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6 18:50:00
|
只看该作者
生:(朗读消息)“安塞腰鼓”将成注册维护品牌/闻名国内外的腰鼓之乡安塞县,近日向有关部门申报注册“安塞腰鼓”。届时,“安塞腰鼓”将成为安塞县新的经济产业。/安塞县是全国有名的文化大县,安塞腰鼓更是闻名天下。全县有5万多农民会打腰鼓,有2000多农民靠出外打腰鼓扮演赚了钱,年创收入百万余元。安塞县现有民间艺人6000多人,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全年在外靠传授腰鼓技术和扮演赚钱。为了将这项民间产业做强,安塞县委、县政府投资将安塞腰鼓等民间艺术在国际互联网上滚动宣传,并争取参与重大国际、国内活动的扮演,提高知名度。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扮演,并赴日本进行扮演。目前,该县已准备好有关资料,近日内将上北京,申报注册“安塞腰鼓”的知识产权。
师:腰鼓,正使安塞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理想;“安塞腰鼓”品牌,也将通过现代媒体的宣传,吸引世人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现在,你有一个发挥发明力的好机会:“安塞腰鼓”品牌准备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做宣传,请你为它拟一则广告词──(板书“一个广告创意”)
好的广告词内容上要能明确品牌的特色,语言形式上还要讲点技巧。如“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品牌特色是护肤,语言技巧是句式整齐顺口,“早晚”意思还双关。(板书“明特色、讲技巧”)假如你的创意被采用,我想,安塞县文化局将会发给你请柬,特邀你亲临黄土高原,现场观看安塞腰鼓扮演。想不想去?那就让小脑筋转起来吧!
这些图片也许能激发你的灵感,我们边看边想──(投影安塞腰鼓扮演图片)
(生边观看图片并考虑、创作)
师:现在,以4人小组为单位交流作品并初评,选出本小组内最有实力的一则作品交全班展评。
(实物展示台展示各小组作品并简评。学生作品和后)
师:同学们的精彩表示让老师特别有劲为大家写上这个“好”字!(板书“好”和“!”)请大家修改好自身的作品,大胆地把它发出去!知道怎么找地址吗?上网搜索──输入关键词“安塞县文化局”,点击,相关内容全来啦!假如真能去安塞看腰鼓,别忘了带上同学和老师一起去!
六、体验交流
师:这节课,我们抓住“好”和课文展开了对话,那就是:好鼓,好文,好创意!同学们,学语文又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面对一篇美文,我们应该联系生活,读出自身特有的感受,发生独特的体验,这样的阅读才是一种精神享受!课后请各位同学以“从《安塞腰鼓》中,我读到了……”为话题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感受或体验。
从《安塞腰鼓》中,老师读到的是:人,活得要有一股劲!这劲,是生命力,是上进心,是坚忍不拔的意志,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学习上,要有一股猛劲;工作上,要有一股能劲;事业上,要有一股牛劲!有劲的生活,才是最有希望的生活!最后,让我们随同着那激情燃烧的鼓点,再一次大声呼喊:“嗨!嗨!嗨!”
【和一:板书设计】
好一个安塞腰鼓! (生命之劲)
好一篇激扬文字! (气势、激情)
好一个广告创意! (明特色、讲技巧)
【和二:局部学生作品】
● 安塞腰鼓,激情如虎!
● 安塞腰鼓,震撼国土!
● 一捶震天,安塞腰鼓!
● 激情燃烧的鼓点──安塞腰鼓!
● 为他人鼓劲,为自身加油,我用安塞腰鼓!
● 雾中腾虎,安塞腰鼓!
● 传遍华夏族,唯有安塞腰鼓响咚咚!
● 安塞腰鼓,使人年青的腰鼓!
● 黄土高原飞扬沙,安塞腰鼓震天下!
● 震响全世界,唯我安塞鼓!
● 敲了安塞腰鼓,不怕腰包不鼓!
【和三:课后反思】
教研工作的便当,使得教研员对新课程规范学得早,学得多,宣讲得也多。而市局组织的这次活动,给了我一个将新课标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上的机会,我更将这节课视为检验自身对新课标语文教育理念的理解感悟准确与否、深入与否的实践标尺。
《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激情澎湃,铿锵有力,思想内涵丰厚,特别是其中一些写意的语句,含义深刻,发人深思。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要透彻理解文本的全部内涵,还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学生实际,我确立本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即:
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品味课文语言的气势、节奏与激情。
3、掌握“三读”式散文阅读赏析方法。
教学过程的设计,以个人对新课标的理解为指导思想。新课标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的理解是这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实质属性──对话性。围绕这一属性,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五个注重,即注重情境创设,为对话营造氛围;注重朗读感知,为对话夯实基础;注重内外勾连,为对话丰富内涵;注重个性化阅读体验,这是对话能否有效高质的重要条件;重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这是对话活动的重要目的。为了能很好地体现对话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由“课文解析型”模式向“活动建构型”模式转变,具体表示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出现方式,由“问题式”(设计琐碎问题若干,组织逐个击破,目的是让学生明确知道答案)向“话题式”(提炼少量话题,组织讨论交流,目的是通过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建构生成)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