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11-9 06:01:00
|
只看该作者
与西方人相比,我们虽然没有“感恩节”的传统,但自古以来也有“乌鸦反哺、结草衔环”的故事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佳句,我们提倡的也是一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心态。在传说中,乌鸦反哺的故事是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故事。乌鸦——是一种通体潦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小鸟便将觅来的食物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而“结草衔环”的典故向我们讲述的是成就知恩图报、感恩报德,至死不忘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善有善报”这个亘古不变的天理。“结草”的典故讲的是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撕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儿子的爱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衔环”典故则讲的是后汉时,杨震的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并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暇。”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也颇为后人传诵。
2005年3月18日,全国政协委员陈万志向全国政协会提交书面建议:“借鉴西方节日,设立中国感恩节,让孩子学习换位思考,理解父母;让成年人互相体谅,人际关系更和谐。”陈委员说:“近年来,不断有大学生倡议,在中国大学生中设立自己的感恩节,在这天向自己的朋友、师长表达爱意和谢意,联系周围实际,让他觉得这很有道理。”他表示,其实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乐于助人、知恩图报,“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度传为名句。但近年来,我国教育更多关注分数和升学率,加之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人的溺爱导致孩子觉得别人的关怀是理所当然,不少学生不懂得感谢、感激,只知道索取;甚至对太过关心自己的家人产生逆反、厌烦情绪。同时,在成年人之中也存在不知感恩、忘本的情况,一切只从利益出发。陈委员表示,在一个文明的社会,知道感谢,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是很必要的;这也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可促进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协调,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帮助。据此,陈委员建议在我国也设立感恩节,让学生们学习换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让成年人暂停麻木冷漠的心,真诚地去体贴关心别人。陈委员还说:西方的感恩节虽有其宗教内涵,但我们完全可以吸收其积极成分,融入传统美德中,并赋予新的涵义,设立有中国特色的“感恩节”。对于陈委员的建议,一些教师表示节日的形式并不重要,关键是加强相关方面的道德教育,培养感恩的精神;一些市民则称感恩节的设立可提醒自己对家人的关怀,还有市民甚至建议,将感恩节和探亲假等合并在一起,让远离父母的人集中时间探望亲长,以尽孝道。
刚才给大家介绍了“感恩节”的来龙去脉,也让大家对什么是感恩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其实,简单的说,感恩就是要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激,对于别人给予的一切要说声谢谢。当然感恩不仅仅是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品味幸福的点点滴滴,这也是感恩。让我们来看看一声“谢谢”,在一个人心目中有多大的份量:
有一位老太太,健健康康的活了104岁,很多人都问她有什么长寿秘诀。老人说:长寿秘诀只有两条,一是要幽默,二是要学会说:谢谢。从25岁结婚起,她每天说得最多两个字就是“谢谢”。她感谢她的丈夫,感谢她的父亲,感谢女儿,感谢邻居,感谢大家给予她的关怀和体贴,感谢每一个祥和,温暖,快乐的日子。别人每对她说一句轻切的话语,每为她做一件平凡的小事,每送她一张问候的笑脸,她都忘不了说声"谢谢"。这个老太太的一生是幸福的,因为她的心中充满着感谢。
而另一个相反的故事: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当渡轮“埃尔金淑号”撞上一艘货轮沉没之后,船上的393名乘客全部掉入密西根湖中。一个名叫史宾塞的年轻人奋勇跳入冰冷的湖水中,抢救溺水者。当他连续救起17个人后,终因过分劳累双脚严重抽筋而导致残废必须在轮椅上度过了自己的余生。多年后,有记者问他那晚留给自己最难忘的是什么,他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17个人中,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人回来向我说声‘谢谢’。”多么伤感而发自肺腑的回答呀。所以我们要经常说声谢谢,不管别人给予你的帮助有多大有多小,那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最细微的表现。
“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似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很多人、很多事,其咎盖源于不会、不愿感恩,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事的帮助之恩,感谢企业和老板的供职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仅仅是对自己没有敌意的人。
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不懂得知恩图报、反而忘恩负义之人,必是遭人唾骂的无耻之人,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学会感恩,就是让你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学会感恩,首先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后,才能获得感恩;学会感恩,要培养谦虚的品德,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要知道躬身弯腰伸出援助之手;学会感恩,要有奉献精神,无论做什么事,应以“公”为先,做一个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