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2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5 14: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回顾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既紧张忙碌又很充实。在陆校长倡导的诗意语文思想的引领下,在名师大课堂的传经送宝下,在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下,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蓬勃发展。

一、学习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全体语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小学部语文学科规范》、《小学部语文学科发展规划》、《小学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指导教师的实践工作。尤其是通过继续学习陆校长积累和倡导的《我的语文教学观》,大家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并初步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陆校长主持的“诗意语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开创了具有卢实特色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二、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开学初,语文组制订出了详实而有效的教研组活动计划。本学期为 “争创省优质小学”,各年级商量选定教学内容,共同备课。每位教师上了研究课。执教者认真备课、上课,同年级组教师认真听课、记录、集体评议。通过这一系列的步骤,相互研讨,共同促进,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汪校长的亲临参与,指导性、探索性的评价,有效地促进了教研和科研结合,提升了教研活动质量。组织开展的“名师大课堂”活动让大家受益匪浅。

三、重视常规检查,强化教学管理。

1、落实教学工作“五认真”

在鼓励语文教师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对其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监督。本学期,我们语文组在期初、期中、期末检查了教师备课本,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全组教师备课都非常认真,教案具有可操作性,结构完整,重点突出,详略分明,有反思。但对于构建卢实课堂教学中倡导的语文教学模式落实尚不够到位,备课中对听、说、读、写训练点的把握、设计体现不突出。全体语文组教师共计备课节数为1696节,人均58.5节。其中二年级老师的语文备课节数达80节左右。老师们认真布置、批改作业,期中、期末检查了《语文补充习题》、大作本,检查结果令人满意,尤其是王令玲老师批改更为细致准确,令人叹服。期末检查了教师听课笔记本,共计626节,人均21.6节。老师们还认真辅导,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2、开展师生活动“大展示”

本学期语文组在期初组织四、六年级学生代表参加了区小学生作文比赛, 六(4)班的刘婷同学在岳寒梅老师的精心辅导下,通过层层选拔,获得常州市小学生作文比赛一等奖。10月份在区的美文诵读比赛中,华丽老师获教师组二等奖,一(1)班的冯雨晗同学在陈岁琴老师的指导下获学生组三等奖。10月份四年级部分学生参加了省教育教学质量调研。12月份组织参加了区教师、学生教具、学具比赛,以及参加了常州市“第五届好娃娃杯”书法、作文比赛。

四、丰富校本教研,促进学生发展。

本学期,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的思想内涵,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根据校长室的要求,我们开展“三百工程”之一的阅读百本名著的校本课程。学校统一发放人手一册《书海泛舟》, “读名著”在各班语文老师、执教校本课程老师的指导下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期末时对阅读情况进行了调研,各班抽取10份试卷存档。

五、挑战自我极限,加快专业成长。

我们语文组是一支中、青年结合的教师队伍。每位教师都十分注重自我提高,不断地给自己加压,以便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在进行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许多教师还潜心研究、自觉反思,不断地总结与提高,笔耕不辍。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各项课题研究,教研风气浓厚。本学期,1篇论文获国家级奖,8篇论文获省级奖,1篇论文获市级奖,6篇论文发表于区级刊物,6人辅导13篇学生习作发表于区级刊物或获区级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我们高兴地看到了老师们在专业化道路上快速地成长,推动了我校小学部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

回望语文教研这块绿地,那盎然的叶尖闪动着一颗颗语文教师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体。然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身上肩负的重任,漫漫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开拓进取,迎接更大的挑战。









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5 14:23: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




时间过得真快,又一个充满挑战,富有收获的学期结束了。本学期,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在全体语文教师密切配合下顺利开展。每一位成员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现将这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新课程理论学习

要进行新的课程改革,观念的转变是先导。不论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都必须以新课程标准的观念来指导改革.研究。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们教研组采用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认真领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宗旨,把前握课程标准传达的新的理念,新视角,新要求。牢固树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本质观,着眼重视“三维目标”为标志的语文综合素质砚,关注、双基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持语文实践观。加强语文与学生生活,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控究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本学期一、二、三年级的语文教师都参加了区新课程培训,徐璐老师参加了市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二 、抓好常规检查,完善日常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即研究者”。为使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我们教研组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按年级段为单位,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特点,开展集体备课,一年级以拼音教学、识教学为重点。二年级段以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为重点。3----6年级以阅读、写作教学为重点。要求各自在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说课定稿,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另外,围绕学校的五认真工作执行细则。本学期进一步严格、规范了五认真工作,对于本学期三次的教学五认真检查,我们教研组配合学校教导处对每位老师的备课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检查。能认真地去查每一本备课、每一套作业,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也都能一一指出,指导教师去改进,达到检查不是惩罚、是促进的目的。并在教研组内对检查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三、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提升教研组形象。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在这一学期中,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宗旨,以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立足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为此,开展广泛的课堂教学研讨是我校教研组建设的主要抓手。教研组的公开课次数多,类型丰富,满足了广大教师的需求,从而使活动更有成效。

1、     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

青年教师主动报名,学校提供他们施展教学才能的舞台,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精心设计教案,积极备教材,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为了能上好一堂课,都放弃了大量的课余休息时间。本学期共推出青年教师优质课十来节。如:朱小妹老师的《共有名字》、徐文君老师的《给予树》、徐璐老师的《日月明》等。

2、骨干教师示范课:
  我们要求每位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课后进行说课,收到较好的教研效果。本学期上课的有徐爱华、陈波等等。

3、 外出学习汇报课:
   教导处还组织教师到宁波、鄞州区、姜山等地听课,涉取教改信息,让教师跟上课改的步伐。

4、专题研讨课:

除以上几种形式外,我校教研组这学期继续开展“走进新课程”的语文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还举行了两次教研活动,一次是中段阅读教学教研活动,另一次是低段识字教学教研活动。分别由沈云云老师执教《田忌赛马》,张琳老师执教《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采用“以读为主,读中悟情”的教学手段,很好地贯彻了新课程的精髓,全体语文教师都参加了这两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主要成绩

本学期阮文辉老师撰写的两篇论文《注重感悟积累,不断发展语感》和《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提问》获省陶研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康正兆老师撰写的论文《对创新教育的再认识》发表在《鄞州教育科研》杂志上。本学期共有60来篇学生习作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

五、存在问题

1、本学期语文大组的教研工作还不够细致,个别教师的陈旧思想、教法还有待改进,新课程精神尚待进一步落实。

2、语文组教师的笔还不够勤,教师发表论文少。

3、下学期自己还须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效率,多深入课堂,多检查教师教学常规的落实。

总之,本学期我们教研组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以后还将在教科研,教学实践上做文章,争取早出成绩,出好成绩。



茅山小学语文教研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10: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