“优秀共青团员”等典型推选活动。组织青年典型,广泛开展故事分享、座谈交流、媒体访谈、网络直播、产品推广等宣传,用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让榜样精神真正在青年中入脑入心。

2.组织参与校团学干部技能大赛,挖掘优秀青年典型,搭建能力提升平台,培养团干综合素质,以赛促学、以学促练,带动广大青年团员见贤思齐。

(四)强化网上引领,普遍开展青年主题网络活动
1.依托共青团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五四青年节”“五四100周年”等网络话题活动,积极创作直播和短视频作品,通过网络直播平台集中推送。

2.组织参与斛兵杯新媒体文化节——传承五四情,聚力青春梦。制作网络和线下文化产品,如青春宣言漂流瓶,我与团旗合个影,图说五四,我的青春故事分享会等。

(五)强化文化熏陶,精心创作推出主题文化产品
1.开展主题征文、摄影、书画大赛等活动,将优秀作品编印成册,集中展览宣传,形成长效性的教育宣传氛围。

2.组织参与“青心聚力,传承经典”工大诗词大会,培育校园文学达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工大学子文化底蕴内涵。

(六)强化实践锻炼,开展青春建功新时代实践活动
1. 开展“弘扬五四精神,青年者在行动”等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紧密结合团的重点工作品牌,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在深化改革开放、决胜全面小康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展现青春风采。

2.开展以“五四运动”或“爱国精神”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引导青年学生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注重育人实效。各基层团组织要把牢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育人功能,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全校范围内掀起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热潮,大力唱响主旋律、弘扬青春正能量,努力营造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顶层设计,彰显自身特色。各基层团组织应结合专业背景和青年特点,以思想引领为中心,围绕活动主题,制定具体方案,创新形式载体,力争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团学活动品牌。

(三)加大宣传力度,总结活动成效。要注重氛围营造,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利用各类网络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报道,并对活动开展的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评议,推动团学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请各基层团组织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相关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典型做法形成文字材料(1000字以内,另附亮点图片)于5月10日前报送至校团委指定邮箱。

联系人:

电话:
共青团xx大学委员会

                          2019年3月25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12 00: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