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骨干教师随笔 聆听 学习 感悟——赴北师大培训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2 14:5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荣幸能成为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参加这次“北京之旅”,7天的时间,聆听了12场教育专家的报告,(每场讲座不少于3个小时)走访参观了3所名校,开展了一次交流分享活动,虽然有些紧张和辛苦,但能近距离接受教育名家,了解教育的最新动态,并能结识诸多优秀的教育同行,也可谓是一次美妙和难忘的学习经历。下面我对本次学习的收获和心得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聆听精彩讲座,促进自我提升

透过李秋红教授《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教学》的报告,我看到了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带来的课程创新,如她所讲到的“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虽然她所提到的技术与方法,我们不能迅速掌握,甚至感觉当前我们的环境、条件根本实施不了,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停滞不前,转变思想、更新理念,是我们当下应该做的。

扈之林老师在《课堂基本功与课堂效率》中,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分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在课堂教学基本功和学科教学基本功上积淀,并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讲解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他讲到,减小垃圾时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可
说可不说的不说,可写可不写的不写,课堂上每个环节的目的、时间、方式都做到心中有数,精心的预设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扈老师70多岁,头发斑白,但是他一站3个多小时,激情澎湃,旁征博引,实令人敬佩。他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热情,更是唤醒和激发了我们每个人的爱国之心,尤其是他带领我们齐诵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字字珠玑,句句戳心,更为身为教师的我们带来了使命和担当。

万平老师的《教育,是温暖的》的报告,结合自己成长经历中的一个个教育实例,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会鼓励,学会尊重,学会宽容,更要学会呵护,在孩子们成长的路上,我们不仅要教好他们课本上的文化知识,更要做好孩子们的精神导师,关注孩子的喜,更要在意孩子的悲,我们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我们的学生。

李虹霞老师《只为儿童生命的蓬勃——重建教室、重整课程》的讲座,主要给我们分享了她的幸福教室的故事。她改变了教室课桌椅的摆放,改造了讲台区域的功能,让每一块墙、每一个角落都在传递着班级文化。她改变了索然无味的课程内容和耗时低效的现行教学, 将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舞蹈有效“统合”,将课堂变得活力、动感。孩子们在他的引领下,爱上了读书、爱上了写作、爱上了书法,“幸福教室”不再是一个仅仅接受知识的场所,而是拥有无数成长故事幸福又温暖的地方。从李老师的身上,我领悟到: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循规蹈矩,不断思考,大胆尝试、敢于创新,才能带来无限精彩!

王立军在《真正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讲座中,通过许多生动详实的资料向我们介绍了操作式课题研究的方法、要求,让我深刻地领悟到,原来课题研究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王教授的报告给了我两点启示:1、课题要源于老师日常工作中最需要解决的困惑。2、课题的研究要从自己日常最平凡的教学工作入手开展。她的讲座,让我触摸到了教育科研理论的脉搏,我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也充满了信心。我将努力学以致用,带着问题研究,带着课题研究,将科研真正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

王建宗教授的《教师再发展规划的设计与专项能力的提升》的讲座告诉我,靠理论支持进行的教育教学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后,无论多忙,多累,也要在摸爬滚打中抽出点时间、分出点精力到学术研究上。

伍新春教授《教师倦怠感的预防与幸福感的提升》的报告,使我明白,一个幸福的老师,绝不能把工作当做生活的全部,更不是唯一,不要只做“工作狂”,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要学会享受,懂得享受。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个人素质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创造幸福的能力。

朱洪秋教授在《用智慧做教育》的讲座中,时时会有现场互动,如:回答一个问题,读读屏幕上的话,谈谈自己的感受……他不只是在讲座,更是在借助讲座告诉我们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至今仍记得他的“鼓掌!热烈鼓掌!”的言语多么有带动性,他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告诉我们好的课堂应该充满鼓励、充满活力!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善于组织学生,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卷进课堂,当学生卷进来的时候,就是教师轻松的时候,就是学生进步成长的时候,摒弃教师“一言堂”,换取学生“满堂彩”,是每个教师应该努力追寻的。

二、走近名师,感受诗意的语文课堂。

本次培训,还观摩了国家级名师,北京市崇山区教育研究院王文丽老师执教《祖父的园子》一课,心灵如沐春风!

王老师的课堂,如她的名字般美丽!温婉、明朗、干净、和谐!甜美的嗓音,温润悦耳,一张口就深深吸引了我。

她先由“园”字的演变而引出了各种字“園”、“圃”“囿”等字,古今贯连,既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极为巧妙地过度到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什么?巧妙地调动了孩子阅读的兴趣,学习的欲望,过度自然,逝水无痕。

老师用检查预习的方式巧妙地引出四组词语“蜻蜓、蚂蚱;大榆树、樱桃树;倭瓜、玉米;栽花、拔草”,在学生认读正音后让学生在课文里找出每组的同类词语,既是对文本的再次感知,又是对词语的归类整理,让词语教学显得扎实有效,又不显得生硬呆板。

读,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王老师用三个层次的读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一是读正确;二是在孩子们的交流品读中,逐一感悟出祖父园子的四重含义:花园、菜园、果园、学园。三是借助于阅读课后资料袋,加深对作者的认识:萧红的一生颠沛流离,受尽苦难,特殊的人生经历,让他的内心格外地渴求温暖与安定,所以,在她病危之际,在她即将走向生命尽头的时刻,她最最心怀眷恋的地方就是祖父的园子,那里留存着她人生的快乐和美好。这些认识,让学生感悟出祖父的园子更是萧红心灵的家园。如此有层次地读,让学生读出了文本的深度,读出了作者情怀!

而这节课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就是王老师借助阅读在让学生感悟萧红语言风格、语言特点之后,又借助茅盾、尤金……几名名家对萧红作品诗一般的评价,借助电影《黄金时代》的片段欣赏,让学生由《祖父的园子》一篇课文上升到一本书《呼兰河传》的阅读,这样的引导巧妙自然,水到渠成,更具有强大的磁力!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对《呼兰河传》心怀企盼、心怀向往!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很多都是在最后用苍白的语言向学生推荐一本书,以至于课后学生早已把读书之事抛到了九霄云外!我想这应该就是“过程”与“流程”的区别吧!

真心佩服王老师,让语文课堂变得如此饱满,变得如此厚重!有人说,她的课是一扇窗,推开窗,学生发现的是一个大世界。我想,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唯有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丰富自己的涵养,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带给学生一个随处生花的世界!

三、名校实地参观考察,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此次培训,我们参观考察了三所学校,其中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地印象。

十一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14年因他们的课改行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通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构建了一套学校独特的课程体系,除了少数必修课程外,大部分都是选修课程。陶艺、厨艺、摄影、舞蹈、平面设计、机器人……丰富的课程仿佛是超市货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喜好和特长进行自主选择、自主规划。每一届学生,在开学前,结合自己的意愿进行选课,从而形成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课程表,开学后,学生到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在不同的教学班之间流动,也就是走班上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发展。而在不断选择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发现的自己的兴趣、才能和需求,从而更加明确自己人生的方向。这里,真正是基于人的教育,真正是尊重个性、人性和生命的教育。

     在学校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教学楼,真的是增长了见识,心灵得以震撼!教学楼里,色彩斑斓,每一个空间,都是师生任意描绘的画板,教室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在向我们诉说着班级的精神文化,绘画、手工、泥塑、剪纸、小报……精彩纷呈!教室的布置也与众不同,这里除了按方便小组学习的形式安排的三十个学生的座位外,教室后面的三分之一都是活动区,地毯、沙发、书架、柜子……一应俱全,温馨舒适!教室也成了老师办公的主战场,电脑、办公桌,都在教室安了家,真的很新奇!我们走过,一年级的孩子们正在上课,没有抱臂坐直,没有一动不动,很多人处于“似听非听”的状态,但是我感受到了他们心灵的愉悦,精神的满足!

楼上,除了初中部的教室,还有各式各样的功能室和社团教室。在这里,学生们在创造着自己的事业,他们或裁剪、或缝制、或讨论交流、或思维碰撞,简直是自由的天堂,我被深深地吸引,这里,真的是孩子自由生长的地方!

通过此次参观,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教育资源,不一样的教育生态。虽然我们现在的教育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但是,空间有限心无限,在我们的方寸之地,我们也要尽力为孩子营造出自由呼吸的教育环境!

7天的培训是短暂的,但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会努力把这次培训学习的东西转化吸收,更新理念,扎根教学,力争实现教书匠到骨干的蜕变,奋力走好自己的教育之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6 06: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