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笔记《换个方式教育孩子》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家长恐吓、打骂孩子,导致该孩子发生了一些很让人心疼的文章,让人看了很是惋惜……
恐吓是一种精神暴力。人在被恐吓、被威胁后,内心会充满愤怒,会有一种反抗的欲望,即使暂时慑服于恐吓者的威压,也只会被动地服从,不会主动、愉快地完成指令,更不可能创造性地把事情做好。
家长如果像文章中的主人公经常恐吓孩子、打孩子的后果是可怕的,调查显示经常挨打的孩子可能染上这样一些毛病:
1.固执:你要东他偏要西,有错不承认,甚至用逃学、离家出走来与父母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2.懦弱: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长,见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不管爸爸所说的是对是错,他都会乖乖服从。
3.说谎: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遭受皮肉之苦,能瞒得过就瞒,能骗得过就骗。
4.孤独: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
其实,孩子是家长的复本也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所以孩子犯错时家长应当用自己的爱和理智来帮助他形成良好的习惯。毕竟对我们来说,让孩子独立、懂事、对生活乐观积极才是终极目的……对于孩子出现了“不听话”,“淘气”时,我们有以下的制止方法:
1.温和的引导:语气平和,就是告诉了孩子,我们对孩子本身是没有敌意和否定态度的,只是对他的行为提出了否定,并且告诉了孩子正确的处理方式。事情就容易解决了。
2.眼神制止法:如果家长平时就已经给孩子建立了一套家庭规则,并在家里有自己的“威严”的话。那么孩子反抗的几率应该也不大了。孩子行为不当时,管教起来也容易多了。小朋友提前已经知道家里什么行为是可以做的,什么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一旦越过了界限,妈妈一个眼神便能让他停下来。这样做的前提是爸妈和孩子约定好家规,并且有一定的默契。
3.采用冷处理法:一些小朋友无理取闹不过是想引起家长关注罢了,此时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暂时把孩子晾在一边,让他有时间反省自己。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他也会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为了。
当然,“冷处理”一段时间后,家长还要跟孩子耐心解释,让孩子明白成人的看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