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到醒来这本书之后,翻开几页一看,是文言文,就先放一边了。听同事说是王阳明的心学,我随问道:王阳明是谁?后得知是一位可以和孔子并提的“大家”,随即百度了一下,大致了解了一下王阳明先生的生平。
待心平气和、环境安静之时,打开《醒来》静静品味,奈何自身才疏学浅,不明其意。丛书中(导读)部分,才略有所懂。
王阳明先生三十七岁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原来天理不在事物中,而在我的心中,道即吾心。这句话我的理解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相切合。我们做教师的使命是什么呢?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的理解就是为学生服务,因为这本书里有一篇延伸学习“生命的意义”一文中讲到:为人民服务。我觉得我们教师的使命就是为学生服务。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比王阳明先生不同,我们也许做不到那么高的品质、境界,我们只能提升一点点自己的思想境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学生服务才是起点。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先生提倡众生平等,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所以每个人都不应该把自己看得轻贱,不能光想着自己不行,自己有这样或那样的牵绊等等。如果一个人想做成一件事时,会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去做到去完成,如果不想做一件事,也会为自己找各种理由,哪怕是外在条件,一定要促进其完成完成的结果也不是很好的成果,主动和被动得到的结果完全是不一样的。王阳明先生讲究光明良知,讲究的是内心的平静。天地间的心是人,而人的中心则是良知。只要良知光明,便可所向披靡。但现如今的我们使自己的良知蒙上了一层污秽。对名与利的向往、私欲的产生是我们不能正确听从良知发出的命令,也许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价值观局限了我的良知,让我们心里的良知不像王阳明先生所讲的那么光明
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古人也曾提出过“知行”,但却是分开提出的,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对那些只知道实践却不知道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只知道理论知识而不去实践的人提出的建议。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则认为,当我们有了知,就会有行的出现,比如当我们渴了我们就去喝水,当我们饿了,我们就会去吃饭等等。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在受到心的指导。光明自己的良知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我所理解的心说感悟:不可固执自己的成见,要敢于改变自己,敢于提出质疑,敢于付诸行动。如果知行不合一再多的知识也拖不起一个完整的人。人生道路上有苦难不怕,怕的是苦难到来时将自己打倒,未爬起来就先认输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