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本节课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在本节课的开始以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境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究新知过程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归纳方法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这里关注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感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同时也关注了学生解题策略的自主选择,更关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地思考去获得规律的过程中,着眼点不能只在规律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发现”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式,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其间渗透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长方形纸条 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阅读。 同学们接触过许多经典作品,它们不仅教会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还蕴涵着许多的数学知识,我国古代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师:“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什么意思? 学生尝试说一说这段话的意思。 2.提出问题。 每天截一半,这里的一半是指什么?用分数怎样表示一半?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庄子说的这段话的意思吗? 3.交代学习目标: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以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境引入,通过理解庄子的话的意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1)解决问题:学生独立探究例题,汇报对题意的理解。
(一张长方形纸条,先剪去它的,再剪去剩余部分的。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如果再一次剪去剩余部分的,那么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2)实践操作。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条,按照例题所示,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讨论下列问题并汇报: ①一张长方形纸条剪去,还剩多少?应该怎样列式? (把长方形纸条平均分成2份,剪去其中的1份,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即1×=) 教师课件演示: 第一次,如下图: 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应该怎样列式?
[将第一次剪完剩余的部分(即这张纸条的)再平均分成2份,剪去其中的1份,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的,即×=] 第二次,如下图: ③第三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又该如何计算? [再将第二次剪完剩余的部分(即这张纸条的)平均分成2份,剪去其中的1份,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的,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