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8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加减法(一)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15:0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三单元:加减法(一)

一、有几支铅笔

    本课用学生感兴趣活动贯穿全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注意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设计从易到难、从形象到具体、从动到静,具有很强的层次感,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有几辆车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加法问题,拉近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接着,又创设了到生活中调查加法问题的情境,使数学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学起来轻松而有趣。

  2.给学生留下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上,为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探索空间,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如在“停车场”、“公园”,“小白兔拔萝卜”等问题情境中,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不论是全班交流,小组交流还是同桌交流,都让他们自主探索,老师不加干涉,使学生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3.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

  心理学工作者的调查表明:儿童的动作发展在儿童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指出,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促进大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手是大脑的老师”。在观察鲜花图时,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花,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最后,让学生做“我摆你说”的游戏,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获得了良好的精神体验。

                                

                                 三:摘果子

    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后资料:运算是一种对应法则.设A是一个非空集合,对于A中的任意两个元素a,b,根据某种法则使A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c与它们对应,我们就说这个法则是A中的一种运算.这样,给了A的任意两个元素a和b,通过所给的运算,可以得到一个结果c.反过来,如果已知元素c,以及元素a,b中的一个,按照某种法则,可以得到另一个元素,这样的法则也定义了一种运算,这样的运算叫做原来运算的逆运算.

  在一个给定的数集中,说某种运算可以施行,指的是对于这个数集中的任意两个数,施行这种运算所得的结果,仍然属于这个数集.例如,在自然数集中,对于任意两个自然数,它们的和仍然是一个自然数,所以加法总可以施行.但是,对于任意两个自然数,不一定都能在自然数集中找到它们的差,可见减法在自然数集中不是总能施行的.如果把自然数集扩充为整数集,由于引进了负整数,在整数集中减法运算就总可以施行.数系的每一次扩充,都使原数集中不是总能施行的某种运算,在新的数集中变为总可以施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开方这六种运算,称为代数运算.其中加、减、乘、除四种又称为算术运算或者四则运算。

                                      选自《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



                              四、小猫吃鱼

    紧密结合学生熟悉实际生活的特点,大胆构思,重新创设课件。创设了给小明过生日生活情节,巧妙地将小猫吃鱼这个课题加入这一情节中,从而形成了这一完整的数学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这个情境,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教学时采取紧密结合画面,让学生观察、猜想、推理、探索的方法,并采用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五:猜数游戏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数学游戏贯彻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它好比强大的磁场,最大限度的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孩子们主动地参与。

  “小老鼠背土豆”这一活动,极具开放性。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数学故事,针对数学故事中的不同情节,列出相应的数学算式,并说明含义。这样一道题变成了一组题,克服了僵化的只看表面现象的思维弱点,使不同的学生的思维受到了熏陶和感染,从质上有了一次飞跃,养成了全面的、合理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

   六、跳绳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本节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创设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情景,让学生猜想,提出问题,在小组交流中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有意识让学生观察、归纳、发现规律,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

   七:可爱的企鹅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实现一年级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进行了尝试。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体现了情境性和活动性。学生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感受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提高学习的效率。

                             八:分苹果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事件、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实现一年级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进行了尝试。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体现了情境性和活动性。学生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感受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提高学习的效率。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算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九:操场上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并且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十:乘车

    本节课要使学生达到: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的导入,直入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会,新课的教学整个贯穿在此条线索中,各个环节的教学线条流畅,学生在每个环节的情境中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共同探索,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每个孩子发挥、展示自己的空间。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识,不但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大有裨益。

   十一:加减法一(整理与复习)

    以数学竞赛题的形式,激起学生复习整理的兴趣,同时也渗透了乐于助人的思想教育。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整理,完全放手对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于是采用了引导学生先按得数进行分类,然后再排序的方法,这为下次能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减法表及20以内加减法表提供了方法。对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排列方法都进行了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通过这种相互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整理结果的多样性。后来在加法表的应用方面,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再写10以内的加法算式,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漏掉,学生说出了要按我们刚才发现的这些规律来写,这样一方面是引导学生要充分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可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十二:大家来锻炼

通过大家来锻炼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决.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2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10-23 12:46:49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6: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