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1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浙江潮》公开课教案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浙江潮》公开课教案1
教材分析
《浙江潮》这篇课文的编排形式比较新颖,它的主体课文《浙江潮》是南宋文学家周密创作的《观潮》节选,缺乏80字。在这短短80字的文章中描写了潮来之时的形、色、声、势四个层次,文章生动传神、一气呵成,贴切的比喻(仅如银线、玉城雪岭……)、传神的夸张(际天而来、如雷霆、吞天沃日……)、精当的用词(震撼激射、势极雄豪……),由远和近地写出了潮的特点,刻画了浙江潮的雄奇壮观,传情之处只用一两个字就表达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在它后面和了我们大家熟悉的那篇现代散文《观潮》。文言文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是陌生的、晦涩的,其中的语法和每一个虚词实词的字义并不是小学阶段必需掌握的内容。怎样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到文言文的精炼之美、严谨之美、音律之美以和怎样处置文言文和现代文之间的关系成为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校和学生状况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是第一批参与教改实验的学生,一直在学习北京师大新世纪(版)小语教材。学生的特点是理解、表达、想象能力很强,但是基础不是很牢固。学生之间差异也比较大。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感受文章中词语句子的精确美妙,感悟到恰当地运用语言和修辞方法所带来的表示力和感染力。
3.学习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描写。认识古今语言的异同,增强语感,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感受文章中词语句子的精确美妙,感悟到恰当地运用语言和修辞方法所带来的表示力和感染力。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描写。认识古今语言的异同,增强语感,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
自制幻灯片课件,浙江潮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中秋节,相信在这一天你感受到了合家团圆的天伦之乐。你知道吗?每年从中秋节后的第二天起,一浪浪海水受到了月亮的召唤聚集到了浙江江口,它们的“团圆”造就了一个闻名天下的自然奇观——浙江潮。你对此感兴趣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朋友们还陶醉在中秋节快乐的回忆里,老师的话让他们立刻提起了精神,饶有兴趣的拿起了书。教师通过自身的语言创设特定的情境,渲染特定的背景,可以牵动学生的情感积累,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深入体验文章的美感。)
二、初谈感受
观看浙江潮视频。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景象。
(设计考虑:由于小学生受生活阅历和审美经验的限制,要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就要尽量发明机会让学生能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使学生在图、声、乐的一起作用下感受其中之美,发生和作者同样火热的爱和心理共鸣。因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适当采用直观手段,如图片、声音、影像等,可以增强课文中描述的美的感染力,把学生领到美境中去,使其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养成良好的爱美情趣。 )
学生用词:雄伟、神气、很有气势、气势澎湃……(对学生的概括给以适当评价,不适合、不优美的给予建议,规范提高学生的语言。)
三、初读课文
让我们看一看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周密是怎样来描写他眼中的浙江潮吧。再看视频,自身放声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词、句,质疑提问。
老师范读,指导学生断句抑扬。
(设计考虑:因为这篇课文是文言文,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不知道该怎样去读,这时候老师的范读让学生知道了该如何断句,什么时候抑什么时候扬,为下面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时候找几个学生读不好的地方由老师范读,如描写江潮由远和近的这个过程的时候声调也应该是由弱到强的,在“继而渐进”这个词上也要表示出这个变化,学生没有体悟到,经老师的范读点拨学生较好的掌握了这种气势的变化。)
四、浏览课文
哪一句是概括写浙江潮的?(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抓住“天下之伟观也”中的“伟”字让学生体会作者用字之妙。“伟”,罕见的、奇特的、壮观的、有气势的。
五、再读课文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伟观”?拿“信号笔”作批注。
(设计考虑:作批注的过程是学生考虑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很有好处。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开始此项训练。但是批注的形式和方法并不唯一。)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能读出来吗?
(自读,指读,谈体会,再读,老师范读,齐读,老师引读……)
在读远观大潮时,老师轻声而喜悦地说:“盼望着、盼望着,远远的,潮来了……”学生会意轻柔跟读“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师(渐强,振奋):“大潮越来越近了!”生(大声,振奋):“继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师(短促有力):“那声音……”生:“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师:“那气势……”生(充溢激情):“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设计考虑:这句话是课文的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领会文章的描写之妙。“势极雄豪”中的“极”字让学生体会作者用字之妙。 “极”,极致的、顶级的、不可比拟和逾越的。体会之后再回到诵读中,通过重读表示出作者用意,同时也协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并读出了“浙江潮”之奇。为了让学生通过不时地诵读体会文章意境,老师的语言穿针引线,一波接一波地造势,老师几个字的引导使学生读得激情四射,把小朋友的情绪推向高潮,如大潮汹涌于眼前。)
六、体会写法
形:银线、玉城雪岭。
色:银、雪。
声:大声如雷霆。
势: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通过朗读反复体会古汉语的凝炼、精当,积累词语。在下面和现代文的比较阅读上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繁简之妙。
文章结尾运用了杨诚斋的诗“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体会作者以此作为结尾的用意。
1.体会诗句对浙江潮的高度概括。体会语言和韵律美。
2.浙江潮的伟观被广为赞颂。
(第一点作用是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好的,第二点却是学生自身在考虑后提出的,很出老师意料。可见学生是学进去了,动脑筋了,而且有着良好的分析、考虑和想象力。)
七、浏览现代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30:00 | 只看该作者

找出和古文相对应的句子。和古文中的句子对照着读一读,体会二者的不同(从语言文字、内容结构、朗读感受上体会)促进对课文的朗读。
1.过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层楼高的白色城墙。”
“继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令人惊心动魄。”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设计考虑:使学生在比较阅读后从语言文字、内容结构、朗读感受上体会出了两篇文章的不同,对古今语言的异同发生了感性的认识,感悟到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了语感,反馈到诵读上就更加充溢激情。)
八、再看视频
再看一次浙江潮视频。假如你就是周密,站在浙江边观看气势澎湃的浙江潮,通过朗读,抒发出你的感慨吧。
(这段视频在课上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导入时,学生在观看时不时发出唏嘘赞叹之声,马上有兴趣走进课文。第二次是在理解语言文字之时让学生通过观看体会,学生对“银线”、“玉城雪岭”、“大声如雷霆”有了形象的体会,转化到读的时候就更加到位。第三次是在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学生这时通过反复读书已经基本做到了熟读成诵,并且对大潮的整个过程有了到位的理解,在读的时候学生有的手指录像画面,有的摇头晃脑诵得有滋有味。
当然,这种资源在语文课上的作用只能是辅助的,所以在考虑运用时一定要明确用的目的,防止搞花哨走形式。)
板书: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新课程规范提出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审美、爱美、发明美的精神素质,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极为重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语文教材中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有很多美好的人,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景物,美好的情境……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充沛利用这些素材,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标呢?诵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手段,通过朗读对情操的陶冶、对心灵的感染、以和对思想的启发教育作用,往往比单纯的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它在提升学生欣赏美、感悟美、体验美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熟读精思才干领会文意,品读赏析才干体会语言的音律美,使之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这样既加速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又使学生在受到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提高了审美情趣。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没有读,就不能称其为语文课。
对于《浙江潮》这篇以文言文为主体的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更不能忽视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浙江潮》所表示的自然之美、语言之美、气势之美是我的初衷。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读贯穿,导读、泛读、自读、品读、比较读……形式多样。视频的展示、作批注的方法、语言文字的训练、写作方法的贯彻、情感态度的表达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收获,在读中提高,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一课我前后上了四次,对于读书重要性的认识一次比一次深刻,我们教研组的北京市学科带头人陈延军老师说过一句话“最是基础应该抓,最是读书不能放。”我对此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当然还有很多遗憾和缺乏,比方语言文字的训练还显得单薄,以和教师的语言应在总结学生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更丰富、更真实、更以学生为本,等等。教无定法,需要我们去考虑和研讨的还有太多,但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久远发展为目标和根本应该是永恒的。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愿意踏下心来,不停钻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30:00 | 只看该作者

《浙江潮》公开课教案2
 教材简析:
   “际天而来”、“吞天沃日”,这该有多么雄伟、气势澎湃啊,这就是被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潮”。课文带领学生走近浙江潮,感受那澎湃的气势,通过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美观书写本课生字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好古文的读法。
   3、运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协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古今文字的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通过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古今文字的对比,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的由衷热爱。
  教学难点:
   Δ※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作者的思路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和比喻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今天我们将首次接触到文言文,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 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说第一次读古文的感觉吗?
  3. 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吗?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 各小组分两步来解决问题:第一,认真读课文,先把课文的大概意思读明白;第二,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时间暂定五分钟。(生合作学习。教师很认真地逐组巡视辅导。)
  2. 能用自身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评价,纠错)
  3. 指读课文:课文读通顺了吗?谁来试一下?(评价)
  4.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掌握古文的韵律读法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 围绕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来感受浙江潮的伟大。
  从哪里能看出浙江潮是伟观呢?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形:仅如银线等色:玉城雪岭等
  声:如雷霆势:震撼激射
  2. 指名回答:远——近——气势—诗歌评价
  3. 指导美读: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4.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练读,指读。(古筝曲)
  5. 再读古文,说说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和自身的理解进行交流。
  6. 指导朗读:将你感受到的浙江潮读出来,注意读出气势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律。
  四、拓展运用
  1. 其实描写浙江潮的文章有很多,老师又给你带来一篇。出示《钱塘江大潮》,请你读读,感受一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 指名读,说感受。
  五、课堂小结:
  虽然本课只有短短四句话,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浙江潮,感受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把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吧!
  六、安排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古文描写的浙江潮,简洁、传神。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现代散文
  板书课题:观潮
  看看两者有哪些不同?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学生进行交流,纠正读音
  2、指名朗读本课生字新词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4、学生质疑
  三、学习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依照什么顺序写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2、学习潮来前课文1—3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大潮来时的景象。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找出写大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和人们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江面平静人们急切)
  3、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4—5节。
  假如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带你们想不想看呢?播放录像考虑: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潮的声大,浪高)教师指导学生自身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写潮的样子”的句子。
  知潮声: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千百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在学生回答出来之后,让回答最确切的学生将“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写在黑板上。
  知潮形:用以上的方法,让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学生将“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书写在黑板上。
  知潮序:通过板书,你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吗?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训其说:根据板书叙述潮来时的经过。先让全体学生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
  解其情:假如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
  小结: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让我们一起有感情朗读“潮来时”这一局部。
  4、自学“潮过后”学习课文第六节。
  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带着这一问题自学第六自然段,自学后交流。
  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分析中理解了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了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
  “水位上涨六米”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钱塘大潮之奇。
  5、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
  四、本课小结:
  这正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你认为这里所引用的天下指什么?
  学生理解“天下”可以认为是中国,也可以泛指全世界。
  学生理解“天下无”为中国之最,也可以理解为“世界皆无,唯中国独有”,这说明钱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浙江潮
  2、齐读:观潮
  二、学习写作方法:
  1、从“思路线”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巨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
  2、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解“静——动——静”的写法以和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30:00 | 只看该作者

  3、请三个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读中再次观录像。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
  4、在描写中作者运用那些修辞方法?
  5、文章开头与结尾一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对比赏析:
  浙江潮和观潮两篇课文的不同之处?
  语言文字方面朗读感受方面内容结构方面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还曾记得,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雄伟壮丽的瀑布;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板书:
          浙江潮     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  平静
                    声    形            色
                 远  闷雷   一条           白线
                 稍远      长 粗 横贯
          潮来时    再近                   白色城墙
                 更近      千万坦克 千万匹白色战马
          潮来后  平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31:00 | 只看该作者

《浙江潮》公开课教案3
教材分析:
   《浙江潮》是一篇古文,节选自南宋文学家周密的《观潮》,文章用散文的形式绘声绘色地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色。多局面描写,如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原文还有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游泳健儿水中扮演的精彩局面,以和观潮时的盛大局面。描写生动、形象、细致入微。而且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表示江潮的壮观、江上活动和观潮局面的盛大,写得有形、有声、有色。
   文后和了一篇现代文《观潮》,文章通过对大潮到来之前,之中,之后的描写,表示大潮的雄伟壮丽。
  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和不同的学生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浙江潮》是一篇古文,同一篇现代文编排在一起,两片文章在内容上有一起之处,所以让学生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通过阅读现代文,疏通古文的文意,对于特别的难于理解的名词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主动积累“吞天沃日、若隐若现、人山人海”等词语。
   2、 背诵《浙江潮》,熟读《观潮》。
   3、 通过对比阅读,领悟和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
   4、 体会文章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烘托渲染等方法的作用。
   5、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培养热爱自然,亲近的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古文文意。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阅读,领悟和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
   体会文章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烘托渲染等方法的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出示钱塘潮图片或播放视频)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扮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南宋文学家周密的文章《浙江潮》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师:这是一篇古文,读起来不像现代文那样容易理解,现在请大家比较《观潮》一篇文章自由读。读准字音。
   1.你能根据《观潮》的描写大体弄懂《浙江潮》的意思吗?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读浙江潮,考虑:文章写得是什么?
     疏通文意,大概了解文章内容。
   4.再次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①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作者是怎样描写浙江潮的?
     作者从形、声、色、势等方面描写了大潮。
     形:仅如银线等色:玉城雪岭等
     声:如雷霆势:震撼激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③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浙江潮?(比喻、夸张)有什么作用?
   5.体会文章严谨的结构特点。
     文章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否可以删掉,它们有什么作用?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交流
   2、学生交流有关资料,探究奇观的成因
    这么雄伟的景象都是我们这些身在海边的人所不曾看到的,你知道着雄伟壮丽的浙江潮的成因吗?
  四、安排作业
   1、背诵《浙江潮》
   2、写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我们上一节课一起学习了《浙江潮》一文,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文章只用短短四句话,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浙江潮,感受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 检查背诵《浙江潮》点面结合,随机抽取。
  三、 自读自学《观潮》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现代散文《观潮》是依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2、全班一起学习“潮来时”,课文4—5节。
    放映大潮到来时的食品资料,考虑: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潮的声大,浪高)学生自身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写潮的样子”的句子。
    潮声: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千百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形: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序:通过板书,你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吗?
    “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3、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让我们一起有感情朗读“潮来时”这一局部。
  四、对比较阅读《浙江潮》和《观潮》
    教师范读《浙江潮》指名朗读《观潮》,考虑,这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
    只要说出一个是古文,语言很简练,一个是现代文,描写细致即可。
  五、写作指导
   1、这两篇文章用到了一些相同的写景的方法。比方说比喻、夸张;渲染烘托等。读文章,感受这些方法的。
   2、片段练习《课间一瞥》
  六、安排作业
    查阅关于钱江潮的各类资料,进行研究学习,收集关于钱江潮的古代诗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11: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