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低年级教师论文: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07: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市延庆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张秀兰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对情感与态度的目标作了如下阐述:“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种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以上目标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

谈到数学,人们往往会将其与枯燥、呆板、抽象等字眼联系起来,甚至有人要说,数学课会有什么情感、态度可言,又不是语文课。其实不然,数学中的那些数字、图形、符号、公式等,它们本身就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炼而成的,只不过因其严谨的科学性、逻辑性与抽象性,而削弱了情感的色彩。记得卡特金说过: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所以我们要努力构建一种情知互促型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把学生学习活动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积极的态度,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使数学成为人文数学,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得以很好地实现。

一、以趣生情──激发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教学的本质所在。一个人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把学习知识当成自己的内需。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是智力发展的动力、催化剂,是成功的秘诀。低年级孩子的直观形象思维强,有意注意时间短,而故事是他们喜闻乐见的,玩游戏又是他们的所好,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可以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故事情境“串联”数学知识,组织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从而更愿意去亲近数学。

例如,在学“100以内数的顺序”一课时,教师创设了“去蜜蜂大城堡做客”的故事情境,串联教学内容。课伊始,教师深情地宣布:“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蜜蜂王国的国王盛情邀请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到蜜蜂大城堡去做客,高兴吗?蜂王为了表示他的诚意,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请柬。我们只有破译了请柬上的密码,(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8页例7百数表)也就是正确地填写出表上空格里的数,才有资格进入城堡中去。聪明的你们有信心吗?”情境的创设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认真地观察、填写,积极地探索表内规律。通过填数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的理解,采取合作交流的方式,将“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等数的排列规律揭示出来,使学生获得了对数的顺序的本质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接下来,教师宣布破译密码成功,百数表就是蜜蜂王国的居民居住情况分布图。“我们来找一找邻居间的门牌号好吗?”又一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在情感体验中寻找规律。最后在选择过数字桥、参观蜜蜂王国的花园、帮小蜜蜂采花蜜、接受蜜蜂国王礼物后与之告别等一个完整的情境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二、以情促教──树立学好数学的态度

古人云:感人心者,其先乎情。忽视情感的教学是片面的非人格化的。教学是师生共同交流进步的双边活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而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目标已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甘愿蹲下身子与学生说话,相互取得对方信任,使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以一种愉悦、积极、兴奋的心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有一位教师在上“比一比”一课时,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教师在认真地组织大家讨论“尺子、橡皮、小刀谁比谁长”的问题)一个学生把手高高举起,说:“老师,小明同学把他自己的橡皮切成了两半,在下边玩呢!”教师说:“是吗?”(教师靠近了一些,那个学生慌忙停手,把玩着的橡皮紧紧攥在手里。)“同学们,你们想,小明,同学把橡皮切成两半,那每半比原来怎么样呢?”学生纷纷叫道:“比原来的小了!”教师说:“小明,是吗?橡皮被切成两半,每半都要比原来小了。”(大家听了哈哈一笑,小明同学自己也笑了,随后把手放好继续学习了。)看了这个小插曲,我们不禁在想:十个手指头都不一般齐,在一个班级中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有习惯好、能力强的学生,也会有习惯偏差、能力偏弱的学生。面对他们,教师要更多地关心和爱护,积极地引导和帮助。课堂教学除知识交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教师巧妙地将这一事件与教学内容相连,用“你们想,小明同学把橡皮切成两半,那每半比原来怎么样呢”的问题,把实际生活与数学连在了一起,使学生切实感知到橡皮切开后每部分都比原来小了,体现出课程改革呼唤的“课程向日常生活的回归”这一理念。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紧张的心理得以放松。再者,教师的提问看似平常,其实是给切橡皮的学生一个“和蔼”的提醒,当事者在师生和谐的交流中改正错误,马上振奋精神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一个风趣的提问,一个不一样的提醒,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运用表扬、激励手段。没有表扬的课堂就像一片贫瘠的沙漠,怎能开出自信的花朵!所以每节课上,教师都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看准机会,通过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让他们感觉“我能行,我是聪明的”。学生自信心增强了,求知欲高了,浑身就会充满克服困难的力量。

三、以实动情──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单纯的数学游戏,它有着实实在在的生活背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所以教师要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中的知识相融通,寻找数学知识与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创设一种贴近实际的生活情境,寻找生活原型,把抽象思维“物”化为学生已有的生活表象,而后回归到生活中去,体验数学的价值与力量。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之中,具备一种似曾相识的良好接纳心理,降低理解的难度,从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使数学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

例如,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时,都要对他们进行熟悉校园、热爱校园的入学教育,使他们尽快融入校园生活之中。这时的他们早已具备一定的数数经验,如果单为数数而数数,课堂会显得有些空洞,何不将两者合而为一呢?教师把课堂搬到了学校的每个角落。首先我们一起来到教师的办公室前,告诉他们这是一年级办公室,并认识门上的标识牌。走入办公室,向老师们问好,而后引导他们发现数学问题──数物体数量:办公室有几位老师在备课?(4位)桌上放着什么?(2枝钢笔、3本书、1个水杯)窗台上有几盆花?(5盆)。然后带领他们来到计算机房,数一数有多少台电脑,键盘上有哪些数字。来到传达室见过王爷爷,教育他们见到王爷爷一定要打招呼。接下来来到操场上,有一排树,数出左边有几棵,右边有几棵,一共有几棵,各种体育设施更是被他们数得准确无误。在排队回教室时,引导他们看看自己的位置,从前边数是第几个,后边数是第几个;前边有9人,后边有1人,猜猜他是谁……在这里,教师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结合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那么亲切、易懂、自然。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校园、尊重他人等情感教育。又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创设模拟超市的情境,在小组内选出两个“营业员”、四个“顾客”,把书、本、笔和一些实物当做商品摆在桌子上,然后结合本店的实际和自己的喜好一起给商店命名,什么“蓝猫商店”“小星星超市”“精灵专卖店”应运而生。接下来“小营业员”与“顾客”进行买卖活动。买卖活动中,学生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彬彬有礼地报出货名、数量、价格,认认真真地填写购物小票,计算钱数,付了多少元,花了多少元,还应找回多少元,算得非常精确。活动中学生之间展开了相互评价,看哪个店的生意最红火,哪个“营业员”最优秀,谁买的商品最实用。教师这时摇身一变,成了参与者、合作者、欣赏者。通过活动,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元、角、分的关系,学会了识别商标、看标价、付钱、找钱,识别XX等本领,懂得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道理。在情趣与知识的交融中,深深地体会着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着数学学习的价值。

四、以动促情──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动手操作,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教师拼、摆、分,听老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低年级学生乐于模仿,什么都喜欢动手试一试,所以教学中,可从操作入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等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知识与情感的融合达到最佳状态。

例如,在图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首先组织学生玩他们早已玩过的搭积木的游戏,在搭、摸不断的实践操作中体验图形的特点;在探索、合作交流中有了新的发现: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球等形体。接下来给形体进行“拍照片”,也就是用笔沿着形体的一个面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再用剪刀剪下来。而后,在教室里给剪下的图形找新家,转眼间,黑板上、三角板上、投影幕上到处布满了图形。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出各种平面图形,更使学生开心不已。最后请学生用学过的图形画出或用图形纸片粘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送给自己的朋友……知识的得出,没有一点突然的感觉,也不需要花费多大的工夫,只需教师的参与、稍稍的指点,学生细细琢磨,与生活一联系,知识就很容易地被学生探索出来了。如此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把知识学活了,动手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发展了。

教师带着情感去教、学生带着情感去学,这条对流的情感线,构建了情感化的数学课堂,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17: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