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晚上,忙完一天的行程之后,往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母亲开口一句话就是,你们那里下雨了吗?我回答到,阵雨,不是太大,只是给燥热的天气洒洒水而已。母亲欣喜的是家里这边下雨了,下的还不小嘞,听说这几天都有雨,这下玉米就不用浇水了,省大力气了。
有句古诗说的好:“好雨知时节”,这次降雨对久旱的玉米来说确实是一场好雨,这是农民期盼已久的事情。他们还在盼望能够隔三差五的下上一场大雨。这样的话,省不少力气不说, 庄稼经过雨水的淋漓,长得会更加健壮,等到秋收的时候,他们的果实势必会更加的饱满,重量会增加不少,这就是在温室生长的作物与经受大自然洗礼过的作物的区别。
由此可以联想到我们的教育,现在的孩子“在温室里生长的太多”,能够接受大自然历练的机会是少之又少。我所在的乡村小学的孩子相比城市里的孩子来说,独立性相对较强一些,但与那些山里的孩子比较,他们的独立能力还是相差很多的,这与他们生存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有人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在懂事以后,就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在这种氛围的环境中生长,他们要考虑如何让父母更加省心,所以这样的孩子大多数学习成绩优秀,并且能够独立的做一些家务。而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的做法,则阻挡了孩子自己成长的轨迹,这样的孩子思想很是单纯,极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脾气也很大,给别的孩子相处也很困难。
这次夏令营活动,我也看到了一些孩子独立性特别的强,他们很能吃苦,这样的孩子父母也很放心交给我,让我这个没有带孩子经验的老师带。但有些父母可能是不放心自己的孩子,也能是趁着这次机会想来北京看看,就跟随着我们的团队来到了北京。父母跟着孩子,我就多少轻松一些,毕竟他们还是孩子,安全是第一位的。让他们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给以自由的空间,这是当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就像大自然里的作物一样,能够接受风吹雨打这叫做历练,如果是狂风暴雨的吹打呢,我想这就不叫历练了,而应叫自然灾害。教师的责任,就要在孩子们承受不住历练的,时候给予他们帮助,孩子是树苗,还需要我们这些园丁呵护,等到他们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才可以放手。
因此,作为老师也好,家长也好,适当的给予孩子自己的成长空间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作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守护神,只需要把握好这个度,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提供一下帮助就行,而孩子们什么时候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如何判定这个界限,这是我教学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