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学生发生错误时,与其站在师者的至高点加以指责,急着和学生犯下的错误撇清关注,不如蹲下去,和他一起承担。
一一题记
“哇哇哇!又被老师发现了!”“咦,老师,我一直躲在你身后,你是什么时候发现我的呢!”
“哈哈,这次又没有吓到我,老师早就发现你啦!”
“老师,我在楼下看见你时就赶紧上楼梯,没想到还是没老师坐电梯快”!
“嘻嘻,你怎么每次都跟在老师身后呢,像个小尾巴似的!”
在我班上有一个小男孩,有一次小组活动时,我看到他坐在草地上伤心地哭泣,便走近去,想问个究竟,原来是因为这个小男孩一直在一边玩,他们小组成员嫌弃他给小组活动进度拖了后腿,便抛弃了他。这个小男孩成绩确实不咋滴,行为习惯也给我留下了不怎么好的印象,我就没把这件事放心上,我便想用最快的速度解决这件事,想用老师的威严强迫他们小组的成员接受他,可是话到嘴边,当我看到他们小组成员态度的坚决和被拖后腿时心中的怨愤以及小男孩哭泣时委屈难受的画面时,我后悔了,甚至开始忏悔,我不应该因为小男孩成绩的好坏故意忽略他,况且那样的做法治标不治本,小组成员表面上的接纳和实际行动上的冷落会让这个小男孩更孤立无助。
想到这里,我特地去其他小组调查了一番,在跟其他小组沟通了一阵子后,最终我把他安排在了另一个愿意主动接纳他的小组中,可虽然他有了一个新组织,却依旧红着眼眶,委屈地坐在草地上默默流泪。
见到此状,我心里隐隐作痛,他只是一个10岁的小孩子,也许他并不懂得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他此刻一定需要我的帮助。我便叫了他两声,他没答应,我便坐在他身边,对他说:“小石,老师知道你此刻很伤心,老师理解你也很想帮助你,可老师依旧想告诉你:只有当你积极地加入小组活动中,为小组出谋划策,大家才不会拒绝你,才能接纳你啊!”我拍了拍他的肩膀,他依旧没有说话,眼睛始终注视着前方,可是过了一会,我再故意去关注他时,他正开心地趴在小组成员旁边,显然他已经融入到了他们小组的活动中,我相信他刚才对我说的那些话一定是听进去了。原来我说话时,他的默默无声并不代表他的置若罔闻。
从那之后,这个小男孩只要在校园里看见我,便像一条小尾巴似的跟在我屁股后面,有时候还会突然跳出来逗我玩,或者想要吓一吓我,可是他那张天真烂漫的笑脸却总是办不出个像样的鬼脸来,每次都被我提前发现,可他却总是乐此不疲,只要见到我,就屁颠儿屁颠儿地跟在我身后,再一脸笑容地站在我面前,然后笑嘻嘻地说一句:“原来被你发现了!”每次都是如此,办完鬼脸后就跟在我旁边,和我聊天,而我也会跟他开开玩笑,或者和他谈谈最近的学习内容,并鼓励他积极地参与课堂上的小组活动。
后来,这个小男孩开始在课堂上悄悄地给我惊喜,数学课上,他的听课态度,也明显比以前认真许多,甚至从不交作业的他也开始按时交作业,正确率也出奇的高,但凡他做过的题,竟然全对,我顿时对他刮目相看,简直可以称作数学小天才了!
看到他如此之大的变化,我开始回忆起他变化前后的细稍末节。这件事如果放到以前,也许我会强制性地把他硬塞回他自己的小组,然后再把他的小组成员教育一通,说他们不懂得小组合作或者不爱护同伴之类的话,目的只是想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件事情处理掉,彰显自己做为老师的权威。可是这样的办法显然是简单粗暴又无效,表面上是在帮助这个小男孩,也是在教育他的小组成员,可充其量只是表面上,并不能起到实质的效果。就比如当学生在学习上反复出现同一个错误时,与其带着苛责的语气质问他:“这道题老师讲过没有,是不是讲过好几次了,你上课是不是没有认真听!”倒不如和他一起分析他做题时容易出错的思维断点,并教给他正确的学习方法。
这件事后,我也在不断反思,做为一名教育者,我们需要跳出自己日常教育中解决问题时思维的局限性,我们需要转变自己以往的师生观。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我们不要站在师者的至高点加以指责,更不要急着和学生犯下的错误撇清关注,而是应该蹲下去,和他一起承担。
时代变迁,我们更不能凭借着“拿来主义”,将昔日的教育方式复制后粘贴到如今的时代,而我以前的某些教育方式更是不可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可取,强制压迫型的教育方式更不可取。教育不是为了彰显教育者的权威,而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者更要富有爱心,怀有恻隐之心,提高自己修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帮助孩子们了解自己,挖掘自身的潜力。
韩愈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想补充一句,师者,欲教人,则先教己。况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过程漫长且无捷径可走,如果真的想要寻觅一条捷径的话,那便是:教育,需要走心,如果你爱它,那就深爱吧,如果你爱它,就享受这个过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