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下午放学,顶着小雨,我到达了我们班徐莹莹的家里。由于事先和徐莹莹说过了,早到家的她显得分外兴奋。一边笑呵呵地把我请进屋子,一边叫唤里屋正在做饭的奶奶,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的愁苦显然还没有影响到她活泼热情的性格。
奶奶已经七十七岁了,爷爷患风湿病两年了,原本还能做的一些农活现在做起来越来越吃力,一放学回家徐莹莹就帮助奶奶干点农活,照料食宿的。奶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比较在意。在得知徐莹莹这次日子学习有些退步的情况后,主动要求我多指导帮助她。
通过和奶奶的交谈,得知徐莹莹爸妈都在南通一家工厂做工。爸妈在外面拼命挣钱是为了自己将来读书,这点苦心懂事的徐莹莹能体会到,年仅10岁的她学习上十分自觉,生活上也从不跟爷爷奶奶提要求、讲条件,自理能力相当强。别的孩子都是家长帮助孩子洗衣物,徐莹莹总是自己洗。谈话之余,莹莹已经摆好桌子,摊开作业本,准备写作业了。
说着爷爷便不顾腿脚疼痛,坚持要领我去百米开外的“新屋”看看——这就是老人家口中说的去年徐莹莹爸妈回来新起的家。虽然墙壁还没有粉刷,凡是屋里拾掇的井井有条。农村的父母亲把孩子留在千里之外,自己在外面奔波劳碌,为的就是这个不能团圆的新房子吗?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既思索着生活的无奈,也想到自己爸妈的不容易。
莹莹的妈妈会打电话回来,询问她的情况,安不安全,或是汇报学习成绩。莹莹接过电话,很俏皮地和妈妈交谈,这时候,一个孩子对母亲的依赖、亲近立马表露出来,和之前坚强的摸样判若两人。
为了不给老人和孩子增添麻烦,我婉言谢绝了留我吃饭的好意,但是善良老人和淳朴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留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我今天看到的仅仅是一个被留守的孩子,一户被现实生活远远分割的家庭,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家庭还有千千万万。他们需要的不是美味的食物,不是多彩的衣裳,更不是丰富的电视节目,他们严重缺失的是爱,是对孩子们成长的关心和陪伴。
作为一名支教到山区的教师,我很庆幸自己能够遇上这帮可爱的孩子,能够代替他们的爸爸妈妈,见证他们一点一滴的成长和进步。这时,我仿佛觉得自己的爱变多了,变得更厚重更有分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