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9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1
课题:《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苏教版的第5册《古诗两首》中收集了《山行》、《枫桥夜泊》,在研究了教材之后发现,这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作者分别是杜牧和张继,这两首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于是我想到了不按常规教学,而是选取同一题材进行对比教学。
《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溢生气的秋景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枫桥夜泊》是诗人张继进京赶考落榜后,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枫桥边的所见、所闻、所感。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诗人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描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这两首都是千古流传的佳作,而不同诗人对于秋天的不同感受可以让学生好好感受。
目标预设:
1、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写诗的情感。
2、学会4个生字,理解四个新词语的意思。
3、理解两首诗的意思,能用自身的话说出古诗描写的主要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古诗的情感。
教学准备: 有关的课件 课前收集有关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
设计理念: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我们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议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搭建师生间民主平等交流的平台,以实现学生、老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达到三者情感的交融。而古诗教学的关键与难点都在如何引领学生在吟诵浅显的诗句中,披文入情、披文入境,从而触摸诗句背后所蕴藏的积淀千年文化内蕴。因此,本课公开课教案努力引领学生在自读自悟,教师适时点拨中入“诗言”,品“诗意”,悟“诗韵”。还要重诵读品悟,重内化积淀。诗歌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因此,教学中努力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情境对话、切己体悟,探询诗歌传达出的情趣,在学生脑海植下一个个生动而充溢文化内涵的意象。
设计思路 :
1、谈话:让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的诗句来赞一赞他们喜欢的季节,由此出示老师给带来的一首诗《山行》 。引导生读通、读好、读精,在读中体会。感知诗意,体会诗境。2、过渡导入学习《枫桥夜泊》,让生自读自悟,体会诗人的感情。回归整体,体会借景抒情。对比朗读,感受诗人不同的心情带来的不同感受。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大自然是神奇的,更是美丽的。随着季节的更迭,它不时的变换着美丽的容颜。在这绚丽多姿的季节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请你用课前收集的诗句赞一赞它。
瞧同学们说的这么起劲,老师也忍不住要加入你们的行列,也给你们带来了一首诗。(板书:山行)(课件出示诗)同学们想读吗?赶紧读吧。
(课外鼓励学生大量搜集资料,阅读资料,使学生对离我们生活较远的古诗和诗人有更多的了解,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有效利用语文资源的意识。)
2、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诗。
(2)、谁愿意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谁还想读。
老师听的还不过瘾,同桌一起来读读。
四人小组来试试。
都说人多力量大,一组同学来,如何。
还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古诗有其独特的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应该让学生多读、想读、喜欢读。教师富有激励的语言更能提高朗读的效果。)
3、感知诗意,体会诗境。
导入:听同学们读的这么有感觉,老师也忍不住要表示一下,行吗?(师范读)
跟着老师一路游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学懂诗句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有能力学习的内容,充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相互合作中学生取长补短,在合作中享受快乐,获得提高)
(随学生所说随机教学)
⑴、生:看到山、石径、白云、人家。
教学: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A:寒山:你理解这个词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是怎样学懂的吗?)
B:石径:这是怎样的石径,课文用哪个词修饰它?你是怎样理解的,石径斜就是…
我们再读读这句话,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它的意思吗?
C:白云生处有人家又是怎样的画面,谁能将它美美的描述出来。请你读一读。我们也跟着作者去看一看。(播放课件)你看到了吗?那把它读出来吧。
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引读: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⑵、(这么美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驱车前往一探究竟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怎样一幅美景。)
生:霜叶
①、霜叶就是… 是呀,霜叶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道奇丽的风景线,经霜打之后就有了这火红的枫叶。请再读诗句,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二月花是什么季节的花,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吗?
是呀,春花是五颜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这么美的春花在杜牧眼里却远比不上那似火的霜叶。这是为什么呢?请再读诗句,或许会有所发现哦。
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爱
爱到何种程度,你体会到了吗?请把它读出来。还有更喜爱的吗?(请一两个学生读)
在黄昏夕阳的映衬下,那枫树林越发显得火红,不由的使作者驻足欣赏,久久不愿离去,不只如此,还给我们留下了这千古绝句。让我们也来欣赏欣赏。(播放课件)
④、你被吸引了吗?是呀,这么美的霜叶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也有诗句: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可这多比不上杜牧笔下红似火,艳的连二月春花也无法比拟的霜叶。
面对这一派迷人的景色,请再次抒发内心的情感。请生读诗句。个别读,合作读(这么美的风景,假如邀你的好朋友一起欣赏,感觉是否会更好呢?)男女生赛读。(看谁感受到的更美。)
⑶、在跟随作者美美的游览一番后,让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试着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更深的感受作者眼里的秋天。请生说感受再读诗。
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秋天,请把它读出来。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诗的理解感悟,不同读者,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都存在着差别,不同的学生,课堂上允许学生存在这种差别,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不求统一,鼓励学生做学习的探究者)
4、学习《枫桥夜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导入:杜牧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火红的秋天,生机勃勃的秋天,是否秋天在每个人眼里都是一样的呢?我不防再来看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课件出示诗)
(同样的秋色,别样的情怀;同样的秋景,不同的心境。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典诗词能借助一个个简单常见的景物抒发如此丰厚的情感底蕴的原因所在。鲜明的导语为探寻《枫桥夜泊》意象背后的文化意韵做了情感上的铺垫。)
(1)、请读一读这首诗。
(2)、读出感觉了吗?这首诗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生可能体会到:孤单、凄清、忧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请读读诗句。其他同学再来交流交流你的感受。(假如学生有困难,就再读诗。)
(3)、你觉得可能是什么事情困扰着作者,使他夜不能眠?(出外旅行,想念家人。)请心中想着家人,读一读这首诗。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科举落榜)你能体会诗人此时的心情吗,请你表达出来。或许还有很多原因引发诗人的愁绪,就让我们帮他抒发出来吧!齐读整首诗。
(新课程规范十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读自悟。因此在梳理诗句意思时,屏弃了保守古诗教学的逐句讲解,而是让学生首先对诗歌的意韵有一个感知层面的整体掌握,再通过注解自主探究诗句意思。)
5、回归整体,体会借景抒情
(1)、让我们把两首诗放在一起读一读。
(2)、同样是秋天,同样是秋景,杜牧喜爱不已,张继却愁绪万千,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白:心情不同,就算看到同样的景物也会有发生不同的感情,而这景物也就蒙上了不同的色彩,这就是借景抒情,把情融入景物中,情景交融。)
(3)、难怪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我们用自身的声音把这景把这情表达出来。请再读这两首诗,好好体会两大诗人的不同心境。
(对比朗读,感受诗人不同的心情带来的不同感受。)
6、小结
今天我们跟着两位诗人去感受了截然不同的秋景图,课后请同学们再搜集一些描写秋景的古诗或文章,去更多的了解秋天。
(简短的一句话,不只总结的课堂,也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练习设计
1、背诵诗歌,要求默写一次。
2、改变人物角色,把自身当作诗人,写下自身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
(语文是一种文化的建构。它承载着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因此,语文学科应格外重视诵读积累。其次,语文又是一种生活的延伸。我们在披文入境中欣赏他人的生活,目的是丰富自身的人生阅历,丰厚自身的情感体验。因此,第二道课外练习,就是让学生切己体悟、换位考虑,并进行语言实践,努力体现的都是“语文即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2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考虑。
    (1)学生个人自读考虑。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溺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生长记录袋里。
  板书:
                 21.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 17: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