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备课参考 贾宝玉正邪两赋的性格特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0 11:2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红楼梦》是一部电影,它的主角会是谁呢?是宛若天人的潇湘妃子林妹妹?还是清明灵秀的怡红公子贾宝玉?一个是良苑仙葩,古今中外,无数的读者为她倾心;一个是混世魔王,大观园里,如鱼得水唯我独尊。抛开小说人物的个人魅力和读者的心之所向而言,我觉得,贾宝玉一定是曹雪芹先生最着重刻画,最浓墨重彩的人物形象,是《红楼梦》当之无愧的“男一号”。红学界有很完善系统的一套说法,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贾宝玉就是曹雪芹本人在书中的影子。贾宝玉不仅是联系书中许多人物形象的纽带,推动情节发展的核心,更是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代言人。贾宝玉的种种性格特点,行事作风,心理情感,都寄托着作者本人的情感态度,代表着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思想高度。



一、贾宝玉性格特点的整体分析

   (一)作者对宝玉性格的总体解读

    贾宝玉身上有许多东西都是值得我们讨论研究的。他的玩世不恭,他的才气逼人,他的“意淫”,他的“不肖”,他的“解脱”,随便哪一点,都值得红学研究者们津津乐道,总结出篇幅极长的文字。在《红楼梦》第二回宝玉还未正式出场的时候,作者就借贾雨村和冷子兴的谈话表达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贾宝玉。冷子兴言语之中,代表着当时社会,世俗眼中的贾宝玉;贾雨村的看法,则代表作者对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设定和情感寄托。接下来,我将用一个表格整理分析“贾雨村言”和“冷子兴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0 11:21:26 | 只看该作者


           褒

         贬

贾雨村言

果然奇异,来历不小

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

     

      无

冷子兴语

衔玉而生,新奇异事

聪明乖觉,百不及一

抓周只抓脂粉钗环,将来酒色之徒耳(借贾政之言)

淘气异常

好笑,将来必色鬼无疑

  

    其实,贾雨村的一大段看似与小说情节没有什么关系的长篇大论,恰好完整全面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书中原话很长,在这里,我摘取其中一部分: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清明灵秀,天地之正     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使男女     偶秉此气而生者,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则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     于万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     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     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     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娼。

     从这些言论中,我们不难看出,贾宝玉最突出的的性格特点,就是“正邪两赋而来”,用现在一些红学家们的观点说,叫“秉正邪之气”。

    (二)从红楼人物视角分析宝玉性格

    贾宝玉是一个亦正亦邪,褒贬兼具的人物形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秉正邪之气”就是对他最好的概括。那么,抛开我们作为现代人的一些观点,仅从与曹雪芹同时代的古人的视角来看,贾宝玉是一个怎样的人?会有怎样的口碑呢?

    1.父母眼中的贾宝玉

    贾政对于贾宝玉的评价,在小说开始第二回就有所交待,“将来酒色之徒耳”这一句便是传播到市井里的贾政的原话,贾政把宝玉当做淫魔色鬼看待,是因为宝玉周岁时的抓周事件。成年后的宝玉并没有让父亲对他有所改观,在第九回宝玉入家塾学习之前,有贾政的一段话可以看出一些父亲的态度。“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说,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看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由此两个情节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贾宝玉在父亲贾政眼中,不仅一无是处,不学无术,甚至还肮脏不堪,所以他才会用这么严重的话训斥宝玉。中国的家庭模式大都遵循一个“严父慈母”的固有状态,像贾家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也不例外。在父亲眼中贾宝玉“在外流荡优彾,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逼淫母婢。”(见三十三回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苔挞)。然而即便如此,母亲却依然视宝玉如心头肉,苦苦以他为法。在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环节中,王夫人是这样向黛玉介绍宝玉的:“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姊妹们都不敢沾惹他的。”在王夫人口中,贾宝玉虽然顽劣,但不过是小孩子心性,是完全可以原谅包容的,非但如此,这样的宝玉还依然是她下半辈子的依靠。同样,在贾母心目中,贾宝玉也是她乖巧可人的大孙子,她对宝玉的宠溺绝对不少于宝玉母亲。纵观《红楼梦》全书,书中人物对于贾宝玉的评论,带有明显贬义的实在不多,除了来自父母的,以及冷子兴的言论,还有一句是来自贾宝玉的姑母,也就是林黛玉的母亲。黛玉听舅母介绍她的孽根祸胎时,回想起母亲曾经提过这位表哥,说他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帷厮混。然而,除了这寥寥几句的批评性评价,曹雪芹先生用了大量笔墨着力刻画的,却是一个外貌惊为天人,内在善良美好的贾宝玉。

    2.小人物眼中的宝玉

在浩瀚的红楼梦中,有数以百计的小人物,虽然他们占据的篇幅不多,但是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可以交代很多情节背景等必要因素。贾宝玉性格特点中的很多细节都可以通过这些人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台词表现出来。首先,宝玉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非常好,他常常“转盼多情,语言长笑”,这应该也是贾宝玉在贾府上下深得人心的原因之一。在第十五回开始,有一段“贾宝玉路遏北静王”的情节,北静王水溶对贾宝玉的第一印象极好,当着贾政以及贾家众人的面给了宝玉很高的评价,水溶觉得贾宝玉“语言清楚,谈吐有致”,还对贾政说:“令郎真乃龙驹凤雏,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如果说这样的话语只是官场上的场面话,有虚夸的成分在,那么北静王送宝玉圣上钦赐的念珠一串,也可以充分证明北静王对贾宝玉的欣赏。另外,贾宝玉虽然极恶读书,但是在四书五经之外,却是一个造诣颇深的才子,家塾里的老师就曾两次提到过这一点。十七回贾政想到,塾师尝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倒也有些歪对才情。元春省亲一节也有一句“贾政闻塾师背后赞宝玉偏才尽有”。除了才情之外,宝玉的善良温和,平易近人也是全书中处处可见的。与丫鬟们称姐道妹,互相关心,互相打趣儿,是书里书外人尽皆知的。说到这里,便不得不提贾宝玉关于女儿与男子的那一番言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也因为贾宝玉的这一套说法,很多读者认为,贾宝玉之善良温和平易近人都是针对丫鬟们而言的。事实是,通过一些书中的细节,我们会发现,贾宝玉对身边的小厮,戏子,以及其他封建社会里的下等人,都有着难能可贵的关爱和平等意识。不然的话,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贾宝玉机敏动诸宾”之后也不会有小厮们“一个上来解荷包,那一个就上来解扇囊,不容分说,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这样的情节。

二、贾宝玉矛盾的形象分析

   (一)厌恶仕途经济的叛逆者与维护伦理秩序的盲从

首先,贾宝玉是一个追求自由厌恶功名仕进的叛逆者,与此同时,我们又能从他身上发现很多无法抹去的对封建伦理秩序毫无条件的盲从痕迹,所以说,贾宝玉也可以说是一个封建伦理秩序的守护者。关于贾宝玉之叛逆,可圈可点之处太多太多,这里我就不再一一论述了。宝玉对封建伦理秩序的维护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细节表现出来。

    1.惧怕父亲贾政

贾宝玉虽然具有当时社会不可多得的反叛精神,但是他身上还是有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印记,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对贾政的惧怕。但是有一个情节,却描写了贾宝玉对于贾政主动的尊敬,以及他主动严守礼道的行为。贾宝玉骑马出行,路过贾政的居所,按照封建礼仪,这时候的贾宝玉,应该下马步行,以示恭敬,但是贾政此时并不在家,贾宝玉下马的规矩也就可有可无了。贾宝玉的小厮平时跟他插科打诨惯了,就提醒宝玉:二爷,老爷今日并不在家,您好生坐着就行,贾宝玉却执意下马,还对着贾政的居所行礼,然后才过去。跟贾宝玉平日里的“胡作非为”相比,这个规矩实在可守可不守,但是贾宝玉却做的严谨有礼,无可挑剔。

    2.盲从封建礼仪

另外,还有一个小的情节可以证明,贾宝玉在日常晨昏定省之类的规矩上,是非常规矩的。在第十五回,宁国府元宵开夜宴的故事里,有这么一件小事:贾珍,贾琏二人给贾母斟酒,因为榻矮,便就势跪下了,贾环弟兄见他二人跪下,也都一溜儿跪下了,宝玉看见,也忙跪下了。史湘云悄推他笑道:“你这会儿又忙着下跪做什么?有这么着的呢,你也去斟一巡酒岂不好?”史湘云的意思很明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先别忙着下跪,这一个一个一轮一轮地敬酒,且得好长时间呢!你还不赶紧抢到前边敬一轮酒,我们好赶紧出去玩儿啊!”贾宝玉有贾母宠溺,在这种小事上随便一点并不会招来太多非议,大家也都习惯了他的顽劣,但是贾宝玉又一次让人跌破眼镜,他没有听从湘云的建议,规规矩矩地完成了整个敬酒的流程。

细读红楼,我们还会发现贾宝玉的种种行为矛盾非但不会造成读者的不解,反而更能得到共鸣。因为设身处地想,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也是最鼎盛时期的富贵少爷,又深得家中长辈的宠爱,性格里自然会有肆意妄为的因素。所以他喜欢做什么就做些什么,不爱读书就连学也不上,喜欢女孩儿就整日在内帷厮混,这是叛逆,也是一种随心而动的真性情。但是,封建社会发展到清朝后期,一整套的封建伦理纲常已经非常完整,特别是贾府这样的人家,衣食住行,一举一动都有自己的规矩。而贾宝玉不能单纯的说是一个叛逆者,他的叛逆是有选择的,他一方面会接受并遵守一些他认为无可厚非,可以忍受的规矩,另一方面会放开那些诸如读书之类的难度较大的规则。这就是贾宝玉的真性情。

   (二)渴望自由恋爱的先行者与懦弱无能的逃避者

    第二点、贾宝玉是一个大胆恋爱,渴望自由婚姻的先行者,宝黛的爱情是整部《红楼梦》最主要的线索,但是这段爱情最终没有结果,也证明了宝玉是一个有心无力,懦弱无能的逃避者。《红楼梦》是一个悲剧,宝黛爱情是一个悲剧,甚至黛玉本身就是一个悲剧。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黛玉不受尽爱情的折磨而死,整个红楼梦的悲剧就无法实现。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人相爱,是因为有着相同的志趣和性格,一样的叛逆,一样的“专在些浓词艳曲上下功夫”一样的不理世俗,一样的才华横溢。在这场爱情里,宝黛二人都已经表现了相当大的勇气,毕竟他们的爱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可以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况且他们还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意,黛玉耍小性儿剪香囊,一方面是生气,另一方面也是在给宝玉以暗示。宝玉这边更不必说,在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一段中,他已经明明白白地向黛玉表白了。

     但是,除了这些小儿女之间的贴心暧昧,宝玉从来不曾为这一段感情争取过什么。在大家面前,宝玉只不过是一味的躲避隐藏而已。其实宝黛二人的婚姻一开始并不是没有支持者的,贾家的绝对权威贾母便是其中之一,宝黛二人在贾母眼中,一个是嫡亲的宝贝孙子,一个是唯一的外孙女儿,一个淘气可爱,一个美丽乖巧,两个都是自己的心头肉一般,在贾母心目中,这样两个孩子无疑是非常登对的。更何况,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姑表兄妹结成亲家的例子数不胜数。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黛玉的个性渐渐显露出来,她确实不是一个非常好的重孙媳妇的人选,她有才情却不够贤惠,有美貌却不够健康,完全没办法满足贾家对孙媳妇的要求。封建时代容不下黛玉的个性,钟鸣鼎食的大家庭也无法纵容她的小性儿。一切都随着现实该有的轨迹发展,没有人站出来,为这段爱情说话,包括贾宝玉。从始至终,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贾宝玉为自己和黛玉的爱情正名,争取周围人的认可,这就是贾宝玉的逃脱避世的思想 。贾宝玉是懦弱的,遇事躲避是他的一贯习惯,和金钏儿调情被母亲发现,他躲;和蒋玉菡互换私物被父亲发现,他的第一反应也是躲,他甚至不止一次表示,要化作一缕轻烟,飘得远远儿的。

   (三)关怀社会边缘人物的同情者与乖张暴虐的纨绔者

    最后,贾宝玉对社会边缘人物的关怀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内容,这种关怀,赋予了贾宝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萌芽,是贾宝玉身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闪光点。曹雪芹在贾宝玉身上表达的这种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态度,对于一个生活在封建时代最鼎盛的时期,又享受着封建制度带来的种种荣华富贵,名望利益的公子哥来说,是非常非常难能可贵的。贾宝玉对这些所谓的“下等人”的关怀无处不在,贯穿着红楼梦整个故事的始终,包括对丫鬟小厮,对平民百姓,对戏子优伶几个方面。

    宝玉有着数量众多的“好姐姐”“好妹妹”,就是园中的这些丫鬟们,地位较高的袭人,晴雯,麝月,平儿,紫鹃,鸳鸯等等自不用说,就连地位低下的五儿傻大姐之流,宝玉也毫不避讳,直接表现自己的关心爱护。园中小厮也跟宝玉保持着一种非常友好和谐的关系,李贵是宝玉奶妈李奶奶的儿子,宝玉虽然打心眼儿里厌恶李奶奶,对李贵却依然和善可亲。李贵甚至可以直接劝诫宝玉:“哥儿听见了不曾?先要揭我们的皮呢!人家的奴才跟着主子赚些好体面,我们这等奴才白陪着你挨打受骂的,从此后也可怜见些才好。”这种话从宝钗嘴里说出来,宝玉尚且跟他置气,可是李贵说完,宝玉却陪着笑脸,“好哥哥,你别委屈,我明儿请你”。再说平民百姓,贾宝玉跟平民接触不多,醉金刚,柳湘莲之类在红楼梦中的出场又实在少的可怜,秦钟虽然也是官宦人家出身,但是跟贾家比,却也是正经八百的平民了。宝玉见秦钟,作者给了宝玉一大段心理描写:“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成了泥猪癞狗了,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中,若也生在寒门薄宦之家,早得与他交接,也不枉生了一生。”宝玉对秦钟的评价是极高的,在他看来,与秦钟相比,自己就是泥猪癞狗,宝玉在贾府整日如众星捧月一般耀武扬威,见了一个社会地位比自己低很多的秦钟,还能有这种不骄不躁的想法,足以证明宝玉对周围每个人的尊重。

贾宝玉的性格中,除了平易近人的一面,也有暴虐乖张的一面。整部《红楼梦》中,宝玉生气发怒的情节不多,摔茶杯撵茜雪算是最严重的一次了。茜雪被撵是一桩冤案,她本没有做错什么事,只因李嬷嬷吃了宝玉的枫露茶,宝玉生气却又拿李嬷嬷无可奈何,就生生被撵了出去,我们从袭人的嘴里可以看出来,大观园里,丫鬟们的待遇是相当不错的,(第十九回,如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所以被撵应该是茜雪生命里,非常不幸的一件事情了,宝玉一时的怒气就造成了茜雪的悲剧。宝玉纨绔的本性不止出现了这一次,像解语花一样温柔可人的袭人,就曾结结实实地挨过宝玉一脚,虽说是误踢,但是宝玉一脚下去,不是袭人,便是晴雯,或者是怡红院其他的丫头,总会有人挨下这一脚的,而且不管是谁,这一脚都只能生生受着,因为宝玉是主子,她们是丫鬟。我相信宝玉对周围人的同情关爱都不是假的,但是,偶尔的暴虐其实也是宝玉性情的真实流露,这就是宝玉,是公子哥儿也是慈善者。

(四)儒家思想的继承者与超越者

贾宝玉生活在封建社会即将土崩瓦解的末期,封建伦理秩序发展到完善严密如铁桶一般的境界,当时的儒家思想,一方面因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依靠着封建时代绝对的正统地位渊远流长,另一方面也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腐朽变质,最终以三纲五常为框架,构造了一个伦理怪圈。

儒家思想的某些精华部分是适用于任何时代,历久弥新的。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国人乃至国际友人在研究学习儒家思想。贾家为贾宝玉提供的,是一整套完整的全面的儒家思想教育体系,背的是四书五经,学的是三纲五常,练的是八股文章,其中虽有糟粕,但也不乏精华。在《红楼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贾宝玉不喜欢“那些读腐了书的”但是对四书却并不反感。初见黛玉的时候,他就曾经说过一句话“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可见贾宝玉对于四书,是持一种欣赏态度的。四书之中,《论语》教我们为人之道,《大学》教我们如何达到至善之境,《中庸》告诉我们什么是最高的“德”,《孟子》教我们完美的“仁政”。贾宝玉虽然厌恶仕途经济,但是对于四书之中的仁与义的核心,是抱着认同追随的态度的。

作为一个大家族的继承者,贾宝玉接受的是当时最严谨,最高端的贵族子弟精英教育,按照“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理论,贾宝玉理应接受“仕途经济”向父亲贾政一样承袭爵位,然后“朝乾夕惕①,忠于厥职”,这也是儒家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形态下,对人的一种要求和禁锢。偏偏贾宝玉是一个不愿意被伦理束缚,被忠孝蒙昧的人,他有自己的关于自由的幻念,他敢于尝试着冲出这个伦理怪圈,成不成功暂且不提,这种尝试本身已经非常有意义了。儒家思想中缺少的恰恰就是宝玉的这种理性的独立精神。总之,贾宝玉身上,兼具着对儒家思想的体现与背叛,继承与超越。

三、贾宝玉性格特点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背景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末期,虽然在当时强大的封建制度的压迫下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举步维艰,但是经过明清几百年的缓慢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还是为中国到来了第一道人文主义的曙光。明清时期,许多文学作品,戏曲作品中,都开始出现一些人文主义思想,对自由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对封建制度的反抗,就是这些人文主义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最早呈现。曹雪芹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同时,曹家所在的江浙地区,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的地区,曹家所任的官职是江宁织造,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就出现在明朝末期江浙地区的纺织作坊里。这些条件,使得曹雪芹可以切身感受到资本主义带来的人文主义思潮,所以,他才会赋予贾宝玉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宝玉身上积极的进步的性格就来源于此。

    (二)家庭背景

    贾宝玉生活在一个封建道德规范最为严苛的官宦之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忠孝观念在这个家庭里根深蒂固,不容侵犯。严明的封建等级制度在贾宝玉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主子和奴才,正妻和妾室,简单的身份差距在这里却是人与人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然而,这种在现代人眼中显而易见的不公平在这里却存在的理所应当,太多受压迫的人们身居牢笼却毫不知情,贾宝玉超前的自由独立意识反而成为非主流。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生活环境里,贾宝玉自己也无法对自己的是非正邪做出准确的判断,与生俱来的天性鼓动他反抗,周围沉重的伦理怪圈限制他行动,善良的美好品质让他常常关心下人,可是在周围人眼中,冷漠高傲才是主子该有的样子。就这样,贾宝玉生活在矛盾之中,一边追求自由,一边承受禁锢;一边释放天性,一边唯唯诺诺,寻求解脱。

脂砚斋②在第十四回的一条批语中曾明确指出,宝玉这个人,“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恶,说不得光明正大,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好色好淫,说不得情痴情种”。宝玉的性格不是单一鲜明的,而是复杂多面的,我们不能用一两句简单的评语判定宝玉是好是坏,是褒是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18: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