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6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包公审驴》教学设计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1
课前谈话:
师:在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断案高手。听说过包公吗?包公,名叫包拯。他断案如神,因此人们都叫他包青天。因为他脸色比较黑,民间还给他一个绰号,“包黑炭”。你知道有关他的故事吗?
课堂教学:
一、导入
刚才我们了解了断案如神的包青天,想看看他是什么样子吗?这就是影视中包青天的形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包公断案的一个小故事,题目叫做《包公审驴》。教师写课题,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审”,解释驴。
齐读课题。
二、质疑: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教师着重板书。
三、初读:
1、下面你最想干什么?好了,好的,在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咱们看谁读的又准又快?下面开始读吧。
读完的请举手,能通顺的读下来的请把另一只手也举起。
2、和时发现难点也是学习的好习惯,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觉得哪些段落不是很好读?(引导学生重点读,随机提示吭的写法,衙役的写法)
3、引导:这个故事中一共出现了哪些角色?(王五、包公、衙役、群众、驴)地点也有变化(市镇门口、公堂、田庄小偷家)
谁来简要的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重点精读。
1、你觉得哪个地方最精彩?找到这一局部,一开始出场的是谁?
2、王五这句话是怎么说的?
引导学生来读。
王五的惊慌失措、又气又恨、烦恼极了。
惊慌失措的王五来到大堂上向包公诉苦:……
看看这头毛色难看的瘦驴,王五又气又恨,他说:……
想到自身如同宝贝似的驴,烦恼极了,他看到了包大人如同看到了救星,不由向包大人倾诉道:……
3、包大人听了王五的申诉之后,是怎么做的?
投影出示:包公了解了案情……
指名读这句话。
注意把包公的表示读出来。让我们感受到那个场景。
你觉得包公怎么样?
生气,威严,严肃。
指名读。
他为什么这样?
教师范读。
分角色读这一局部。
4、教师采访:包公你为什么下了这样一个奇怪的命令?饿驴?
(足智多谋)
5、衙役们有什么表示?看出什么来?
6、人们呢?投影出示。指名读。
7、这个案件“奇”在什么地方?
五、在这个故事中,除了包公以外,还有一个人也能算得上聪明,他是谁?(分析两者的不同)
六、当小偷被抓来之后,包公和小偷一定有一番对话,两个人一组设计一段对话。
作业:
课外读一读包公断案的故事。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
师: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利津县虎滩乡中心小学的,我叫刘新清。能够跟大家一起学习我感到非常高兴。今天我不是自身来的,我还带了一个来,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包公图像)认识他吗?(包公)
师:他原本的名字叫包拯,我们为什么跟他叫包公呢?(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我告诉同学们,这是因为我们对他尊敬,因此我们叫他包公。他还有个名字,叫什么?
生:包青天。
师:为什么呀?生:他是一位清官。
师:一位清官,为民做主的好官,因此我们称她包青天。他还有一个外号,知道吧?
生:包黑炭。
师:为什么呀?看看他的脸,在它面前从脸色上来看,我找到一点自信。关于他,民间流传着很多的故事,听说过吗?谁来讲一个?
生:包公审驴。
师:这是我们将要学习的一个故事。我还听说过一个《包公审石头》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生:听说过,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个买布的人……(学生比较有条理的讲完了故事)师:真好,思路非常清晰,讲的比我还好。其实还有一个版本的《包公审石头》,说是一个小女孩……(学生纷纷举手)哦,也有知道的,你来说。
生:有一个小女孩……。
上课:
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有关包公的一个故事,题目就叫做——《包公审驴》。请看老师写课题。注意审的写法,上面是——(宝盖)写的稍微大一点能够盖得住下面,下面是——(申)注意它是读shēn,哪一个申?(申请的申)加上宝盖呢?(生齐读)组个词。(审案)
师:审案,好我们看看案的写法。这个案上边也是有一个宝盖,但是它写的时候要稍微小一点。而下边的女的横,要写的稍微长一些。好的,我们接着往下写。(师写驴)同学们见过驴吗?
生:见过。
师:谁来说一说,驴跟马有什么不同?
生:驴比马小。师:驴比马长的个小。
生:马比驴高,驴比马瘦。
师:它们从脾气天性上有什么区别吗?马的性子怎么样?
生:急。驴的性子比较慢,比较倔。
师:我们一起读课题。
生:包公审驴。
质疑、初读:
师:读了题目之后你的头脑当中有什么疑问?
生:包公到底是怎么审的驴?
师:这是一个问题,还有吗?
生:包公为什么要审驴?
师:为什么要审?这个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解决。好了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故事看看,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包公是如何来审驴的。下面咱们就读一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这个读书啊,我们不只要用眼睛读,还要——(生:动脑子)同学们真聪明,还要用心来体会,最好是一边读着一边用我们的笔协助我们去读。怎么教用笔协助读,同学们知道吗?就是一边读着一边记一记,画一画,把重要的地方记一记,把自身有体会的地方写一写,把自身不理解的地方也找出来。下面咱们就比一比看谁读的又快又准。开始吧。(学生自由读文)
师:读完的同学请举手,没读完的同学抓紧时间,读完的同学请找一找有没有难读的地方,难读的字,找一找多读几遍。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自身学习上的难点,这也是学习的方法。你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生:什么叫辔头?
师:什么叫辔头,首先我要褒扬你词读得非常准。我们一起来读这个词。什么意思呢?我们见过家里养的驴,它的头上拴着有缰绳,还有饺子什么的,那些就叫做辔头。我们一起再读这个词。(生读)
师:还有没有?
生:鞍子。
师:应该读什么?(生齐读)应该读:鞍子。再读。(生齐读)
师:很好。什么意思?
生:鞍子就是马上面坐着的马背上的那个东西。
梳理故事:
师: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富。还有吗?好了,看来啊我们在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很多。那么在这个故事里边,同学们想想有哪些角色?
生:包公、王五、瘦驴。
师:他提到了三个,你说。
生:还有王朝、马汉。生:还有那头好驴。
生:还有小偷。
师:这个别忘了,这也是个关键人物。还有吗?
生:看热闹的人。
师:对,还有看热闹的人。
生:还有一些衙役们。
师:对,还有一些衙役们。注意看这个词的写法。我把它写在这儿。这个衙,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教师用手挡住中间的吾)我把中间挡起来你看。
生:行。
师:对啊,一个行中间里有一个吾。合起来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22:00 | 只看该作者

生:衙。
师:写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双立人,这边这一笔有没有钩?
生:没有。
师:一起读。
生:衙役。
师:衙役是干什么的?
生:帮着干事儿的。
师:帮着谁干事儿的?
生:帮着包公。
师:古代在衙门里边,帮着干活的那些人,那些当差的,还有那些差役们,这些都是衙役。有很多的衙役,他们在当官的身边跟随了多年,像包公身边的王朝马汉还有很多,这些都是跟随了包公多年的人。好了,看一看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不是在一个地方发生的?
生:不是。
师:一开始发生在——
生:市镇门口。
师板书:接着又转到了——
生:公堂。(师板书)
师:最后呢?
生:到了一个田庄。
师:田庄的一户人家,这是谁的家?
生:小偷。师板书。
师:那么谁能够用几句简短的话把这个故事说一说?
生:王五他养了一头驴,他对它非常的好,有一天他到小市镇上卖木炭,他把驴丢了。换成了一头毛色难看的驴。
师:这个地方说准了,是谁换的?
生:小偷。
师:这个地方是说,小偷霸王五的好驴换成了一头瘦驴。接着说。
生:然后呢,王五就牵着那头驴到公堂去告,然后包公想了一个方法就是把那头驴关起来再三天不给它吃,不给它喝。三天过后再打四十大板,最后驴跑到了小偷的家里,抓住了小偷。师:在包公审驴的过程中,他用了很多的方法,这些方法你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聪明。
师:那你可以用这个词把他们代替了,直接说,包公运用了一个聪明的的方法,终于抓到了小偷。请坐,他说得非常好,思路非常清晰。谁再来说一说?
生:王五有一头驴,养的非常好。有一天是集,有一个小偷把它那头好驴换成一头瘦驴,然后包公去报官,包公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终于抓到了小偷。
重点品读:
师:很好,请坐。那么同学们看看在这个故事里边,你觉得哪个地方最精彩?
生:审驴。
师:公堂之上的审驴非常精彩,看看找到这一局部,在这个场景中,第一个出场的是谁?
生:包公。
师:包公在干什么?
生:审案。
师:坐在开封府的大堂上审案。接下来出场的是谁?
生:王五。
师:找到描写王五的地方,谁来读一读?
生:等到王五……。
师:找的非常准,好,王五在这里说了这样一番话。(投影出示)谁来模仿着王五说一说。生:包大人在上……。
师:嗯,本官认为你有点儿冤情,但冤不是很深。
生:包大人在上……。
师:嗯,冤情深了。谁再来说一说?
生:包大人在上……。
师:很好,同学们想一想,王五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心里是什么感受?
生:很急。
生:很冤枉。
生:很生气。
师:我们就带着这一些再来读一读。
生:包大人在上……。
师:王五这时候为什么这么着急?为什么这么生气呢?
生:因为他十分喜欢这头驴。
师:这是一头什么样的驴啊?
生:好驴。
师:看看文中是怎么写的?
生: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富……。
师:这头驴不由王五爱,可以说是人见人爱,人见人夸。人们是怎么夸这头驴的?
生: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
生:这简直……。
师:发自内心的。你来。
生:这简直……。
师:真的非常喜爱这头驴。
师:假如是小偷的话他怎么夸?
生:这简直……。
师:声音小一点,别让他人听到了。来,我们一起来夸夸这头驴。
生:这简直……。
师:在大堂之上的王五,想到了自身那么好的一头驴不翼而飞了,这时候一下子见到了包大人,他就向包大人哭诉道——一起来。
生:包大人在上……。
师:看看王五的这头好驴被换成什么啦?
生:瘦驴。
师:什么样的瘦驴?
生:毛色难看的瘦驴。
师:王五再看看眼前的这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他心里什么感觉,他这样向包大人倾诉自身的气愤——
生:包大人在上……。
师:真是太气人了,这时候包大人听了王五的倾诉之后,他有什么反应?
生:包公了解了……。
师:以后在读书的时候不要急,看准了之后再慢慢的读。
生:包公了解了……。
师:很好,谁能再读一读,试着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的情景。
生:包公了解了……。
师:读得很好,真像一个小包公。(鼓掌)同学们想一想,包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心里什么感受?
生:也有一点儿生气。
生:有些着急。
师:有些着急?
生:愤怒。
师:仔细读一读,看看包公的动作神态。
生:急躁。师:啊?
生:就是想很快找到小偷。
师:想很快找到小偷,但是他有没有急躁?
生:没有。
师:他怎么做的?先是——(了解了案情)然后——(皱着眉头想了想),接着呢——(把惊堂木一拍——)
师:谁来扮演着读一读?看看那位同学能胜任包公的角色。生:包公了解了……。师:包公有没有笑?
生:没有。
师:没有笑,包公一笑就露馅了。自身再试一试?
师:小伙子请起立,我觉得你扮演的非常好。再找一个王五。谁愿意做王五跟他来个对手戏,演一演这一局部。
两名学生扮演。
师:堵得很通顺,不过我觉得还不像包大人。注意他的动作神态。谁来?
生扮演。
体会巧妙:
师:你这个扮演就可以了。那么下面我要采访采访包大人。包大人,请问一下,你为什么要下这样的命令,下面是一头驴啊。
生:想让它先十分饥饿……。
师:仅仅饿了,对一头性子慢的驴来说,可以吗?
生:还得打。
师:看来包大人在这里是实实在在动了脑子的。我还想问问包大人,你用了这么巧妙的方法,你为什么看起来那么生气?
生:因为小偷把王五的好驴换成这头瘦驴了。
师:的的确确是为民做主的好官。同学们再想想看,他在这里表示的这么生气,这么威严,仅仅是因为王五的遭遇吗?他完全可以悄悄地嘱咐手下:把驴关上三天,到时我们打它一顿,他就会跑去找它的主人了。为什么在这里还要大张旗鼓的这样做?周围那么多人。
生:我想是包大人不想走漏了风声。
师:在这里包大人是在——
生:扮演。
师:对了,做戏,扮演。仅仅是给小偷看的吗?当其他的人看了之后呢?
生:他们就很想知道后来的事情,包公就防止了万一听他审案的那些人中有小偷的亲戚。
师:包公想的太周全了。
生:那个小偷也可能在里面。
师:走漏了风声是不行的。其他的人看了包公如此高明的断案之后,对他们会有什么影响?师:他们会对包公非常佩服。包公也向百姓展示了天网是不不能逃脱的,警告他们以后一定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师:你以后就可以做包公了,真的想到了包公的心里。包公断案的目的不只仅是为了抓住那个小偷,而且还要警示其他的人。你看包公的这个断案真是太神奇了,就连与他朝夕相处的衙役们也没有看出破绽来,看衙役们有什么表示?
生:衙役们差点儿笑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22:00 | 只看该作者

师:跟课本上的说法不一样。(出示两个句子)一起读。
生:衙役们差点没笑出声来。衙役们差点儿笑出声来。
师:两个句子有一个字不同。(没)你看他的意思呢?
生:一样。
师:同学们看看我们的语文太奇妙了,差点儿没和差点儿意思是相反的,但在具体的句子里面他却是一样的。好好学语文,同学们,微妙无穷!连朝夕相处的衙役们都没有看出来,可见包公的这个做法——
生:神奇、巧妙……。
师:看看其他的人有什么表示?
生:不敢笑。
生读。
师:也是想笑,但不敢。其他的群众呢?
生:十分惊讶,觉得这是闻所未闻的奇案。
师:这里有一个闻所未闻,什么意思?
生:听都没听过。
师:原来听都没听说过,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案子
?生:奇案。
师:是啊,奇案,奇在什么地方?
生:他审的不是人,而是驴。
师:你看,从审的对象就能看出来很奇特。
生:还有审案地方法也很奇特。
辨析聪明:
师:方法奇特,很好。从中可以看出包公的的确确是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其实在这个故事里边,不只仅是包公很聪明,还有一个人也算得上是聪明。
生:小偷。
师:小偷怎么聪明?
生:换了驴。
师:这里还用了一个计策,什么计策?
生:偷天换日。
生:瞒天过海。
生:偷梁换柱。
师:但是我们看最终的结果如何?(……)跟包公的智慧相比——(生:差远了)
师:小偷他仅仅是一个小聪明,他为了自身损害他人,这样的聪明不值一提。而包公这种为了百姓为了穷苦人所体现的那是大智慧。
拓展训练:
师:故事到了最后,小偷终于被捉住了。我觉得小偷被捉,提到公堂之上,包公和小偷一定有一番精彩的对话。你试着想一想,看看他们会说什么?连个人一组试一试。
(学生练习)
师:谁想来试一试?演包公很好,演包公以后咱们就做包公这样的人。演小偷但我们不做小偷那样的人,演小偷我们以后当警察,推测小偷的心理,以后咱们抓小偷就好办了。
(两名学生对话,思路较为混乱)
师:请坐,这个小偷显得有点儿赖皮,包公你一定要以理服人,因为你是一个执法者,一定要给他讲清道理。谁再来试一试?
(学生对话,中途包公语塞)
师:没招了?包公的威严的的确确演出来了,小偷的样子也出来了。
(对话较为胜利)师提示:你怎么审的案子,说给他听。
师:这驴不只瘦还贪嘴。假如你要说服他,你可以把你断案的考虑说给他听,比方驴的本性,我们经常说老马识途,驴也是如此。
(学生对话,这个较为胜利)
结课:
师:很好请坐。这是故事中的包公,真实的包公是什么样子的呢?
(出示包公的名言)
师:这里有一句包公的名言,这是文言文,大致的意思是说,以后我的子孙假如有贪赃枉法的,死后就不要埋在我的祖坟里边了,也不要把我认做你的祖宗。这就是包公!回去之后找一找有关包公的故事,找一找历史当中对包公的记载,相信你对包公还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22:00 | 只看该作者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2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______,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包公审驴》(板书:包公审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包公审驴》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智谋”为主题展开。《包公审驴》是这则故事是教读课,主要写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无奈将驴告到官府,包公利用驴能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地“审”驴捉住了小偷,表示了包公断案如神。这则故事无论包公还是王五甚至小偷都使用了计谋,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谋,把智谋用在正地方。这则故事趣味性强。“审驴”看似荒诞,实则包括了小人物的无奈和包大人为民做主,巧用计谋的大智慧。“层次清晰、描写生动”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审、案、吭、衙、役”“辔头,挣钱,耷拉,圈栏,一声不吭,闻所未闻、惊慌失措”等,了解有关包公简介,搜集包公审案的其它故事。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依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给故事列出小标题,即:“驴被偷换,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这都是整体感知要达到的』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括的思想感情。如:“这头驴是王五唯一财富,因此王五像爱珍宝一样保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通过这两局部对比体会王五丢失驴子后惊慌失措、悲伤的心情。“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等句子又体现了包公的足智多谋。『这是研读赏析要掌握的』
  由于本课故事性强,层次清晰,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内容;2、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3、把故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发展过程归纳概括出小标题;4、排演课本剧,尽量还原故事自身,可按自身体会适当增减人物语言以更好表达人物心情。
  因为我所带的班,学生整体基础不好,阅读、品位等相对单薄,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1、概括本课内容,给故事列小标题;2、体会故事中各角色人物心情,整体品读课文;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智谋,运用智谋。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通过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入方式是:让学生“猜一猜:火尽炉冷平添心猿意马(打一字)和我国宋代一著名清官,庐州(今合肥)人,执法严明,断案如神,他是谁?”用这种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如:(衙役,辔头,挣钱,耷拉,圈栏)。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试写标题。教师板书。(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动身点,学生边读边考虑,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 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我让学生找出王五驴子特点,和被换后瘦驴特点句子,朗读讨论:对比体现了王五的什么心情。再找出包公审案时,描写包公迅速断案,足智多谋的句子,加以品评分析正确使用计谋。在此环节针对我班学生阅读基础差我可适当提示加以引导。这些设计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思维、讨论,加深了理解和体验。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拓展延伸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汇报交流课下搜集的包公断案的资料,进一步加深体会包公的智谋,随后指导学生排演课本剧。
  环节5课后作业:说一说你知道的关于智谋的小故事。好处:巩固知识点。
  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排演课本剧。体会文中各角色的心情。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学设计,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送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本课我的板书设计为:
包公审驴
包公:遇事冷静、足智多谋
换驴(小偷)——告驴(王五)——审驴(包公:饿驴三天,痛打四十大板,放驴,跟踪驴)——找到驴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22:00 | 只看该作者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智谋”为题,选编了两篇保守智谋故事作为主体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不只要使学生了解贺龙和包拯两位历史人物,而且要引导学生从他们处置事情的方法和态度上懂得智慧的重要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
《包公审驴》是单元主体课文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充溢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以毛驴为线索,主要讲了王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了一头瘦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全文可以概括为“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三个局部,赞扬了包公办案足智多谋、出神入化。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受电视剧的影响,对包公的神奇断案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知晓。课文故事性很强,学生阅读兴趣很容易调动起来,且易读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指导学生合作编演课本剧,进行与文本的对话和对故事的再发明。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烦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
2.教师准备小黑板或课件,检测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游戏(教师说,学生猜。)
“火尽炉冷平添心猿意马。”猜一个字。(“驴”字)(教师板书:驴)
我国宋代有一个著名的清官。庐州人,执法严明,善于断案。(教师板书:包公)
2.说说你对包公还有哪些了解?(生说)教师肯定学生所说的有关包公的事,补充解说:“公”是古人对人的一种尊称,他原名包拯,有多个官衔当过开封府府尹。因为北宋建都在开封,开封府尹也就是北宋首都的“市长”了。是个大官。
3.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发生在包公身上,还与驴有关。(教师板书:审)学生齐读课题。
4.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包公为什么要审驴?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身的方法学习生字词。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概括,教师指导。)
3.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那你能不能依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三个小标题。(驴被偷换,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展示小黑板或课件)
1.认读词语:挣(zhèng)钱 辔头 听差(chāi) 耷拉  圈(juàn)栏 审 衙役 烦恼 一声不吭 闻所未闻 惊慌失措 冒名顶替
2.指名学生读,师生一起正音。
3.特别指导学生注意多音字:挣、差、圈
4.对比记忆字形。
审( ) 案( ) 吭( ) 衙( ) 役( )
神( ) 按( ) 炕( ) 衔( ) 投( )
5.选择你理解的词语练习说话,提出你不懂的词语。
6.教师特别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闻所未闻、 惊慌失措、冒名顶替、 烦恼。
四、朗读课文
自由选择合作学习伙伴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断案故事。
2.用简单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
1.引读故事的起因。
(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课文哪几段写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记出描写毛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出示句子,对比朗读:
王五像保护珍宝一样保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身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4)顺势引导、朗读:想想王五面对两头毛驴时是什么心情?指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5)过渡:就这样,王五带着满腔愤怒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面前。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审案的呢?
2.细读故事经过。
(1)带着问题小组合作朗读课文3~9自然段。说说你读懂的句子或提出你的问题,小组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3)小组汇报一起学习读懂的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要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很聪明。)
“不要给它吃,不要给他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身的家,心里很有掌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4)问题解答场:学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考虑解答。
(5)读了这局部课文,包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教师板书:足智多谋)
(6)包公审驴的过程让人疑团重重,也让人情不自禁的为包公喝彩。咱们把它排成课本剧,再现当时的情景,怎么样?
(7)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注意角色的分配和合作;每个同学要投入角色,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情;角色的语言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适当改动。
(8)生排练、扮演,师生一起评议。
3.齐读故事结果。
(1)过渡;瘦驴在包公的审讯下飞奔出了公堂。它跑到哪里去了?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吗?
(2)生齐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三、延伸拓展
1.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偷偷调换,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自身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是害人害己。王五也使用了计谋,他的计要是正当的。)
2.其实,古代人们利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比方《草船借箭》、《司马光砸缸》等,读一读这些故事,体会他们的聪明才智!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22:00 | 只看该作者

新课标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时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它不只要看教师“教”得怎样,更要看学生“学”得怎样,甚至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是怎样教的。在新课程公开课教案中, 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要为课堂生成营造空间,给学生搭建一个个展示个性的舞台。
《包公审驴》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通俗易懂。在公开课教案时,教师的问题预设注重了激发学生的课堂生成,为他们的生成打下了铺垫。具体表示在以下两个环节中:
1.小组合作学习故事的经过局部,将自身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由小组讨论。在后来的学习效果汇报和班级交流中还有“问题解答场”环节,让学生自由交流小组中没有解决的问题,维护并培养学生自主质疑、解疑的能力,促进课堂生成新的情况。而后通过师生共议,协助学生筛选问题、解答问题。如:学生在课堂中就提出了一个很有研讨意义的问题:“课文第四段好像与故事无关,为什么?是不是可以去掉?”我当时就为提问的学生鼓起了掌,因为这一段是典型的侧面描写,突出了案件的奇,反衬出包公的机智、遇事冷静的品格。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把这个教学点淡化了,只在朗读中带过。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关注到了这一点,并生成了这样的新问题来研究,弥补了我公开课教案中的缺乏。
2.在学完课文以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意欲引导学生发现课文要赞扬的中心人物——包公的足智多谋。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开始有自身的主见,不愿跟着我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根据自身的阅读理解,学生提到了偷驴贼、王五都用了计谋,并分析出偷驴贼的计谋用错了地方,而王五则用计谋协助了自身。
在课堂实施中学生还生成了很多的新情况:自主提问时提出与课文相去甚远的问题;再读完课文结局后,还要小组合作扮演包公审偷驴贼的过程。假如一味的迁就学生,很可能无法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假如着重完成教学预设,课堂将会死气沉沉。我们如何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既尊重学生的考虑,又完成教学任务,一举双得呢?这是我要探索的问题,也是值得与同行们一起研讨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11: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