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新学校建设的缘故,需要题写校牌,得找一个书法好的写,于是想到了姚伯军。9月12日电话过去和爽快的答应,书写内容发过去立马回复,13日上午十一点就说写好了,我抓紧时间去拿回来。
出于礼貌,中午一起吃碗烩面,一席交谈收获不小。他们也是姊妹五个的缘故,大姐最大,他是排行第一的男孩,说是男孩其实今年62岁了,已经退休,过着幸福的书画时光。
我们两家姊妹一样多,又是调角邻居,关系非常好,他属猴,我父亲也属猴,相差一轮,又是劳动互助组。伯军年轻时上小学,上17中初中班,毕业回家当劳力,干了两年挣工分的日子,十八岁当兵走了。那也是饱受农村贫困疾苦的日子,深深地知道劳动的艰辛,农民的日子不好过,父辈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走出去,挣钱比挣工分强很多。
他亲口说的,在地里干活并不算苦,因为年轻有力气,就是拉水泥、拉预制板那些真正沉重的架子车,不仅仅是一步一滴汗,那可是走一路汗流一路,没有人给你推架子车,只有你一个人无助的使尽全身力气向前走,早晚到达目的地国棉一厂为止。回来的路上可以吃上一口香喷喷的羊肉汤,就在路边,两毛钱一碗!他忘不了和我父亲一起拉架子车的年代,更忘不了那一口羊肉汤。
他在家排行老大,虽然当兵不在家,可是家里边的事情不少操心,每月都会家里寄钱,因为家里还有三个老弟,父母都需要他的接济才可以度日。也正是这样一位军人,把照相洗相片的技术带到我们农村,让我们从七八岁就接触到相片。在我印象里,他回家都说家乡话,和老少爷们唠家常,非常的亲,不是因为自己当兵了,当官了(副师级转业)就拿官腔摆架子。我们村里流传的最多的是一位老师在外教学,回到家里,他五爷爷问他啥时候回来的,他说昨夜晚上,并没有错吧,可是他五爷恼怒地说你咋不坐爷锅上啊!这是一个笑话,但是流传了好久,直到现在的小孩子们都说普通话了,大家都不介意了。
伯军当老大哥的表现还在于他现在每年给三个弟弟各一万元,用于照顾父母的费用,这也是作为大哥的担当和吃亏精神。前年他的母亲住院花了一万多,他都没有让其他人掏一分钱,为的是搞活妯娌们的关系,这样的大哥就是榜样,就是家族的传统。
他每次回家都要和父母说好多话,他说这是孝顺,临走时父母都送出大门,他不让,可是父母说是应该的,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这样的认知我听一次受教一次,更觉得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孝敬父母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去做,心里有不说出来做出来,就是孝顺。
事情还远没有结束,他的事迹可以作为一个传奇或者村里边最为高地位的官职来细细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