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在童话的陪伴下走过两年,关于童话已经在感性上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他们最熟悉的应是童话的趣味性。但本单元主要是学习预测,通过本单元前两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预测方法,会从文中发现线索,继续往下编故事,或者预测结局。因此,在学习本课之前,布置了课前预习的时候,把一边读一边预测作为了一项预习任务,课上只检查。在课前检查的时候,发现孩子们还是会做预测的,书上写的一些预测的内容——其实就是我们以后要提到的做读书笔记。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很强,想到了很多我都没有想到的内容。但本节课我在教授完之后,发现了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时间、环节安排不够合理。
课堂环节上,生字检测,开火车读音检测和《同步解析》读音检测是重复活动,如果能把解析检测放在课后,会更好
由于课前已经安排过预习,课上本可以直奔主题,检查即可。但在检测学生预习情况时,我又反复强调了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担心课文太长,学生朗读上难以检测,就出示了一些课文中难读的句子,让学生反复朗读,导致浪费了很长的时间,整个感觉是前松后紧。本来这节课安排的有一个续写结局,因为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没有让学生写完后展示,没有让学生及时反馈。如果时间安排能更紧凑,环节更合理,这节课效率会更高。
2.问题的设计还是不够合理
这是一节语文课,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但在课上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是——这是一条怎样的小狗,孩子们总结出了自尊、勤学好问、懂得选择人生这样的词语,这样的问题指向性太强,有强化思想的“嫌疑”,浪费了一些时间,也与本节课续编结局的关系不大,不够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