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71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随笔、案例、教育故事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7: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随笔  

    一年多的新教材教学,使我惊讶于其内容的新颖,识字编排上的形式多样,同时又为一年级上下册要认识700多个汉字—那么大的识字量所深深震撼。下面我就一年来的识字教学进行反思。

一、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

比如《在家里》一课,我让学生通过家里的照片,展示、介绍自己家里的陈设,创设一种家人在一起的场景,让学生介绍家里的每一个人晚饭后在做什么。这样一引导,使他们对相应的词语产生兴趣。学生情趣盎然,认真地读、记词语,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牢牢记住了汉字。

可是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我从每天早晨读书时间抽出5分钟乐称为“文化早餐”时间。早餐内容分别为识字“游戏点心”、拼音“水果拼盘”……学生兴趣十足。其中,识字“游戏点心”的宗旨就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

二、倡导合作学习,利用差异促提高

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字学前差不多会认了很多字,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

1.培养合作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刚入学的儿童大部分不会与他人合作,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通过我两个半月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

2.聘任“小老师”,实现多元评价。

课堂上我要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识字情况是很难的。于是我采用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拓宽识字途径,扩展读的数量

比如可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名称认下;把自己家的春联认下;把常吃的方便面名称记下;把自己家的街道认下等等,在班会时间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识字大比武,以此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这样,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以上几点仅是我个人粗陋的观点,希望同行能给我多提供点更宝贵的经验,让我在识字教学中能得心应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7:46:00 |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练习或者游戏,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的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在上课前,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喜欢吗?如果今天谁上课坐的最端正,发言最积极,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老师就奖给他。比比看,今天谁能得到小红花。”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如: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小活动等这些环节都能很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而且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小活动是最好的,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可以运用事先约定好的一些口令组织教学。同时还要要求一年级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绪易激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往往让他们兴奋半天,其行为突出表现为:拍桌子、砸笔盒、大呼小叫、拍手、离开座位跳跃等,所以教师要在突发事件刚出现苗头时,就及时给予转化或制止。具体做法是:教师说“1、2、3”,学生马上作出回答“请坐端”师:“1、2”生:“安静”、“小眼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编儿歌激发学生兴趣、组织教学。如:“上课铃声响,安静等待老师进课堂。”(教育学生不要大声喧哗);“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 “耳朵耳朵看哪里?耳朵耳朵在听讲。”课程进行一半时可以活动一下如:……“点一点,摇一摇,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小朋友对“笑一笑,哈哈哈”特别感兴趣,当说“坐会好”时,都坐得很好了。教师和学生一唱一和对儿歌,既简单,又很有节奏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走神的机会。我们要认识到在一年级课堂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抓好纪律的关键。你要求学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须事先让他们清楚。然后,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让孩子知道你要他们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样再怎样,哪怕是放几个学具,放哪儿,怎么放,都要说清楚。一开始的细致对以后的教学会非常有用。
    三、老师讲课时要使用儿童化语言。
一年级孩子不同于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他们自制里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做事凭兴趣。比如做连线题,如果老师说让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他们很喜欢听这种语气,老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一定得蹲下与孩子们说话。
    四、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老师即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 “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为了带动其他学生,老师这时可以抓住时机说:“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说?”要是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声”或“送小红花”等方法鼓励他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励,体会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更加坚定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否吸引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优最佳的教学效果。
现针对如何提高一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谈一点体会仅供参考。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了解教学大纲,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上好每一节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集中注意力,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紧凑性,要注意教师口语表达的艺术性。每上完一个单元都要对该单元进行一次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予以弥补。对学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不自觉学习转变到自觉学习上来,学生学习才能有所进步,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总之一句话:爱心+耐心+细心
  当一名好启蒙老师不简单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7:49:00 |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谈
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塔南路小学 李 红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物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例如,在开课之初,教师就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三、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简笔画简洁、生动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雨”这一个生字时,我就根据小学生对这一个字的理解,在黑板上把这个字生动地画了出来:“雨”字上的一横就代表雷电,一竖跟横折钩就代表一间房子,里面的一竖就是闪电,直穿房子,把房子都打了一个孔,那么房子就漏水了,那里面的四点就是漏进来的雨水。学生的想象力真是不可想象,我把他们的话转变成了生动的图画,收到了很好的认字效果。



四、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无意识字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仅特别爱听故事、还爱讲故事,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掌握一些词语,在讲故事时练习使用,把识字教学寓于有意无意之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喜欢读故事是学生的天性,我们应因势利导,经常性地组织、引导学生看故事课外书,由于这种做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都很乐意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常常随手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字形又不怎么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对一些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还适时适度地作一些比较。在学生看书的时候,教师不忘提醒学生注意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看到后把它告诉同学或老师。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是学生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取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五、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等等识字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六、自做“识字课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要先后在课本上几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多次体现,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都成为儿童识字的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体会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过程。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7:49:00 | 只看该作者
有趣的拼音课
淄博市临淄区闻韶小学 刘会娟
  
拼音教学,历来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孩子觉得枯燥乏味,老师也觉得困难重重。《课程标准》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遵照课标的要求在学习拼音部分,我充分利用课本中提供的情景图,并倡导孩子们创编辅助记忆顺口溜。把学习拼音寓于故事之中,并辅以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的教育。下面是我执教“a、o、e”一刻的部分场景。



“小朋友,谁想给大家讲个故事?一听讲故事,小孩子的表现欲就被钩上来了,一个个跃跃欲试,小手举过头顶,眼神急不可耐,一副副“非我不可”的架势。我趁势说:“今天可是看图讲故事。”随即转身把放大的挂图贴到黑板上。



一幅美丽的乡村景象出现在同学们面前:太阳初升,雄鸡高歌,小鹅戏水,花儿轻摇,杨柳拂面,一个小朋友和一个妈妈模样的人在岸边看小鹅戏水……孩子们看着图。有的小孩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放下了手,有的小孩手是高高举过头顶,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情。我叫了最活跃的一个。战洁自豪地站起身,挺起小胸脯,大大方方开了讲:“星期天,我要求妈妈带我出去玩,妈妈带我去了农村姥姥家,姥姥家那里可真美,有杨树,有野花,有池塘,有白鹅,有公鸡……



“不对,不对,老师,战洁讲的不对。”一向伶牙俐齿的刘美没等战洁坐稳,就跳了起来:“不是妈妈,是阿姨。”“阿姨?你怎么知道的?”我佯做不解地问。“他没有看到拼音‘A’,拼音‘A’就是告诉我们那是阿姨,因为我们还不识字,所以不能用汉字,只能用拼音‘A’。”你别说,这番解释还蛮有道理,听得小家伙们连连点头,竟没人能反驳。几十双小眼睛齐刷刷盯着我,等我裁判。



看到孩子们入情入境了,我知道教拼音的时机到了,“对,这个小朋友真聪明,观察得很仔细,图中是想用拼音‘A’,来告诉我们这是一位阿姨。那什么是拼音呢?拼音是学汉字的工具,是为以后学汉字准备的……接下来顺口溜也派上了用场:阿姨的A,嘴巴张大A,A,A……大白鹅,e,e,e……大公鸡,嘴巴圆圆o,o,o……”孩子们兴致盎然,一遍一遍的跟读,自读,互读,竟没有丝毫枯燥的意思,语音也很快掌握。



最后,我还让孩子用橡皮泥捏了拼音的模样,孩子们兴致盎然。



原来,学生可以在看图画,讲故事,读儿歌,捏一捏中学会拼音,并在愉快的体验中培养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7:50:00 | 只看该作者
音近声母的教学方法初探
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李 娜
  内容提要: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础,掌握好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快速识字、阅读,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来自不同地区的孩子,由于初学口语时方言的影响,对很多孩子拼音的学习造成了一定障碍。为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区分音近声母的经验和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近、声母、辨析、语境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础,掌握好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快速识字、阅读,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来自不同地区的孩子,由于初学口语时方言的影响,对很多孩子拼音的学习造成了一定障碍。在实际教学中,音近声母比较难区分的情况主要有两种,即鼻音“n”和边音“l”的区分,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的区分。



  一、鼻音“n”和边音“l”的辨析。



  “n”和“l”分不清主要集中在南方,如四川、湖南等地区。孩子们常长把“奶奶”读成“lǎi lǎi”,把“那里”读成“là lǐ”。由于一年级学生具有年龄小,自制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重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直观性,选择、设置合理的教法,使之符合儿童的上述认知特征,以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如果只是按照书上说的去教发声方法,讲怎么送气,分析发声部位,学生肯定听不懂。如何使书上的文字变成学生能听懂的话呢?在教学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1.看口型学动作。老师张大嘴巴范读,学生根据老师的口型去找位置,发音的初始口型很重要,可以让学生跟着做一做,试着慢慢体会。



  2.“翻译”发音方法。既然书上的话学生不明白,那我们就要想办法把那些枯燥的文字变成学生能听懂的语言。在教学“n”和“l”的发音时,我让学生捏着鼻子发“l”音,并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然后松开鼻子发“n”音,体会气流从鼻腔出来。从而让学生正确辨析“n”和“l”的发音,同时我总结出两句话:“n”是从鼻子里慢慢“爬”出来的,而“l”则是从嘴巴里“跳”出来的。为了使两个声母区分开,我又引导学生读“n”时声音稍长一些,读“l”时声音稍短一些,这样更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发音方法。



  3.手指感受震动。把手指轻轻按在鼻梁上,当慢慢读“n”时,会明显感觉到声音在鼻腔里震动,而快速读“l”时,手指放在同样部位却感觉不到震动,同时能感觉到“l”从嘴巴里跳出去了。



  4.字词比较读音。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n”和“l”的发音方法后,可以出示韵母相同的字或词语,进行朗读对比,体会发音部位和方法。切忌操之过急,不要马上进行语段的练习。例如:那──辣、你──李、蓝──南、老──脑,又如:努力、力量、伶俐、重来。



  5.饶口令巩固记忆。在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区分“n”和“l”的发音后,可以利用绕口令进行巩固练习。例如“妞妞牛牛去放牛,大牛小牛共六头,妞妞赶着小牛走,牛牛前头牵大牛。”开始可以让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念,越慢越好,目的在于读准字音。而后再加快速度,加强熟练程度,以便在“n”和“l”同时出现时也能区分清楚。



  二、平舌音和翘舌音的辨析。



  “z”、“c”、“s”和“zh”、“ch”、“sh”分不清主要集中在东北一些地区和南方一些地区。如有的人把“喝水”的“水”读成“suǐ”,还有的人把“开张”的“张”读成“zāng”,把“试一试”读成“sì yí sì”等等。



  记得第一年教一年级时,我总是想努力把书上的内容教给学生,例如讲到“z”时,我就照本宣科地讲到:“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成阻时,舌尖前伸,抵住上齿背,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当我说完时,学生都愣住了,显然我说的话对于一个刚升入小学不到一个月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天书”。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在不断地总结方法,为了能使学生能够分清平舌音和翘舌音,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



  1.利用手指找位置。引导学生洗净双手,然后伸出大拇指,把第一个指关节放在上门牙的齿尖上,大拇指自然贴在硬腭上,此时,把舌尖放置在拇指指尖和硬腭接触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翘舌音的发音部位。这样,所有学生都很快找到了准确的发音部位。帮助学生找到发音部位后再指导学生反复练读,学生很快便能掌握发音方法。又如在讲



  2.利用动作区分音。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总有学生稍不留神就读错,所以我在教学中配合了一个动作,既可以当做游戏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助于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即所有学生双手掌心向上平放在桌子上,这个动作表示平舌音,双臂抬起表示翘舌音。做这个游戏时,老师可以口头说字母,学生做动作,也可以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做相应的动作,还可以让那些有方言,发音不是很准的同学来说字母,其他学生做动作。这时教师可以适时纠正读音。



  3.利用饶口令巩固发音。区分平、翘舌音最好的绕口令就是我们常见的《四和十》,即“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分得清,请来试一试。”同样也是先要一字一字读清楚,并且要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发音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此项练习,随后可以慢慢加快速度。否则欲速则不达,反而会有副作用。



  三、多方配合,创设语境。



  有的孩子在学校讲普通话很标准,可是一进家门,就开始讲方言,因为大人们已经习惯了那种交流方式。所以要想让孩子学好普通话,老师首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在家也能尽量讲普通话,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家庭中有了语言环境,课堂上有了学习方法,要想准确区分开这些易混音,平时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上识字课,遇到声母易混的字时,老师要有意识的多叫那些带有方言的孩子来读,增加他们练的机会。另外,在课余时间里,老师与学生交流时也要多注意学生的口语,随时给每一个学生正音。



  当然,在一个几十人的班级里,声母分不清的孩子毕竟是少数,所以很多方法在课堂讲解时可以一带而过,在课下个别辅导时效果会更好。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本身就是个充满创意的舞台,拼音教学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只要细心发现引导,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7:50:00 | 只看该作者
“好孩子”与“坏孩子”
──有感于“标签”教育现象
江苏邗江实验学校 时金林
一次我到家住豆庄的朋友家作客。不经意间,看见朋友的爱女胸前挂着一张显眼的封塑的小牌。近前一瞧,原来是一块类似“二道杠”的标志,上面写着“好孩子”三个字。孩子说,这是他们班主任老师发的。两个星期评一次,根据平时的表现评比得来的。孩子说这话时脸上写满了得意与喜悦。我的这位老友也忙不迭地告诉我,孩子为了评上这个称号,连续十多天上课、作业、答问等方面做得都很出色,这一次总算评上“好孩子”称号了。这也给我们争了光。谁不希望自家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呢。不过,上次评比时,孩子没能评上,一回家就挺不高兴。为这个小标志,她连晚饭都没吃,整整伤心了一个晚上。

这使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该怎样评价孩子,怎样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一段时间表现好了,便给孩子一张“好孩子”标志作奖励。从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但这种调动是以牺牲和厄杀大多部数或至少一部分孩子的积极性为代价的。显而易见,其未得到好孩子标志的孩子便有“坏孩子”之嫌了。而他们的心理状态绝不会很轻松的,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来自同学的冷落和伤害,使自尊心受到损伤外,而一旦回到了家还要受到家长的“严厉训斥”甚至“棍棒相加”。再说,得到好孩子标志的同学,也会易产生骄傲情绪。教育应该是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为了达到“区分一个等第”,给孩子贴上一个“等第的标签”,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发生变化,在尊重孩子差异的前提下为每个孩子提供最好而可行的教育。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自信并且能尝试过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育才能促使孩子人格的正常的发展和心理的成熟。

无独有偶,我记得有一次到某校去听课。课还没有上,我提前进入教室。我见后排一个男孩子旁边有一张空位置。便凑上去问:“小同学,你旁边有同学吗?”“没。”小男孩大方地回答。“我能坐在你旁边听课吗?”“可以啊!我愿意。”小男孩的脸上分明露出欣喜和快活。“老师,别,别坐在他旁边。”“他是个坏孩子,他很调皮。”坐在前排的班干模样的小女孩大声地对我说。“他作业老是不写。连我们老师都说他是坏孩子……”“我们班只有两个坏孩子,他就是其中的一个……”好几个小孩七嘴八舌地说。“他叫什么名字?”“他叫坏孩子。”留在教室里的孩子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那男孩张目结舌,眼角处闪着晶莹的泪花。

虽然老师并没有给这个小男孩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但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他有了一张教师和同学给他的一道签“坏孩子”,这将影响他今后的发展。这样的现象尤其会在低年级孩子中发生。由于教育者未能正确树立差异观,再加上孩子了幼稚和天真,容易效模和受暗示,往往易出现孩子间的“歧视”现象。对所谓的“坏孩子”来说,他们在精神上已受到了伤害,这种伤害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一辈子的成长。性格的异化,孤独、懦弱、仇恨等丑恶心理会一股脑儿地与他们的人生结伴。当然,在“标签式”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也同样会受到副面的影响──认识问题的片面与机械倾象,爱心与同情心的丧失。

由是观之,教育无处不在。更多的是心灵的东西,需要教育者的精耕细作和细心呵护,她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造假,她更呼唤公平与民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02: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