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地理生物学科听课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18-11-9 11:08
标题: 地理生物学科听课反思
2018年11月8日上午,地理、生物学科教研员杜老师来我校听课、诊断、反馈,指导学科教学工作。两个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听课、研讨,收获颇丰。

第一节王老师带来的是《世界的气候》,这节课的上课流程如下:

1. 复习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引入描述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的地区差异,从而导入新课。通过导入温故知新,迅速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唤醒学生的记忆。

2. 指导学生读图方法,引导学生获取气候类型特点。读图、识图能力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必备技能,因此王老师逐步引导学生总结读图的步骤:①判断所处半球位置,②解读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③综合图示信息,得出结论。

3. 重点探究: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提取图示信息,引导学生将所学读图方法应用到实例分析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又能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一举两得。

4. 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通过小组讨论找出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小组成员通过深度研讨获得新知,提高了学习效率。

5.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主要内容,巩固提升。


第二节董老师带来的是《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节课的上课流程如下:

    1.用生活中的问题:落叶为什么不会越积越厚,引入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何作用呢?导入新课。

    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教师明确本节学习的重点。

   3.学生第一次自主学习: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②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自学结束后学生展示,教师强调:①参与物质循环的细菌和真菌生活方式是腐生生活;②植物吸收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利用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然后通过技能训练:如何证明细菌对植物有分解作用,对本部分知识进行巩固提升。

   4.学生第二次自主学习: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教师简介动植物和人患的病症,并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学生第三次自主学习:与动植物共生,教师讲解四种共生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过多服用抗生素会对肠道内正常菌群产生影响吗?

6.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重点内容。

7.进行当堂检测,统计学生的正确率。(经过统计,学生的正确率可达90%以上。)


听完这两节课,我觉得:

王老师的地理课优点是:1.新旧知识联系紧密,导入直接有效;2.对学生的进行读图方法指导,有助于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3.板书重点突出,对教学内容总结到位且有深度。可以改进的地方有:1.增加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一些趣味性的互动性的内容;2.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引导学生举例分析郑州市的气候特点。

董老师的生物课优点是:1.学习目标设计具体合理,教学内容紧扣目标来安排;2.学生自学效果良好,教师引导到位,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课堂生成效果好;3.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抗生素等知识相联系;4.讲练结合,当堂检测效果好,达成率高。可以改进的地方有:1.注意板书内容的设计;2.尽量进行实物教学,把知识讲解的更深入些,突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多听课,多反思,才能发现问题,才能让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合理更精致。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