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1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1000字800字700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09:5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1000字800字700字
篇一:我家乡的中秋节

  每年八月十五夜,当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商店里的月饼陈列满橱的时候,电视里几乎都做着关于月饼的广告:“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团圆送月饼父母亲正在盼着你的归来。”“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愿你的生活就像这正月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圆满满。”这时候,每个工作在外的游子或者与父母分离的学子几乎都怀着一个心愿:赶快回家,与父母亲团圆,与亲人团圆。中秋节是一个凝聚了思念的节日,一个小小的月饼包含的是无穷的牵挂和祝福。于是,你看,每到中秋节,商店里的月饼琳琅满目,吸引了各个阶层人挑选的目光,那一盒盒包装精美的月饼仿佛一个个身价陡增的绅士一般等待着人们对他的筛选,那气派真让人惊叹。如今的人们囊中饱满,那100——200元钱一盒的月饼到了中秋节几乎眼都不眨一下就买下了,为的就是这中秋节的团圆氛围,为了亲人舍得,值得!

  这使我不由想起我小时候过中秋节,由于经济上的拮据,父母亲只能从商店里买一元钱10个的椒盐月饼给我和弟弟解解馋。那时候,每到中秋节,我们都习惯在室外吃月饼赏月,天上一轮圆月高挂,父母亲慢慢地和我们说着我们小时候的趣事,高兴的时候,父母亲还指点着圆月,告诉我们嫦娥奔月的故事,说吴刚砍桂树,说嫦娥奔月,广寒宫里的孤单寂寞。我们吃着月饼,看着圆月,想象着嫦娥的美丽样子,叹息着吴刚砍桂树,永远没有尽头。对于天上的那轮圆月真是充满了向往之情(记起李白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真的是分外皎洁,也分外的圆,它慷慨地把清辉洒向人间,让漂泊在外的游子尽情的享受和亲人团聚的快乐。父亲看着圆圆的月亮,忽然感慨地说:“你们现在还小,还能和父母亲团聚,长大了,到外地工作或有了自己的家,中秋节就可能回不来,那时候,我和你妈妈就只能两个人赏月了。千万不要忘了在中秋节的圆月下有父母亲遥远的祝福噢!”

  我和弟弟听了不以为然,对父母亲说,我们不会离开你们的。我们会一直陪伴你们看月亮的。可是,后来,我成了别人的妻子,有了一个家后,也就真的无法做到和父母亲同赏月,同吃月饼了。于是,只能在中秋节的夜晚遥寄祝福给父母。我才真正理解了当年父母亲说的话,子女是不可能陪伴父母一辈子的。我们就像一只只鸟儿,长大了一定会离开父母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于是,对父母亲的牵挂在中秋节团圆之夜就特别明显了。父母亲,我虽然不能再像儿时那样在我们家的天井里伴着你们一起吃月饼赏月,听着你们讲那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做着一个个关于月亮的梦,可是,那份在圆月下赏月的愉悦却永远贮存在我的心里,成了我一个都市生活者的美好回忆。

  如今的我,生活于都市,住在套房里,几乎再也没有了在园子里赏月的雅趣。于是,童年中秋节的夜晚的那份与天地同辉,和父母亲同欢的场景成了一种定格,定格在我的记忆里,那么美好,那么温馨。

  家乡的中秋节,岂止是赏月,吃月饼,如今的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各种与中秋有关的孝敬活动也应运而生,每到中秋节,给父母亲买雪源康、富硒康、硒尔康的人多的是。于是,家乡的中秋节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真可谓团圆是主题,月饼是主要内容,孝敬父母的保健品是陪衬,让一个团圆的节日又同时成了孝敬父母、关心父母健康的节日,真可谓一箭双雕,意义深远。

  如今中秋节的月饼档次之高让人惊叹,什么味道的都有,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包装之精美也让人叹为观止。和我小时候吃的月饼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嘴巴反而刁了,这个挑挑,那个捡捡,还总是嫌不好吃,反而是小时候的椒盐月饼好吃了。此时,我才明白,人是难以侍侯的动物,吃得太好了,反而会挑剔。

  那个一元钱10个的椒盐月饼才是最美的美味,不正代表着我们每个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吗?再高档的月饼也换不回那美好的时光和氛围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09:57:25 | 只看该作者
家乡的中秋节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 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 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 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月饼的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 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 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 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 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09:57:31 | 只看该作者
我家乡的中秋节

  我母亲的家乡是一个小村庄,也不过是十几户人家。母亲常带我去玩,所以这也是我的第二个家乡。也许是因为人数不多,村庄里的人大多都认识彼此,所以在这村庄里,许多过节日的方式都不一样。

  最特别的应是中秋节了,说是中秋节,还不如说是一场聚会——我们并不会像其他人那样,一家几口地呆在家里,围着饭桌吃一顿团圆饭,而是会整个村庄的人都聚在祠堂吃上一顿,在席间谈天说地, 老的谈谈当年的社会,年轻的就说说现在的经济,年幼的就在一起打闹。那桌吃上一口,那桌也吃上一口,开心极了。我还记得有一次黄奶奶在酒席上笑哈哈地说着自己儿子——李叔叔第一次受到女生 写的情书时害羞得样子,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谁知李叔叔听到后就叫了起来:“可恶,妈,你怎么连这个也要说啊!”令大家笑得更开怀了……

  吃过饭,大家都会从屋子里搬出凳子到村里的球场上坐,开始村里每年中秋的例行表演会。只见村长穿得不太正式地站到了中间,拿着用纸卷成的“麦克风”,笑得有点傻,他这样子又引出了一阵笑声 ……“各位听我说,今年那个‘谁谁谁’偏要说要特别一点,所以我就决定用抽签的形式让人出来表演。刚才大家都把名字写好放在纸箱了吧?我现在要开始抽啦!”只见村长把手伸进小箱子,然后一 抓,就拿出了一张小纸条,一看,说:“哎呀,我抽到我们村的老寿星。”话声刚落,李奶奶就站了起来,她今年已是90高龄,但走路还很稳,她站好了,大声说:“我给大家唱只歌吧。”奶奶唱得可 真是中气十足!后来又抽了五六位,大家都兴奋极了。终于到了最后一位了,村长拿出纸条一看,说:“呵,我抽到了城市来的小伙子啦!”“哥,你的小提琴我拿来了。‘可爱的表妹笑着说。哥哥看 着周遭的人,发现已无退路,只好硬着头皮上,匆匆地拉了一曲就走了,也许村里人没听过提琴演奏,所以听得特别认真。哥直说倒霉,其实是我和姐多写了几个哥的名字,不抽中才怪呢……

  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机会在家乡过中秋节了,但那时欢乐的笑声我应该一辈子也忘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09:57:35 | 只看该作者
家乡的中秋节

  幼年时,我和妈妈、大孃、妹妹一起在重庆老家一个叫龙水镇的地方生活过两年,至今,那些美好的童年记忆仍留在我的脑海里。

  龙水镇的中秋节过得热闹而古朴,要打糍粑、吃月饼、赛歌舞、放焰火。

  就像端午节要吃粽子一样,中秋节则要吃糍粑。有劳力的人家都是自己打糍粑,只有我们这种妇孺人家才出钱请人打。妈妈在小学教书,我们住在学校里,学校大门斜对面就有一个用来打糍粑的石碓窝(石臼)。那石碓窝很重,像生了根似的,无人能挪动。它平时孤寂地蹲在那里无人问津,只是在中秋节打糍粑时才被人想起。

  中秋节那天吃过早饭,妈妈端着糯米饭同大孃带着我和妹妹去打糍粑。队伍已排得较长了,大多是举家出动,一来为了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二来为了观赏一年一度的打糍粑。

  打糍粑的人是从别处来的,是两个壮年男子。别看糍粑吃起来绵软,打起来却相当费劲。将糯米饭倒进石碓窝后,一个赤膊男子就手持长长的木杵用力向下舂,另一个赤膊男子蹲在旁边,用沾了水的双手翻动碓窝中的糯米饭,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舂一些时候两人就会互换。糯米饭越舂越茸,也越来越粘,在糍粑快舂好时,费劲的不是往下舂,而是将木杵往上拔。看到木杵上粘着的糍粑被拔得长长的,小孩子们就欢呼起来:“糍粑舂好啰!吃糍粑啰!”这一家的糍粑舀起来,另一家的糯米饭又倒下去……

  将近中午时,我家的糍粑打好了。把糍粑端回家热了吃,因为当地有“冷甜酒,热糍粑”之说。糍粑和粽子一样,都是蘸红糖水吃。但大孃比较讲究,我们的糍粑是蘸了白糖芝麻面吃的,真是又甜又香呀!

  吃完午饭,就到学校教室看表演文娱节目的人化妆。节目是各个街道出的,听说还要比赛。一个教室里化好妆的人正在排练,又唱又跳。我带着妹妹看了一会儿,就学会了那歌:“郎对花,姐对花……”挨着看下去,最好笑的是祝英台居然是男人装扮的,头上戴着假发,胸部还塞进两个小南瓜,把我们一伙小孩子笑得东倒西歪,站立不稳。

  一切准备停当,在校门外的坝子上就开始了文艺演出。秧歌队、连响队、花鼓队跳得节奏整齐、热火朝天;舞蹈队且歌且舞,乐声悠扬,曲调是《对花》、《十大姐》、《采茶扑蝶》等;川剧队演员化着戏妆,在川剧锣鼓声中腾挪扑闪,裙袂翻飞。还有四人抬着一座高高的布房子,里面坐着童男童女,我不懂是什么意思。之所以记得,是因为他们穿的衣服是借的我和妹妹的。表演完后,演出队就排着长长的队伍,边走边跳,上街巡游去了。

  看完表演,我们就去供销合作社买月饼。那时的月饼品种很单调,就是红糖馅儿的芝麻饼。供销社里人很多,但大多是来看稀奇的,因为里面挂着一个铜锣般的大月饼。问问价格,令人咋舌——5角钱!当时当地的5角钱是什么价值?比鸭蛋略大的泡粑都要买100个!本来妈妈和大孃是打算买小月饼的,也许是见了我和妹妹盯着大月饼那渴望的眼神,也许是慰藉我和妹妹对在成都工作的爸爸的想念,于是,妈妈在众人“啧啧”的赞叹声中买下了这个全镇唯一的大月饼。我和妹妹兴奋地轮换着将大月饼提回家,一路上又引来无数艳羡的目光。

  吃过晚饭,几乎全镇的人都聚集到学校东侧的大坝子上,准备观看节日里最精彩的节目——放焰火。中秋节的前一天,这里就用木头搭起了高高的焰火架,令人十分向往。焰火是10点钟放,习惯于9点钟睡觉的我和妹妹,无论如何也坚持不到10点钟,因而从没见过放焰火。听看过的小伙伴说,焰火是红色的,很好看。焰火放完后,还会出来一只猴子做表演,很有趣。

  焰火放完,众人散去,这个中秋节就算过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09:57:40 | 只看该作者
故乡的中秋节

  中秋月圆,意味着团圆。我不远千里赶回家中,为的是我那并不太小的小儿在节日里不至于寂寞,我们父子两人赶到他外婆家,总算过了个有点气氛的节日。可是还惦记着那个陷于痛苦的孩子是如 何过的中秋?同时多么想回到老母亲身边,陪她过个我儿时的八月十五!

  在我的家乡,除了飞机不能去外,通过轮船、火车、汽车、甚至摩托车、拖拉机都可以去,路程不远100公里左右,却非常闭塞,有人笑谈,我家是战乱时避难的好去处。因此,我上了高中才知道火 车、月饼和面包是什么样子,可见偏僻之所在。

  偏僻的地方必然有与众不同的习俗,我家乡在八月十五即中秋节是不吃月饼的。当城里人月桂飘香、月饼送来送去的时候,我家乡却是另一番景象。只见一块块不大的稻田里人们有的在割稻子,同 时有2——3个男人围住一个比斗要大出两倍被称为“板仓”,喊着唱着不知道什么朝代的歌子,抡起一把稻子使劲往板仓里拍打,已使稻谷粒脱落到板仓里。只有此时此景,才能让你感受什么叫收获!当 然,稻谷粒还需要晾晒,然后有的家用小磨碾出米,有的是送到有脱谷机器的地方“打米”。说道这里,你也许知道了,我家乡中秋节的主食就是新白米饭,当地叫做“干饭”,当然城里人很快就知道 煮成粥自然就是“稀饭”了。家乡的稻谷成长期长,但米粒不大,可是做成米饭那个香啊,不用菜就可以吃上两大碗!如果伴以家乡的腊肉,那感觉一辈子也难以忘怀。儿时虽小,那是没有油水,所以 两碗米饭相当于今天的8两米作的米饭,能吃啊!所以家乡的中秋节就是“尝新米”,而不是吃月饼。前些年我请人在中秋节前带回去的月饼,几乎都放在那里,他们不习惯这种甜腻腻的月饼。

  当然,中秋节人间里的人不能忘却故去的亲人,晚上要给他们烧纸钱,在地上划上圈圈,在圈圈里按照亲疏轻重的不同烧上不同数量的纸钱,口中念着他们的尊称,请他们查收。尽管破四旧时被称 为迷信,可到了今天,人们仍然不能忘却那些曾经一起生活过的亲人。

  我很想再回去,陪着老母亲过节,重温儿时的快乐。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不知那板仓今天还有多少?随着工业的发达,使用化肥的稻米还有我儿时那是的香味么?随着社会的进步, 八月十五晚风里的纸钱灰味是否还在弥漫?

  亲爱的妈妈,我所有的亲人,我爱的人,你们节日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09:57:44 | 只看该作者
故乡的中秋节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在家乡,弄不清是哪里哪年哪代传下来的有中秋节吃粽子的风俗。

  小时候,如盼着过年一样盼着过中秋节,原因是想融入明亮而热闹的夜晚和吃那可口的粽子。

  每到中秋节前两天,家家户户都在水缸上架根铁棒什么的,然后把糯米稻草放到上面烧,烧后的灰则顺势掉落到水缸里,等到灰满水缸,让它泡两天。直到农历八月十四的下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淘米 洗棕叶动手包粽子。粽子的包法真是够讲究的了,它要求”包得稳、扎得紧、角分明“。看那足有15厘米宽大长长的棕叶,必须是新鲜的,摘回来后只能用清水漂洗,淘洗糯米必须是用泡过稻草灰后滤 干净而黑亮黑亮的水,否则包出的粽子颜色不黄不中看,吃起来味道也是淡淡的。粽子的四个角哪怕有一个角不分明都要受到一番奚落而返工。粽子的个儿也够大的,在我们家乡,一斤糯米充其量只能 包出两到三个粽子。有些特色粽子里面还会掺些不同的肉类、花生米、板栗等什么的,其味吃起来怎么形容好都不过分。

  小时候也曾试着学包过粽子,尽管大人们耐心地教,但因为劲小,包出来的粽子都要大人返工,到稍大一些了,却要离开家修自己的学业去了,所以包粽子的技艺一直没有学到手。每年过中秋节,我们 小孩都只能围着大人叫快点包好。但再快,一家人说说笑笑嘻嘻闹闹忙东忙西的也要三、四个小时后才能包好,而粽子真正出锅,却要到中秋节的早晨四点以后。因为要贪第一个吃粽子,许多小孩都几 乎养成了不吃到粽子不睡觉的习惯。大人也理解这种奢望,但又怕小孩干等着急,于是就都把小孩哄出去玩家家。等到时候差不多了,嘿!风景这边独好,大人找小孩的尖叫声,小孩的应答声此起彼伏 ,宛如田间里的青蛙奏着欢快的乐曲。

  其实,粽子的吃法一样地也有讲究。刚出锅的粽子尽管香喷可口,但不宜多吃。记得刚上学那一会儿过中秋节,我吵着一口气吃了四个刚出锅的热粽子,经验老到的父亲再怎么劝我也没劝得住。结果连 续两天没有吃东西,胃里还咕噜咕噜地闹了几天,从此再也不敢贪吃了。

  童年的中秋节,不知过了多少个不眠而快乐的夜晚。时过境迁,多少往事都已处在朦胧之中几乎淡忘,唯有那香喷喷的粽子,还时常浮在眼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09:57:49 | 只看该作者
故乡的中秋节

  我的故乡在内蒙土左旗只几梁。我们的祖辈或祖辈的祖辈都是过去走西口从晋北、晋中过来的。对了,大家知道的乔家大院乔志庸的爷爷贵发公就是走西口在我们附近萨拉齐和包头的西脑包发迹的。哈哈,有名的徽商、晋商就指贵发公那一代。我们的好多村子以山西的地名命名,如忻州营、崞县营、寿阳营等。所以,中秋节传承了山西的习俗。我去过山西,可能山西的节日习俗有了变化,但我们那边可能是更接近原汁原味的山西习俗。

  记得小时侯,农村缺衣少食,孩子们最盼过节了。特别是中秋节,美味可口的月饼,平时舍不得动的西瓜,喷香的毛豆角,还有舅舅们拿来的沙果。现在想来也馋涎欲滴。还有那种中秋节的氛围:一到初七、初八,女人们就开始烙月饼了。中秋节前,月饼都是要互送的,虽然礼轻,送老人是一份孝敬;送帮忙干活的,如年内帮办过事的人还有羊官(帮放羊的)是一感激;送亲朋好友,是一份情意。礼虽轻,是一种诚挚、纯朴心意的表达。

  中秋节时,烙月饼也是很有讲究的,油糖和面,用的是专门放在大锅上面的平低锅来烙。这个锅叫铖子,不是每家都有的,是借来借去互用的。烙的月饼即不糊又有焦的味道。在烙月饼时,还要烙一个三、四十厘米的大月饼叫月神爷,里面画着兔爷和桂树等。同时也要烙点兔神、鱼神、花篮等。这时街面上也有卖月饼的,但人们买得少,不是舍不得钱,是味道实在没法和自己烙的比,而且还小,送人就略显小气了。

  哈哈,记得小的时候,有一个长白胡子的李祥爷爷,说鹤发童颜毫不夸张,他是个卖月饼的主。其实和现在商店卖的月饼差不多,小还贵,只有人少的人家懒得做才买点,销量很有限。大孩子们调唆我们偷李祥爷爷的月饼,有时有得逞的时候。不得逞时李祥爷爷抓到了我们,教训是拉住我们弹脑袋。哈哈,弹完后,还是给我们掰几个分了。真是和蔼的老人,现在想来真对不起这个早已过世的白胡子爷爷了。

  记的每到中秋节晚,月亮挂上树梢,家家户户做了饺子等好吃的团员聚餐。饭前,爸爸在院里放一个供桌,摆上月饼、月神爷、西瓜、水果、毛豆等,祭奠月亮神。先烧香、后敬纸、再跪拜。我不知道爸爸心里想的什么,是一种虔诚还是一种感激,但我站在边上想到更多的是中秋节的演变和玉兔、嫦娥、吴刚等的传说,也想到唐王幻登月宫时的心境和阿波罗月球着陆场面。更想到的是明月带给我们的思念、追求和遐想。

  吃完饭后,祭神的东西拿了回来,分给孩子们每人一份。随后孩子们就出去找伙伴去玩了,大点的就偷偷去花前月下了。在月色、秋景、凉爽的夜晚,别提多惬意了。月神爷(也叫月亮爷爷)是中间带馅的,没在跟前的亲人也是有份的。哈哈,我已离开只几梁多年,每年过春节回来时还是能吃到母亲给我留着的月亮爷爷的。虽然很硬,但吃着是那么香甜、味美,幸福感悠然而生。

  中秋节时,尽管现在市面上有品种不少的月饼,但家乡的人还是爱吃家乡自己做的月饼。我上个月回了呼市,走时我弟弟就给我买来本地的月饼,好在坐车时路上充饥。月饼看去也不光亮,也没有花纹,大而难显精致。哈哈,开始我还没有在乎,尝了点后就禁不住一口气都吃掉了。它让我尝到了久违了的香甜,把我带到了儿时故乡中秋节的回忆。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天又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我想故乡的人们一定还在传承以往的习俗,只不过把节日过得更加丰富多彩和圆满幸福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9 03: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