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下册生物《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13:2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年级下册生物《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设计
    海南省农垦中学  王晓枫
一、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第二课时,是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重点和难点,在整本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对前两章“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又为后边“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和“激素调节”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习者分析
通过对人体的营养、呼吸和血液、血管、心脏的学习,初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血液循环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这种了解是零碎的、片面的,学生对血液循环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需要老师帮助其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将知识点连贯起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3)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利用概念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2.教学难点  记忆血液循环途径;理解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本节课主要利用概念图的形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然后联系生活实际,活用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以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13:26:24 | 只看该作者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 新
展示心脏模型,组织学生回忆心脏结构,对照剖面图完成《预习学案》上的心脏结构模式图
并用箭头标出血流的方向
回忆心脏的结构并完成心脏结构模式图
从模型到模式图,实现从实物到概念图的转换,将心脏和血管的知识连接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同时承上启下,为血液循环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
血液循环的途径

  • 组织学生预习教材63-64页,尝试在“心脏结构”模式图的基础上标出血液循环的途径。
  • 引导学生找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二者的联系

  • 小组合作完成血液循环的途径并展示
  • 观察概念图和示意图,得出“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形成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的结论



通过小组活动完成概念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交流合作能力。

二、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变化
1.提问:血液在哪种血管中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2.播放视频,提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3.组织学生分析体循环和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分析毛细血管和肺泡、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归纳“体循环过程中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循环过程中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将“毛细血管与肺泡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知识点补充在血液循环途径的概念图中,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三、血液循环的意义
总结:血液循环为全身组织细胞不断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合作运 用

组织学生逐步分析“患了扁桃体炎,静脉注射、臀部肌肉注射和口服药物等不同的治疗方法,药物如何到达患处?”


小组合作分析药物到达患处的途径并展示
用血液循环途径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生病打针吃药的现象,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知识。

小结
组织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血液循环的途径
总结血液循环的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18: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