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6-5 16:30:00
|
只看该作者
《红树林》教学反思2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我在中关村一小五(1)班上了《红树林》这一课。在上课之前,听了李琳老师两节课,了解了学生习惯很好,包括预习、听讲状态、回答问题、批注等等,所以没有上第一课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直接学习课文内容。
本篇课文是北师大版五年级第9册教材第2单元的一篇说明文,整个单元主题是“奇观”,都是描写景色奇丽的。我想从词语引入,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后,全班交流,找一找作者喜欢红树林的原因,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渗透学法和提纲的知识。
上完课之后,我做一下具体环节分析:
环节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先读词语:栅栏 倘若 抵御 婀娜 纵横交错 盘根错节 贫瘠不毛
分两行读,只判断学生读的正确性。
这个小环节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生字是否能读准字音,但用时一分钟多,属于无效环节,去掉。可以把检查融入到读课文的时候,读正确时教师可点评:这是个生字,你能读正确,真好。读错时教师可强调字音,再齐读几遍,抓住字词基础。若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词,如:婀娜、纵横交错、贫瘠不毛、盘根错节,可以结合词语自身意思、在语境中的意思去加深理解。
听写词语:海上奇观 世外桃源
引入:著名作家巴金把海上日出誉为海上奇观,陶渊明把“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称为世外桃源。本文作者把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既誉为海上奇观,又称为世外桃源,红树林竟有这么大的魅力。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红树林,领略红树林的风采。
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出课题红树林。布置意图:海上奇观和世外桃源分别是两个著名的作家眼里最美、最奇丽的景观,听写这两个词语,让学生注意作者对红树林高度的评价,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听写环节只需两个同学写到黑板上,其余生干看着,而且为了板书美观,学生需一个一个写,浪费时间。不如在第一课时欣赏《海上日出》、《桃花源记》的片段,第二课时由教师直接板书两个词语,让学生读,读出其中的味道。引入环节不变。
环节二:梳理学习课文方法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学这篇课文?
猜想回答:
读:三分文章七分读,读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
写:还会学以致用,能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真好。
有感情朗读:不只有方法,还有规范,对自身严格要求,你真会学习。
看来你们的学习方法还很多。这是我们四年级学习过的读书方法,温故而知新,谁来读一遍?在他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想一想,我是否掌握了这些方法。
今天小朋友说先自学后小组学,教师应评价:你有未卜先知的身手,我们今天就采用这种学习方法。再考虑学生说批注等的时候该怎样评。
环节三:
为了检验同学们是否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自身喜欢的句子用“——”画下来,并把自身的感受批注在旁边。朗读自身喜欢的句子,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同学之间交流自身的感受,互相补充。
让学生默读、批画是好事情,李琳老师提醒说:“要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自读自悟,回答这个问题。”此要求中没有合适的问题,应加上提问“红树林被称为世外桃源、海上奇观,“奇”在哪里?” 要求修改成“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红树林“奇”的句子,并把自身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环节四:汇报你喜欢的句子(改)
A我被这幽静而神奇的仙境陶醉了,好像在梦中走进了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
很多学生都找到这句,我执意把学生引到红树林的景色这段,其实不必,可以先板书:幽静神奇,然后再引导:你来带我们走进红树林,看看那幽静而神奇的仙境吧。
在学习此段时,让学生说出感受后(在这仙境中,你看见了什么;在这龙宫的大花园中你看见了什么;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再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得语气轻一些(一定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可以采访学生为什么读得这么轻),然后导读,再问:“谁还想在这幽静神奇的世外桃源停留片刻?”谁愿意读谁读。最后介绍描写顺序。
B海风吹来,绿浪翻滚,欢迎我这来自北国的远客。
一会儿潮退了,红树带着泥芳馨的枝条和婀娜的身躯出现在海滩上。
解释“婀娜”,引到枝条柔美、像跳舞一样,拟人。
其余暂时不改,前面挤出来的时间把后两局部、提纲再扎实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