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5-26 13:38:00
|
只看该作者
《郭沫若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领悟诗歌的主旨。
2、欣赏诗歌奇妙的想象,并能在阅读诗歌时展开自身的想象。
3、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教学理念】
1、加强对诵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读中悟情,抓住诗魂。
3、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指导。
2、领悟诗歌主旨。
3、培养想象力。
【教学方法】
朗读领悟法学习《天上的街市》,比较阅读法学习《静夜》。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天上的街市》
导入:同学们,每当繁星闪烁或明月高挂的夜晚,我总爱仰望星空,发生无限的遐想。我多想摘一颗最美的星星送给你们。今天我终于有一件礼物可以送给大家了。(出示星空图)喜不喜欢?(喜欢)是啊,我们不能摘到星星,但我们有飞扬的思绪,有丰富的想象。大诗人郭沫若用他奇特的想象,写成了《天上的街市》,今天,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进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二、初读
1、学生小声地自读诗歌,了解作者。读准字音,用学过的方法划分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2、听读(视频朗读)同学们通过自读,对诗歌有了初步的感受,我们再来听听专家的朗读。通过比较,进一步掌握这首诗的朗读要求。
3、归纳朗读要求
⑴ 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⑵ 掌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三、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
同学们根据刚才归纳的朗读要求再一次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美、读出悟。
1、再次自读。
2、指导朗读、并评点齐读。
3、师评点。
4、师读。
四、细细地品
同学们在美读的过程中,是否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很美?那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小组交流后、自由发言。
1、第一节:描写了美丽的夜景,
⑴ 作者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景物?
明确:作者最先看到的是街灯,由街灯联想到了明星。
⑵ 为什么会有这种联想?
明确:因为它们有相似点。
⑶ 街灯“点”,明星“闪”,“点”和“闪”能否互换?
明确:不能,“点”暗示天上有人在点灯。
2、第二节:由街灯联想到了街市,进一步想到街市上的物品。
⑴ 你能想象出天上的街市会有哪些物品吗?或者你想到天上的街市去买些什么物品呢?
⑵ 两个“定然”能否改成“是否”?为什么?
3、第三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骑牛图)
4、第四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闲游图)
这两节描写了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指名复述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教师起头:从前,有一位勤劳能干的青年名叫牛郎,他和一位名叫织女的仙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是,好景不长……
⑴ 诗中所写的和传说中的一样吗?
⑵ 作者为什么要改写传说呢?
明确:不一样.表达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分析这一点时,交叉介绍作者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⑶ 诗人所写的天上的人和他们的生活,这些都存在吗?(不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
明确:不存在. 想象。
教师讲述:同样是通过想象发明的故事,结局却截然不同。
小结:这首诗诗人通过两个神话般的意象,给我们展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诗的意境。那么作者是怎样一步步由地上想到天上的呢?
五、归纳想象思路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 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
六、区别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与此相关或相似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发明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七、联想和想象练习
仿句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点者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笼中的小鹦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光照在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在家长身边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比较阅读:学习《静夜》
1、背景简介: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时期,这期间他曾两次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的实际,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面对茫茫的天河,诗人描绘了一个非常凄美的局面,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在对月深思。这是诗人对时代的忧伤、无奈、难过和思念祖国亲人的心灵投射。
2、小组合作学习:
看看两首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创作背景:都选自于《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内容:题材:由实际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
主题:表示了诗人对当时黑暗实际的失望和痛苦,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感情:都充溢了恬静\美好,而又淡淡的忧伤。
不同点:《天上的街市》更积极、乐观一些。
九、朗诵竞赛
【教学后记】
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积极参与的精神令人赞赏。教学内容很多,程度高的班级能圆满完成任务,程度差点的宜用两课时,但都能达到当堂背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