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同步试题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程秋霞(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和( ),1米=( )厘米。 考查目的: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答案:米 厘米 100 解析:通过观察米尺,让学生明确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 2. 铅笔长( )厘米 图钉长( )厘米 考查目的:掌握用尺子正确的测量物体。 答案: 4 2 解析:图1是基础题,左端对准0刻度,只要看右端对准数字几就是几厘米;图2是左端不是对准0刻度的情形,此时物体长度计算方法是用右端对准的数字减左端对准的数字。 3.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钢笔长15( ) 长颈鹿高4( ) 小华身高120( )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长度单位正确使用的情况。 答案:厘米 米 厘米 解析:学生综合运用实际经验、估测方法、长度表象加以判断。钢笔是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长颈鹿比较高大,应用米作单位,身高1米多,应是120厘米。 4.在 里填上“> ”“< ”或“ = ”。 42 cm 24 cm 70厘米 7米 1米30厘米 135厘米 考查目的:运用米和厘米的关系,比较两个长度的大小。 答案:> < = > < < 解析:比较大小分两种情况:第二横排第一题是单位相同的两个量,直接根据数据的大小进行比较;其余五题长度单位不统一,比较时要先统一长度单位,再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5.估一估,( )本数学书 的长大约是1米。 考查目的:巩固米和厘米的关系以及1米的长度表象,培养估测意识。 答案:4 解析:此题为综合题,学生解答较难,教师要指导学生先量出数学书的长,应是26厘米,将其估成25厘米,再进行推算,25+25+25+25=100(厘米),100厘米=1米。 二、选择。 1.( )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A.数学书 B.图钉 C.小刀 考查目的:巩固1厘米的长度表象。 答案:B 解析:可以借助实物,通过比画、比较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2.一拃长大约是( )。 A.1米 B.1厘米 C.12厘米 考查目的:了解一拃的实际长度。 答案:C 解析:学生先要明确“一拃”指什么,再通过测量自己一拃的长,确定正确答案是12厘米,既巩固测量的方法,又为今后估测提供便捷的标准。 3.下面图中( )是线段。 考查目的:认识线段是“直的”这一特点。 答案:A 解析:图A是直的,所以是线段;图B是弯曲的,图C部分是弯曲的,所以它们都不是线段。通过线段与曲线的对比,帮助学生认识线段是“直的”特点。 4.60厘米+40厘米=( )米 A.1 B.10 C.100 考查目的:运用米和厘米的关系,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答案:A 解析:单位相同,可直接相加,注意结果的单位不同,最后要把厘米化成米。 5.如图, 共有( )条线段。 A.3 B.5 C.6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能否将认识线段这一知识进行拓展,发展学生的思维。 答案:C 解析:此题为拓展题,根据线段特点解决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寻找。 三、解答。 1.量一量。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使用刻度尺测量线段长度的情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答案:略 解析:学生要明确四边形有四条边,要量出四条线段的长度。测量时注意尺子0刻度线要对准线段的左端,尺子要和线段重合。 2.画一画。 (1)画一条比6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2)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画线段的技能,同时巩固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答案:(1)6+2=8(厘米),画8厘米的线段;(2)6-2=4(厘米),画4厘米的线段。 解析:学生先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出要画的线段长度。画线段时,先从尺子的0刻度画起,画到指定的线段长度的刻度为止。 3.小明家、小红家分别住在学校的两侧(如下图),小明家距离学校40米,小红家距离学校50米。 (1)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少米? (2)每天上学,谁走的路多,多走多少米? 考查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建立空间观念,同时复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 答案:(1)40+50=90(米) (2)50>40,50-40=10(米),答:小红走的路多,多10米。 解析:此题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可以结合图示或先让3个学生进行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第一问是求两家与学校距离的和,第二问是求两家与学校距离的差。 4.妈妈买了1米布,给小兰做裙子用去30厘米,还剩多少厘米布? 考查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答案:1米=100厘米,100-30=70(厘米),答:还剩70厘米。 解析: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要看清单位,如单位不统一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解答思路即用买来的布减去做裙子用去的就等于剩下的布。 5.把两根长都是8厘米的铁条焊接为一根长的铁条,焊接头(如图)是3厘米,焊接后的铁条长多少厘米? 考查目的: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方法一:8-3=5(厘米),5+8=13(厘米)。方法二:8+8=16(厘米),16-3=13(厘米)。 答:焊接后的铁条长13厘米。 解析: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在讨论中理解题意,然后解答,注意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方法一:先求出上面一根去掉焊接部分后的长度,再加上下面一根铁条的长度,方法二:先求出两根铁条的总长度,再减去焊接部分的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