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9-13 22:04:00
|
只看该作者
生试做,师巡视。
(1)展示 2 3
× 1 2
2 7 6
师:有些同学是这样写的竖式,你觉得这样列竖式行不行?
生1:行,以前我们就这样列竖式。
生2:不行,虽然得数是对的,但看不出276怎么算出来的。
师:看来这样列竖式没法看出计算过程,再想想怎样才能让大家清晰地看出计算过程吗?请大家再试试看。
【评析: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影响,很多学生直接把得数写在竖式下面。先否定这种做法,使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去探索其它算法。】
(2)展示A: 2 3 2 3 2 3 0
× 2 ×1 0 + 4 6
4 6 2 3 0 2 7 6
生:先算23×2,再算23×10,然后把两个得数加起来。
师:说一下你的看法。
生1:他实际上就是把口算的过程列成了竖式。
生2:这样算倒是能清楚的看出计算过程,但也有点麻烦。
生3:……
师:和刚才的那个竖式比,这种做法确实清晰地看出了计算过程,但也的确像有些同学说的有点麻烦。
展示B: 2 3
×1 2
4 6
+2 3 0
2 7 6
生:我是先算23×2,再算23×10,然后把两个得数加起来。
师:听起来他的算法和刚才那位同学的一样,但竖式却有很大差别,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我觉得这个实际上就是把刚才那种写法合起来了。
师:怎么合起来的,能具体说说吗?
生:你看,那个46就是23×2,下面那个230就是23×10的得数,然后又把两个数加起来的。
师:你是这样想的吗?
生:是。
师:大家也来说说这种算法怎么样?
生1:这样写我不知道230是怎么回事。
生2:230是就是23×10得来的。
生3:我觉得这种算法简单。
生4:我也觉得比刚才那个简单一些。
师:大家的意思是这种方法既能看出计算过程,也比较简单。老师还发现了一种算法。
展示C: 2 3
×1 2
4 6
2 3
2 7 6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
生1:后一种算法230的0忘了写。
生2:加号也落了。
师:你觉得这样写行吗?
生1:不行,没有0,230就成23了。
师:是呀,后面的0没有了,看起来就成23了。
生2:不对,虽然没有0,但是3在十位上,2在百位上,还是230。
生3:……
师:大家的意思是,这里的23写在百位和十位上就是表示23个十,也就是230。是的,我们在写数的时候,位置是决定它的大小的很关键的因素。
师:看来这里虽然看上去是23,但也不会引起歧义。那你觉得这种算法行吗?
生:行,比刚才的那个还简便。
【评析:笔算过程的探索充分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就理解了算理,无需再专门赘述。整个探索过程中,老师没有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只是组织学生不断地发表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争论,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从没有过程的竖式到三个竖式再到带“0和加号”的竖式最后到我们常见的较简洁的竖式,过程清晰,符合从旧知到新知的认知规律,并在探索算法的过程当中自然理解算理,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算法多样化还有一个后继步骤,那就是算法的优化。本节课组织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体会优化的策略和思想,让学生通过对比和比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4.规范书写
师:这种方法是刚才同学们探索出来的比较简便的方法,以后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就可以这样来列竖式计算。现在我们就一起再理一理计算的过程。
2 3
×1 2
师:先用个位上的2和23相乘。(板书)
2 3
↖↑
×1 2
4 6
师:再用十位上的1和23相乘。3写在哪里?
生:十位下面。
师:为什么?
生:用十位上的1和3乘得到的是3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
师:在十位下面写3就表示3个十了。一二得二,2写在哪?
生:百位。
2 3
↖↑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