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看“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心得笔记:从小事做起,养成好品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8 21:5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通过观看视频、聆听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中南大学杨雨教授的解读,我对“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明白了一名教师只有做到了“强师德、守师道、立师表、铸师魂”,才能更好的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本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国无德不兴”讲的是,道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习近平说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人无德不立”讲的是,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的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

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崇德向善成为主流,并持之以恒熏陶、传播和教化,才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程门立雪的尊师,孔融让梨的尊长,三顾茅庐的恭敬,苏武牧羊的坚守……这些事例无一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示范教育。要树人,先立德。”“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平常的工作中应做到:

一、 要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好品德;

二、 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 要通过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 要引导学生为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做出积极贡献;

五、 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做个有德之人;

六、 要把学生培养成爱国爱党、乐于奉献、敢于吃苦、勇于担当的接班人。

最后,我借用王德强校长的一段话来结尾:教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道德之师。身为教师,应成为学生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田。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而又光荣的称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24 15: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