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文本细读撑起一片蓝天小学老师教育知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30 18:4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文本细读撑起一片蓝天小学老师教育知识
  细读文本,品味语言,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本,理解语言的一条重要途径。它旨在强调教师应在整体认识与把握教材的背景下,对文本细致地进行感悟、质疑、品读和赏析,一步步走进文本深处。
  叶圣陶先生曾说:“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就是要告诉我们在细读时,不要忽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要读出每个字词后面的意蕴和味道。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也曾指出:“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因此,词语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活跃的元素,也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随着“文本细读”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发现,细读文本就是要从关键词处入手,反复阅读、揣摩、玩味,使其与阅读感悟完美结合在一起,从细节中散发出无穷的魅力,为文本细读撑起一片蓝天。
  一、巧借词语,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细读文本先需“粗读”全文,把握整体,力求在心中对课文形成整体印象,能概括课文大意或情节。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引导学生运用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既是加深对课文词语的理解和感悟,又是增加语言的运用训练,化消极、静态的语言为积极的语言,在运用中积累。
  在教学《 半截蜡烛》第一课时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首先进入的是“整体感知”环节。我分这样几步进行:1.抓文中的关键词以卡片式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抓住文中词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德国军官 情报、蜡烛”概括了出来。2.用文中的词语说说初读课文后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当学生各抒己见后,我引导概括相机板书:“ 从容、镇定、机智、勇敢”,再请学生根据这几个关键词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3. 练习概括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板书 “点上蜡烛——吹熄蜡烛——重新点燃——端走蜡烛——夺回蜡烛---端起蜡烛”这些词语,再配以简笔画蜡烛,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抓住关键词语整体感知文本内容,遵循文本细读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规律,同时也相机提高了语言概括能力,而后者较之前者,对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有过之而无不及之作用。
  二、巧借词语,深刻感悟文本内容
  文本中的词语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智慧和深情。再则,接受主义美学理论指出:只有读者参与,作品才真正有意义。因此,细读文本就正如当前提倡的“宁在点上打井,不在面上挖坑”的语文训练理念,于关键词处深究,在难点上深挖,推敲、咀嚼、品味,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一步步走进文本深处,深刻感悟文本内容。
  1.由词及文,体验文本情感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和实现教学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中的语言,去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教育。好文章,往往一个词语便可表达出非凡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关键词体验情感,深化情感。
  “赞叹不已”是《詹天佑》末句的一个词。一位老师这样引导学生理解它:
  师:“赞叹不已”是什么意思?
  生:“已”是停止的意思。“赞叹不已”就是不停地赞叹。
  师:谁“赞叹”?“赞叹”谁?
  生:外宾赞叹。赞叹詹天佑。
  师:外宾为什么赞叹詹天佑?
  生:因为看见了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
  师:外宾可能怎样赞叹詹天佑?
  生:外宾可能说,詹天佑把外国人不敢修的铁路修成了,为中国人民争了气。
  生:外宾可能说,詹天佑在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上修筑铁路,不仅完成了艰巨的任务,还提前两年完工,真不简单。
  生:外宾可能说,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工程那么艰巨,一个个困难都被他克服了,他是中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4-30 18:41:23 | 只看该作者

  以上教学,教师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赞叹不已”的字面意思,还引领孩子们结合教材内容,反复品味,感知词语蕴涵的情绪、情感,从语言、行动等角度揣摩“赞叹不已”的表现方式,最后深究“赞叹不已”的源头——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这样步步为营,让学生准确地把握词语中所蕴涵的冷暖,让文字符号在学生脑海里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让学生从心底涌出阵阵暖意,对詹天佑的赞美和敬佩之情便油然而生。
  2.由词及文,品析人物特点
  写人的课文还是要以人物为抓手,创设一定的情境,抓住关键词语走进人物所处的环境和人物的心灵,寻幽探微,品析人物特点,引导学生依据文本对人物作出评价,进行有效多向的开放活动。
  我曾聆听过学校同事教学《 理想的风筝》一课,她紧紧抓住“ 笑”这个关键词,突出刘老师乐观自信、笑对生活的品格。在教学时,她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从看图入手:“画上的 刘老师在干什么?谁能说说他的样子是怎样的?”通过观察,学生“看到” 刘老师 一手撑腰,一手拿着线轴,笑着跟孩子聊天 ……紧接着又让学生联系全文,说出“刘老师笑了几次”,圈出笑的词语。至此,学生对“ 笑”这 词语 的本义清楚了,但老师并不满足于学生“理解”,还要从中悟出 笑的理由,从而品味出人物的高尚品质来:“ 刘老师每次为什么笑, 文中写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些什么呢?”这一点拨,使学生对刘老师这个人物有了更为形象可感的认识,对这个词的认识也产生了新的飞跃:要笑对人生、笑对生活、笑对命运。这样结合词句训练,深入品析文本中的人物特点,加强了学生的感悟体验,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3.由词及文,品味文本内涵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语文课程标准》。如何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通过阅读,感悟文本的深刻内涵,并构建新的体验意义将十分重要。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善于点拨和指导学生,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点”并由此切入,抓住对刻划形象、表达主旨有突出作用的关键词进行读、品、评,展现文本丰富的思想内涵。
  在《山谷中的谜底》一文中,有这样一段“ 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为引导学生深刻感悟文字背后的人生哲理,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
  师:看,这段话里面有非常关键的两个词,意思刚好相反,请找出来。
  生: 弯曲,反弹。
  师:(板书)“ 弯曲”是什么意思?“ 反弹”又是什么意思?
  生:“ 弯曲”指 暂时让步。
  生:“ 反弹”指 斗争,生存、发展。
  师:这段话谈论的主题就是两个字,什么?
  生:弯曲、反弹。
  师:下面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出示)。
  生:(读问题)
  “外界的压力指哪些?应对外界的压力有哪两种方法?这个启示让你想起了谁?什么事?”老师及时板书“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并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为更透彻理解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我继续追问:“这里的屈服和毁灭可以换成哪些词语?生存和发展又可以换成哪些词语?”前一个问题学生连续说出了“低头、投降、放弃、认输……”、后一个问题学生说出了“智慧、不屈不挠、以退为进、能屈能伸……”,然后让学生用原文的句式练习说话“确实,有时弯曲不是……,而是为了……” 学生一下子理解了文本蕴含的深刻道理。
  词语,貌似静止的符号,却有着深不可测的内涵。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以上环节的教学,紧扣比较“ 弯曲”和“反弹 ”这一组反义词的含义与所指,深入开掘文本的内在含义,让学生的研读在思想深处延伸。
  三、巧借词语,读写互动,深化文本感受
  文本中有些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聚集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像挖掘词语的形象内涵,感悟理解词语的情感内涵,让学生在词语与语境的沟通中,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深化对文本的感受。
  有些课文的教学,可以在学生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借助关键词语进行写话训练,引导学生就此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积累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体验,并将自己的独特理解、体验用文字表达出来。在表达中,词语的效度得到了提升,文本的细读同样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巧借词语组织阅读教学,可以把词语教学和细读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词不离文,文不离词,使得词语教学与细读文本相得益彰。汉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细读文本、品味语言的形式的多样化。

隆亭实验小学 邱纳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2 16: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