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8-15 15:24:00
|
只看该作者
从蜗牛的公母说起 | |
| | 开江县新宁镇第四小学 李文虎 | | | | 精心制作的电子文稿和已策划好的观察方案,让我陶醉在《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蜗牛”一课学习目标的预设中。一位叫朱若语的小女孩高高举起的小手,使我放弃了陶醉,回到了课堂:
“你有问题吗?”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如何分辨哪些是公蜗牛,哪些是母蜗牛?”
我的大脑顿时充血,女孩家问这个问题,真是!我内心还有点责怪小女孩有这些复杂的想法。可小女孩一脸郑重其事的样子,再一看,全班孩子都闪亮着期待的目光。直接批评,不行!答案嘛,我也不清楚。怎么下台呢?我的大脑在急剧思考。突然,灵光一闪,对,以退为进,把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思考解决。
“你对这个问题有研究吗?”
“老师,我还没有。”
“那,其他同学对这问题有研究吗?”
全班默然。静默的一分钟里,我又在思考着如何了场的话:下课后我们查资料,查一查《百科知识全书》或到网上查询,还可以问一问中学的生物老师。这些,都能行,但又不是最佳方案。
一位叫李瑞的小男孩举起了自己的小手。
“你来说说吧”。
“老师,我在想:公蜗牛、母蜗牛,我们无法分辨;老蜗牛、小蜗牛,我们也无法分辨。”
净添乱!我在心里这样想,可口里还是说道:“对对,如何分辨公蜗牛、母蜗牛是一个问题,如何分辨老蜗牛、小蜗牛也是一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大家再想想办法吧。”
不知道这些小家伙的脑袋里还有些什么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在思考。
“老师,我想这样办:喂养蜗牛,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
“怎么解决,说来听听。”
“喂养蜗牛,记住蜗牛现在的样子,喂养一段时间后,后来的样子肯定比前面的老。如果在喂养的过程中,有小蜗牛出生,生小蜗牛的就是母蜗牛。”
对,喂养蜗牛。上课前,我不正是想让孩子们通过图片观察,了解蜗牛;通过喂养观察,熟悉蜗牛的身体构造及生活习性吗?
“李璇同学提出的解决方案,同学们有什么意见?好,没有意见了,我们就分小组来讨论蜗牛的喂养与观察计划吧”。
在小组活动中,孩子们有“话”可说了、有“事”可议了,研讨问题有了一定的深度,制定计划的针对性更强。孩子们很快就合作完成了下面的观察任务表。
特征观察
| 观察的问题
| 观察方法
|
身体
构造
| 蜗牛的身体分为几部分?
| 观察
| 蜗牛壳有大小吗?
| 测量
| 蜗牛壳螺旋线有方向性吗?
| 对比
| 蜗牛的嘴巴长在哪儿?
| 观察
| 蜗牛有脚吗?
| 观察
|
繁殖
方式
| 蜗牛什么时候产卵?
| 观察
| 蜗牛的卵是什么样的?
| 对比
|
生活
习性
| 蜗牛的家一般安在哪里?
| 观察
| 蜗牛爱吃什么?
| 对比
| 蜗牛爬行时为什么要分泌粘液?
| 观察
| 蜗牛为什么爬得慢?
| 对比
| 蜗牛之间是怎样说悄悄话的?
| 观察
|
学生的观察活动刚刚开始,而我的思绪却早已驰骋。关于蜗牛的探究话题,从开始到展开,我有很多感触:
一、孩子的问题是“问题”吗?
孩子提出的问题看似怪诞,却又是很严谨的科学问题:蜗牛的公母,涉及到蜗牛的繁殖问题;蜗牛的老少,关联着蜗牛的生命周期。“科学发现,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而且要大胆提出问题。类似这些怪诞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学生对生命世界的一种浓厚好奇心,老师千万不要一顿呵斥、责骂,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不要简单应付,让学生浅尝辄止,打消了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学中要保持孩子们这种好奇心,并尝试用孩子自己已有的经验去解决,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二、如何看待教材内容的设置?
教育科学出版社的《蜗牛》课程,设置了蜗牛的身体、吃食物、爬行及与蝗虫的比较等观察活动,教材与教学参考书都未谈及蜗牛的繁殖问题。而人教版在《蜗牛》的课程设置中就安排了蜗牛的繁殖问题(如图):“蜗牛均是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的动物,蜗牛在成熟时可以同时产生精子和卵子,但它们自身的精子和卵子是不能结合的,必须和别人交换精子才能完成受精的目的。蜗牛的交配活动一般在黄昏或是黎明时进行,交配时间一般2-4小时,交配受精后10-15天产卵,全年5-6次,每次产卵150-300粒。幼蜗牛6月龄达性成熟,多将卵产在洞穴内、菜叶上或海绵上,呈团块状。卵为椭圆型,有乳白色石灰质外壳,比绿豆稍大。”
两套教材对同一内容的不同设置,决定的不是老师“如何教”、“教还是不教”,而是如何看待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因此,教材仅仅是教学的工具和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教师不能一味地依赖“教材”去教教材、一贯地依靠“教参”去教教材。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更需要合理地并创造地使用教材。
三、如何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传统的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有充分的预设,然后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预设,从而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同样,我们现在的科学教师包括我自己,为完成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同样是在课前进行精心的酝酿,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十分周到,无非也是在做更为精细的预设。我能够深刻理解课堂教学预设的重要性,但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更多的时候我们都会“突然遭遇”。我在这堂课里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并且是和预设看似相距甚远的生成。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实际上已经“犯错误”了。“关注预设,锁住精彩”,是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关系的最简约的诠释。
四、如何看待课堂上对话活动的展开?
课堂上,通过对个别学生进行“你对这个问题有研究吗?”、“那,其他同学对这问题有研究吗?”、“怎么解决,说来听听。”等对话展开教学,没有看似热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场面。学生在静思默想中,出现困惑、问题和期望,从而引发了他们内在的渴求与需要。“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因此,课堂中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对话,其前提是地位的平等、关系的和谐,是情感的沟通、气氛的融洽。教师要变权威为伙伴,蹲下身子与学生相处,对学生尊重、理解、宽容;俯下身子与学生相近,和学生讨论、商谈、争论,从而使教师给学生以亲近感、课堂给学生以轻松感、学习给学生以愉悦感,在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目标性的教学情境中,形成具有接纳性、宽容性、民主性的课堂氛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