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
《会变的小手套》是一节“设计.应用”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本课以小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对手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这些新形象经过简单添加,装饰就会变成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植物、生动的人物或者某种物品。
2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创作,通过对手套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2)难点:培养学生得心应手的变形能力,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象。
二 案例背景
冬天过去了,小朋友的手套闲置在了一边。本课除了让学生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重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用独特的方法导入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我想到了学生很感兴趣的福娃,便有了一个大胆的创意,用手套做五个福娃分给每一组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旨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我联想到了脱手套。手套脱下的形状千奇百怪,通常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可试教后,我发现学生脱下来的手套并不像教师想的那样会露出一根、两根、三根指头。我便用数码相机拍了很多脱下后不同造型的手套,以启发学生联想。如何让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适形造物,我有的放矢地创设了相关情境,以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
三 案例描述:
1情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今天,老师把贝贝、京京、欢欢、迎迎、妮妮带到了我们身边。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 那么 老师就把它们分别送给每一组小朋友.
师:现在,福娃有话对我们说呢,你们听:(放录音)“大家好,你们能看出我们是什么做的吗?”
生:手套!
师:(放录音)“对了,我们就是‘会变的小手套’”
2 讲授新课:
(1)看一看,欣赏手套的多姿多彩
师:老师带来一些颜色丰富的小手套,你们想不想看呢?你喜欢哪一只?它让你想到什么?
生:我喜欢黑白相间的手套,真像一只斑马啊!
生:我喜欢五颜六色的手套,像热带鱼, 又像蝴蝶,
师:手套不仅颜色丰富,形状也很多呢。这些手套像什么呢?
生:半圆形的手套像一只瓢虫呢/这双像小鸟/这只手套五指分开,真像大树的树叉呢。
(2)脱一脱,体会手套的神奇变化
师:你们都带来小手套了吗?现在,请你 和 老师一起戴上左手的手套,高高举起。谁来说说你的小手套长得什么模样?
生:我的手套是露出指头的,蓝色的;
生:我的手套是四指连在一起的。
师:我们一起用小手套变一变魔术好不好?
师:现在,看老师变了。咦,大拇指躲到哪里去了?(藏到手套里面去了)你觉得像什么呢?
师:好,下面老师数一、二、三,大家一起变。123开始:(学生变手套)
师:用你的小眼睛看一看你的手套像什么?
生: 像小鸟,像兔子---
(3)比一比,探究手套的变形方法
师: 小朋友们真厉害,人人都可以当魔术师了。藏了几个指头,一下子就把小指头变没了。有一位魔术师也把手套变了变,他是用什么方法变的?你觉得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 这只手套只剩下一根指头了,其它指头都藏到哪里去了?像什么?
生: 塞到里面去了,像斧头, 像酒杯---
师:这只露出两根指头的手套,又像什么呢?
生: (齐说)兔子.
师:这两只手套变化后分别露出了几根指头?又像什么?
生: 这只手套露出了三根指头,像茶壶;这只手套像蝴蝶.
师:茶壶的把子是怎么做的?
生: 把两根指头粘在了一起.
师: 你能看出魔术师用什么方法变出了蝴蝶吗?他是把两根手指分别扎在了一起。(演示用手套打结)
师: 这只手套还是五个指头,现在请你帮帮它。谁来帮它藏一个指头?(请学生来藏)老师也来藏一藏,有什么不同吗?
生: 可以整只指头藏进去,也可以只藏一半。
师: 你来找一找哪个福娃也用了这样的方法?
生: (齐说)贝贝、迎迎、妮妮
师:在制作的过程中,有时也需要五个指头,我们可以藏,也可以把指头拉出来。(演示拉的动作)
师:瞧,这只五指手套手指朝右时像什么?手指朝上呢?手指朝下又像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