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0-5-10 12:59:00
|
只看该作者
新闻两则》优秀教案三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假如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方法呢?
(报纸上、电视上或者广播里发布消息。)是啊,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达信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一是事实说话。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二是迅速和时。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传达;和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三是高潮在前。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四是简明扼要。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掌握住事物的主要之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就充沛体现了上述特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突破敌阵,横渡长江。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由毛泽东亲自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
走进新闻──新闻有哪些特点和要素?
1、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和时性、简明性。
2、新闻的要素:
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基本结构:
⑴ 标题:
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
⑵ 导语: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领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
⑶ 主体:
是主要局部,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
⑷ 电头:
括号内的局部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此“电头”标明资料真实,报道和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二、新闻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
2、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的层次和新闻的要素:
⑴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⑵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⑶ 主体:
20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20日夜起~已度过三十万大军)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三、合作探究,画画地图
画画地图:分别将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已占领的地方用红色标线,向前进发点用箭头标出。(可画在课本上的地图上。)
四、角色体验,变换阅读
1、当当播音员:
假如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
2、当当军事家:
假如你来当军事家,你应该向观众介绍哪些方面的情况。
3、当当主持人:
假如你来当主持人,你将怎样设计导播语、采访问题、结束语。
五、语言品味,学习提高
看谁读得好,讲得好。
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1、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⑴ 例如“九江(不含)”一词,准确标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防止了歧义。又如“我东路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精确到日到时。
⑵ 再如“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准确表示了我军指挥部运筹帷幄,指战员胸有成竹的状况。
⑶ 还有全文最后,就分别用了“歼灭”和“击溃”(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说“打垮”)“占领”并“控制”(后者比前者又进了一步,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是“封锁”(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断”(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这就有助于“真实”地反映战况,又能恰切标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⑷ “突破”准确表示了战斗过程;(“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渡至”,准确表示了水战进军的特点;(“到达”,泛,)“24小时内”,时限明确,(“共”,时限不明,一般化,)“即已”,准确表示了神速特点。(“现在”,时界相对模糊,)“至发电时止”,时界更为确切;“余部”,军事术语,准确得体,(“剩下的”,表达内容模糊。)
⑸ 用词准确还表示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说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示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身,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而能恰到好处地表示(或正面或反面)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2、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⑴ “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尽管时间表述明白,但一般化“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溢嘲讽蔑视的语气,“正是……那一天”既对“督战”“认为很巩固”构成强烈讽刺,又证实了的确“不起丝毫作用”。敌人“不料”,我军“突破”,“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对比鲜明,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