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幸与四位同事参学习培训,不仅领略了大家的教育思想主张,也收获了来自一线的经验策略,还有来自几所学校校长的办学思路。时间安排紧凑,讲座内容丰富,涵盖涉及面广。在这几天里,能够重温做学生的幸福生活,静心听讲、认真作业,潜心思考,每天忙碌充实,又有收获的幸福。
一、进一步提升了教育理念
聆听东北师大王海英教授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讲座,我明白了一些很少思考的问题: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本来能用内在动机激发的行为,例如某些学生本身兴趣很浓厚的行为,不宜再采用外部强化。如果外部强化介入,反而会损害或弱化内在动机对活动的兴趣。
从他的讲座中我还想到:教学中的成就归因是调动孩子学习主动性、提高孩子自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将其归为能力不行,聪明不聪明,只提当事人努力的过程是否到位,这对于孩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长久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动机,努力使孩子自觉对学习产生主动的、强烈的愿望,为学生的愿学、想学、会学,找到最佳的教育路径。
丹东市纬六路小学的丛丽丽老师,也从心理学的角度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理念:教师要和善而坚定,根据学生的生命旅程,采用不同的教育策略,带领学生探寻幸福成长之旅。
二、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差异
吉林省外国语学校书记黄宝国教授的专题讲座 “差点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更加坚定坚定了我对教育的第一要义是尊重的想法。
差点教育,是黄宝国教授根据高尔夫球的“差点制度”,以及自己对芬兰教育特点进行系统分析而提出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内容是十六个字,即: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
黄宝国教授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生动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细致系统地介绍了差点教育的提出背景、基本内涵、实施策略和未来思考。他传递给我的是一定要关注学生个体纵向发展,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促使学生个体自主发展。
作为教师,要在尊重差异中关注个性,在理解差距中接纳包容,在研究差点中科学实践,在共享差异中培育多彩的生命。教师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扬长避短,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诉求和全面发展需要。因为,教育不是工厂,不是生产标准化的产品。教育,是在培育未来的栋梁之才,让每一个学生像花似的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异样的精彩。
沈阳市实验小学宋斌校长在讲座中也提到,教育实践表现为“尊重规律,关注个性,正视差异,调动学校教育资源最大限度适应学生个体兴趣与潜能发展的可能性”。
三、做班主任要坚持智慧爱学生
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吴迪老师以《答案就在你手中》为题的讲座,发人深省,令人感动。他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利用个人亲身经历的真实事件——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向大家阐述了自己对一个特殊家庭学生的转变问题。
吴老师风趣幽默,机智、沉稳、成熟的讲演风格无不打动了在场每一位老师。吴迪老师在教育上向我们传递了两种爱:一种是感性之爱就是全身心地爱孩子;而另一种爱则是理性之爱,这就是对遇到困难后的坚持。这是特别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的…”
同是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的于欢老师,另辟蹊径 ,以《转变‘官’念,关注优等生成长》为题,通过对个性的案例展现出共性的问题。从班干部任免关系中的矛盾问题的入手,向大家讲述了“学生是人,学生发展中的人,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的教育理念。
于老师以自己独有的亲和力,向大家娓娓道来,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吴迪老师在趣味盎然的讲座氛围中,向教师们传达着自身的班级管理经验与对教育的思考,足见老师具有深厚的底蕴。
当今时代,学生信息量大,思维开放,,努力做一名创新型、智慧型、教育专家型班主任,是对班主任的要求,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班主任工作才能卓越成效。
这次学习给了我强烈的思想震撼,深深的理论引领,提升了教学理念,补充了教育方法啊,激发了对教育的思考,让我对做好教师及班主任有了更明晰的目标和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