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到了信心和勇气
河南一考生
去年中考我失利了,人一下子像得了一场大病,一天到晚躲进自己的那间小屋,所能够做的仿佛就是没日没夜的躺在床上伤感。
自从考上重点初中的实验班,有多少同学和家长都曾羡慕我,夸赞我。“考上了重点初中的实验班,就等于保送上了重点高中。”每当学期末回家时,耳边听到的都是这样一些说法。但想不到最终落榜了!邻村和我在同一所重点初中落榜的还有一人,可她却已经离开了自以为无颜见面的亲人。
我就有脸见人吗?白天又黑夜,黑夜又白天,我躺在床上,一百遍一千遍的扪心自问:自己没有能考上大学,出去有脸见人吗?可好不容易将我养活了15年,弄得一身都是病的母亲该怎么办呢?还有父亲,那只知勤勤恳恳,劳苦了大半辈子的父亲呢?思前想后,竟不知如何才好。
又响起了敲门声,是父亲。
父亲像做错了什么似的,低着头轻轻地推开了门,走进来;在我床前踌躇了一会,坐下来,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也许他觉得没有什么需要说的,或者是要说的早已说过了。父亲的沉默使我感到无形的压力。偶尔一瞥,我发现父亲眼里竟含着点点泪光。我害怕面对父亲那种目光,那样一种深切悲哀的目光。
“孩子,再长的阴雨天总有放晴的日子,你不能总这样苦着自己呀!”父亲说,声音有些发颤。之后,父亲便又沉默了。沉默的父亲便长久地呆在那里。
“你休息吧。”很久,很久,父亲缓缓的起身,却打了个趔趄。父亲晃了晃肩膀稳住身子,一颗苍白的头颅深深地低下了,不易察觉地叹了口气,慢慢地转身,走出屋子,将房门又轻轻地掩上。在父亲走出房门的瞬间,我发现父亲的腰背越发弯得低了。
我眼里涌满了泪水。
“我怎么了?怎么就那么狭隘呢?怎么就那么自私呢?我这样做,对得起谁呢?”这一刻,我忽然醒悟到,原来自己竟这般不懂事!
是的,再长的阴雨天也应该有放晴的日子。
明天,明天,我就对父亲说:天晴了,我要去复读。是可敬的父亲帮我重新找到了信心和勇气。
[点评]文章有三点值得称道:一是中心明确,符合题意。由于中考“落榜”而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而慈爱的父亲帮我“找”回了它,完全符合试题“我找到……”的要求。二是富有真情实感。“落榜”是一次心灵的创伤过程,这既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又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亲切感。三是细节描写突出。如“父亲像做错了什么似的,低着头轻轻地推开了门,走进来;在我床前踌躇了一会,坐下来,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偶尔一瞥,我发现父亲眼里竟含着点点泪光”这个感人的细节,让人体味到“父亲”内心的压抑、焦急、悲苦……极大地丰富了人物的精神内涵。[焦文林荐评]
找回一颗透明的心
河南一考生
两岁那年,一场高烧之后我的双腿因小儿麻痹致残。从此,爸妈的叹息代替了昔日的欢笑,我也因此失去了缤纷的童年。
残疾决定了我的痛苦,别的女孩受到的是宠爱和赞美,而我却只能得到怜悯和歧视。上了中学,我的痛苦更是与日俱增。初二时,甚至觉得我的存在本身就是这个世上煞风景的事,我多活在世上一天就多痛苦一天。
在极其痛苦的日子里,一向对我关怀备至的班主任李燕老师也突然因病住院了。那天,我来到了李老师的病房。脸色煞白的她平静的躺在病床上,见我来了,脸上露出了和蔼的笑容,示意我坐在她的床边,吃力的从枕边拿出一个裹扎得精致而结实的纸包,慈爱的拍拍我的头说,有空翻翻这本书,说不定对你大有好处呢!
回到家里,就在我打开老师送给我的《海伦-凯勒自传》时,那封让我找到了生存勇气的信滑落出来,那是李老师亲手写给我的:
“雯雯:你好!我感觉到你近来一直处在极度的忧郁之中,你一定又在为自己的残腿而烦恼。可你不知道,现在你却是老师满心羡慕的人呢!我得的是骨癌,已经是晚期,再也不可能站起来,更不可能回到心爱的讲台了-------如果我能像你一样,拥有青春和旺盛的生命力,拥有一个长远的未来该多好啊!昨天早晨,我看到小鸟在明媚的阳光下欢快的鸣叫,无论是做个人,还是做一只鸟,能在阳光里愉快的唱自己喜欢的歌,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一颗透明的心,多幸福啊,希望您珍惜生活,珍惜那份生命的感觉------”
读着这涌动着生命热流的文字,含泪望一眼那绯红色的窗外,夕阳竟燃烧得那么美好!的确,并不是每个生命都能如火焰般放出鲜丽的光彩,燃烧一片辉煌,可是生活在关爱阳光中的我们,不能让心灵蒙上阴影,不能失去生命本该具有的自信。
我永远怀念我的敬爱的李老师,心头永远铭刻着这位善良的师长在生命行将消逝时给我的忠告:阳光下,有一颗透明的心。
[点评]作者采用“连环故事”的方式组织材料,曲折有致地表现主题:先讲自己的故事,写命运之神对自己的捉弄,突出残疾带来的痛苦心情,为叙写李艳老师的故事张本,接着写李艳老师的故事,再通过李艳老师的那封信,引出李艳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和对“我”找回生活勇气的帮助,结尾照应标题“找回一颗透明的心”,结构完整,组织精巧。[焦文林荐评]
泪水擦干以后
河南一考生
我独自坐在窗前,两眼凝视着远方。眼,已哭得红肿;泪,还在流着。我没有擦,让泪流到嘴边,涩涩的。任泪水打湿刚发下来的分数少得可怜的试卷。
我不知自己在窗前坐了多久,只知太阳已落下,月亮已升起。我无暇顾及这些,仍回想着这次考试。老师念分数时,我的心跳得厉害,越是害怕的事越避免不了。我不敢正视老师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不敢看那可怜兮兮的分数,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多少天来努力的成绩,但我不得不信,那可怜的分数就摆在自己的眼前,自己失败了。
月光惨淡,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桌面上,映得我的脸色发白。我想起了父母,此时也许还在辛勤的劳作;想起了父母起早贪黑干活的身影,那样瘦小;想起了父母那在太阳底下晒得发黑的脸,无情的岁月在他们额上刻下了条条皱纹,还有那皲裂的双手;想起每次临行前父母关切的话语、期待的双腿;想起了关心她的一切人。如今……我觉得愧对他们的关心。
窗外,月亮已经升得老高了;窗内,依旧如故。痛苦的回忆,让我感到太累了。我抬起头,想让大脑舒展一下。突然,一个高大笔直的形象闯入我的眼帘。我定睛再看,原来是窗外那棵白杨,那棵曾在一次次风
雪袭击后,顽强生存下来的白杨,它比以前更高,更直了。我突然又想到居里夫人、爱迪生、威灵顿将军……一阵冷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打了一个冷战,脑子清醒了许多:不,我决不能退却,我要夺回去那曾属于我的第一。失败只代表昨天,只能意味着过去,过去的一切只能化作零,我要重新开始,以新的姿态面对失败,迎接下次挑战。
满脸的泪水化作一股神奇的力量,涌入我的全身,我拉亮了灯,宿舍一下温暖了许多。我看着被泪水浸湿的试卷,擦干泪水,握起笔,开始认真总结,寻找失败的原因……我要让这次失败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窗外,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星星也不知什么时候钻了出来,还眨着调皮的眼睛,我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点评]标题富有情感色彩,也起到了悬念的作用。全文以“我”的一次失败的考试为核心事件,以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为线索,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在失败中找回信心和勇气的过程,笔墨细腻,情真意切。考生还在文章中三次描写月亮,既暗示了时间推移,又渲染了主观情感,增加了文章的情趣美。[焦文林荐评]
我是一棵酸枣树
河南一考生
我是一粒种子,一粒很不起眼的酸枣树的种子。我被主人购买后,想到今后将会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沐浴在阳光雨露中,在主人的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可是没有料到我却成了不幸的一个,由于主人的疏忽,车子绊到一块石头上颠了一下,我被甩了出来。
那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 一个石缝,荒凉而坚硬。我也不奢望哪一天主人会突然想起少了一个我,于是,我便开始萌生一个信念:“活下去!”我要活下去,这是我唯的一希望。这时,我感到身体下方可以吮吸到一些甘甜的水,感谢上天,给我一线生的希望,我便坚持不懈地天天吮吸它,身体也一天天膨胀起来了。
一天清晨,我突然感到风的温馨,“啊,我长出了小芽……”此时我心潮澎湃,我总算活了下来了,一个新的生命定会受到关注吧!我想。“咦,姐姐快来看,石缝里冒出来了一个小芽!”一个小姑娘嚷道。“那是野草!”姐姐心不在焉地笑着,天呀,我想大喊一声:“为什么?为什么没有人看得起我?”于是,我便坚定了一个信念:“活下去,并且要活得精彩!”
我又开始了新的拼搏。
新的挑战来临时,雨点打击着我,洪水淹没了我,我挣扎着,飘摇而顽强。烈日炙烤着我,云雾缠绕着我,我承受着,安祥而倔强。狂风来了,我咬紧土地;野兽踩食过,我就从活着的根上重新生长,我的身体一天天的变得强壮。
几年过去了,我竟然长成了一棵树。虽然高不足尺,叶疏枝稀,但也果实累累。空气中有草木的芬芳,枝叶间有阳光的抚慰,枝头上有鸟儿跳来跳去。生命终于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这时,两位女子走来了“咦,姐,那不是你说的那棵野草吗,怎么……”姐姐顿时脸色绯红:“这,这……竟然长成了一棵树?”“姐,你看叶子上的露水,那么晶莹,剔透!”
姐姐望着远方,紧锁着眉头,惭愧地说道:“我想,那是它的眼泪。”
不!眼泪是悲观者的饰物,这是上天给执著者颁发的勋章。
不能辜负上天的恩赐,我要坚守一种信念,让自己长成一棵最高大,果实最多的酸枣树……
[点评]考生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讲述故事,演绎话题,巧妙地将一棵酸枣种子拟人化,让其自述经历,显得生动活泼,昭示了作者在艺术表现上的个性化追求。文章通过“我”心怀“活下去”、“活得精彩”的坚定信念,步步走向辉煌的经历,揭示了“信念”对于事业成功、生命质量的重要意义,可谓构思精巧,立意深刻。[焦文林荐评]
只要信念不被打碎
河南一考生
在那个阴雨绵绵的早晨,他正为大学毕业后连续数月东奔西跑地求职却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单位而沮丧万分,一个人沿着乡间小路踽踽而行。
不知不觉他已站在了离村子挺远的一座土窑前,猛抬头,那位近来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的老人的举止,将他的目光惊住了。只见那老人大步走到窑前,眉都没有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部打碎。
他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都打碎了。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有掌握好,都有一点毛病。”
他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多的心血啊!”
老人长吁了一口气道:“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老人坚定的口气里透着十二分的自信。
老人又坐在霏霏的雨丝中,再次从头开始,认真地一点一点地做起泥坯。那坚决打碎重来、成功在握的从容自若,深深地打动了他——是啊,即使所有的瓦罐都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头执著的信念不被打碎,老人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满意的瓦罐。
默默地,他朝老人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跑回家中,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地加入南下打工队伍中。在一次次焦灼的等待中,在一次次失望的重击后,他终于谋到一份很艰辛的工作——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小工。
数年后,他拥有了一家不小的公司。
生活中,总会遇到失败。然而这时,谁能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我还有一样最宝贵的东西——不肯折弯的信念,并且紧紧地握住它,准就会在艰难中平添一股勇气,一股无所畏惧的力量,就会觉得脚还踏在土地上,血还是热的,路还没有完全断绝,闯下去,拼下去,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点评]考生巧妙地在文章中安排了大学生和烧窑老人的故事,两个故事扭结一起而又构成对比、映衬的关系,富有启发作用。结尾的议论可谓画龙点睛,它浓缩了两个故事的内涵,揭示了生活的哲理:只要信念永存,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焦文林荐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