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国大典》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三维目标呢卢雷老师《开国大典》的教学设计使我收到了很大的启示.
  一,创设情景,落实目标,培养能力
  卢雷老师将情境创设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如:在课一开始,他就板书: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北京开国大典……让学生在"开国大典"强加一个修饰词,又让他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这样的情景创设,既是让学生对课文整体的感知,又是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对课题了解,朗读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起到了多重效果.
  又如:在学习"会场布置"这一部分,卢雷老师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当场在黑板上画出了方位图,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记忆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活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使学科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学生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实现学生在教学中认识主体作用的一次质的转化.
  二,加强朗读,体验感悟,激发情感
  《开国大典》是一篇爱国主义的教育经典,但离现在甚远,学生感受.卢雷老师遵循这一特点,关注语言,加强朗读,引领学生层层体验,激发他们的情感.
  如:在学习"会场布置"时,卢雷老师先用示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接着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朗读,加强指导,乃至复述课文,层层递进,引发激情.这不仅把会场布置清晰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而且训练了学生表达的顺序和逻辑思维能力.
  又如:在学习"宣告成立"时,卢雷老师让学生通过聆听声音,观看两遍录像,多种形式的朗读,随手绘画地图等,把感官和文本自然,有力地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出感觉,读出内涵,读出激情,使朗读发挥到了及至.这是语言和思想的自然统一,是有效指导和主动学习的有效统一,水到渠成地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不同的,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教师们就是要通过创造有利于学生去认识,体会,尝试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今天,在网上观看了一堂语文课《开国大典》,整节课中卢老师能娴熟地驾御课堂,做到师生互动,情感交融,充满了感染力和亲和力。在这节课中最大的亮点是:卢老师的板书和关注学生的朗读训练,让每一位学生满怀激情走进本文,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
  一、卢老师教学文章的第二大段——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天安门城楼的布置和前来参加典礼的群众队伍云集“丁”字形广场的情况。老师要求用“合作朗读”的方法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在读时注意老师的演示。此时,老师注重对学生读的语气及理解上的引导,读出、读好关键词句,同时画出方位。让学生对说明的会场布置一下子有了感性的认识,老师通过简笔画把这段课文的重点显示出来了,从整体到部分,又回到整体。形象直观地把学生带入了情境,然后让学生高声朗读,使学生自然深刻地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而后老师又指导学生复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复述能力。最后大家齐读,帮助理解记忆,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是句子教学。“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是《开国大典》中的重点句子,它集中表现了获得了新生的中国人民无比激动、无比欢乐的思想感情,也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值得学生熟读成诵。老师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再一次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幅中国地图,同时在图上示出“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等位置,,让学生融语言的蕴涵、形象内涵、情感内涵于一起,理解了全中国人民热切的期待和快乐,通过反复朗读,不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排比句的感染力,而且引领学生理解了语言,体味了语言的蕴涵。
  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卢老师利用直观的板书,突出了重点,攻破了难点,运用不同的朗读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而且课上师生互动自然有效,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看了之后感觉受益匪浅。
  林乃喜老师这一课是在三种模式下展开的一次公开活动。这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林老师能紧密的围绕着课题的研究方式展开教学,从情境法和联想法入手,完成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师课堂上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当时的壮观场面,教师还根据录像场面让学生想象当时人们的心情。并且在上课的过程中,林老师的教学还同时体现着如下的优点:
  教学中林老师能以学生为主体,具有开放教学的思想。特别是在资源的采用上,充分利用模式三的资源,进行挖掘、整合,较好的体现了课题的研究方向。
  导入比较体现了层次性,从国庆日到北京,到开国大典,体现了词语的指向意义。传授课文的效果性还体现在能合理流畅的使用自己制作的课件。
  教学方法上,教师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教师的基本功也体现在可以用平实清晰的语言进行讲解,能用熟练的操作进行演示、导读,能用简笔画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天安门的场景。还有教师能利用方位词,指导学生分清方位,且按照放方位词语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我个人认为,本课的教学也还存在一些值得商议的地方。
  在教学思想上,课文的教授还没有完全从教师的权威走向学生的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完全的依靠学生的合作探究去达到目标,不少的地方是以教师的讲解作为过渡进行的。比如在教学“开国大典”这一个盛况部分时,教师提出了问题“那些自然段写出典礼部分的内容的?哪些内容写人们的激动的?”教师布置同学自由读书,然后回答。学生对于典礼的概念没有很明白,所以回答起来就有些乱,其来回答的同学各有其说。这时候,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是由于同学对于“典礼”的概念没有弄清楚,而是采用了自己更正同学的做法,还说,是这里吗?然后就告诉同学们在哪段哪段。
  教学目标上,也没有达到充分完成。这一节课,教师没有完成既定的目标,原定的完成“典礼”部分的教学任务,由于问题的展开问题和教师的导入问题,还剩下最精彩的部分没有教学。
  在教学程序的课堂结构安排方面,教师对于教学时间的掌控,存在一些疏漏,比如,教师与学生的活动的时间,我觉得教师的时间远远大于学生的活动时间,教师占用了学生的时间;还有学生个人的活动时间和整班学生的活动时间分配也不是很均匀,学生个人活动时间较少了些;还有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可能也是我们不少语文教师存在的课堂教学问题,就是优等生活动的时间过多,他们基本上包办了课堂上的读书和回答问题;由于结构上的安排,出现了教师教学前松后紧的局面。
  本课的教学效果,没有预想的那样的好。体现在教学效率不是很高,学生的课堂气氛不热烈,参与的欲望不高,学生没有真正的兴奋起来。原因是教师没有突出对学生思考过程的安排。
  从课堂上来看,学生的受益面积没有充分的大,回答问题的就是那么几个学生,好的学生学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少学生跟着教师和好的学生在被动的转。课堂的40分钟没有有效的被利用。
  还有,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有个想法,就是教师是不是过分依赖了多媒体的技术,从而设想,只要运用了多媒体技术,有了课件,就一定会上出一节好课来呢。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1 09: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