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来,我大概有五、六年没有好好上课了。前些天忽然自身突发奇想,下去上上课感受一下,会怎么样啊?于是在教研组活动时,就向教师做了许诺,于是也就不好意思再“食言”了,于是也就急匆匆地“上阵”了,于是也就在教师面前“露怯”了,于是也就通过异班执教有了不同的感受。
我想我不是要“做秀”,而是觉得作为校长真的应该通过上课去亲自感受同学、老师,感受新教材和课改理念,感受很多可能只坐在办公室里根本感受不到的东西。两天通过上了四个班级、两篇课文,结果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啊!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时发问,不时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真理。”(教参里如是说)
在创境导入局部我用本组学过的两篇文章课题,从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说起,让同学发生真理是怎样诞生的疑问,并对课题简单理解,其实就是对文章主要观点有了初步了解。
深入读文时,同学在充沛预习、初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的基础上,我让同学说说自身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根据同学学情,引导同学找到中心论点——课文第一自然段(“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让同学看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也写出了这个意思,同学很快地通过补充交流,体会、感悟了第二自然段和后两个自然段,也初步了解了文章开篇点题、首尾照应的写法。
在对文章主要观点都有了深入理解的时候,我让同学考虑为什么要写“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和睡觉时眼珠的转动”三个司空见惯、细小但典型的事例,同学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简单理解了科学家是怎么样通过细致观察、敏锐地提问题、深入探索研究等艰辛的研究过程发现真理的,理解了中心论点的可信性。同学对类似事件的补充使课内与课外融为了一体。
预设是这样的,但通过三个班级的上课,我发现自身有很多地方缺乏,留下了诸多遗憾:
一、我一贯强调语文课要加强感情朗读和感悟,但我在课堂上好像根本没顾和通过感情朗读来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二、我好像自身一直在重复和欣赏同学的回答,总要进行评价,从而占据了不少时间,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总要拖堂近十分钟。课堂教学高效率在我的课堂上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三、可能对同学估计太高,教者总想做到“滴水不漏”,但难免就出现重点不突出,同学学得比较困难的问题。
四、我总倡议要面向全体,可我发现我的课堂不少同学还是积极性不高,发言的也总是那些相对的“好同学”。怎样面向全体、照顾差别不是简单的一句话的问题。
五、也许好长时间没上课的缘故,开始的第一节课我比较紧张,心也是怦怦地跳,以至于课尾写法还忘了那么一小点,发现课堂中存在很多“遗憾”。
六、我作为校长的开放心态还不够,自信心明显还很缺乏,所以在几个老师要来看课时,我愣是生生地将大家推了出去,让大家比较尴尬。我想我在通过自身努力创设民主、开放、研究的教育教学氛围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但通过上课,我竟也有些意外的收获:
一是我发现其实我们平日认为的所谓“差班”、“差生”未必是实情。每个班级都有自身的特点,都有不少同学相当优秀,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很多。我想关键看老师怎么教。
二是通过异班执教,我发现自身对教材的掌握也就越来越透彻,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娴熟。当发现有问题的时候,可以和时地对“预设”进行完善。
三是发现同学、教师手中的字典各式各样,有的并不是经过第五次修订后的字典,所以查的内容往往是错误的。因此学校要求语文教师让同学使用新的经过五次修订后的字典,有机会要给语文教师买一本新字典用。虽然会花费点钱,但我觉得至少可以让教师教给同学准确的知识,值得!
四是发现有的班级讲桌两侧坐满了同学,估计都是有点调皮,不好管理的同学。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重视,我将写篇文章分析其利弊,让教导处对此现象进行纠正。
虽然我上得很不胜利,但我觉得我终究敢于尝试。我准备以后每学期都要在一个年级,上几篇教材感觉感觉,也许会有其他方面的收获。当然是在我不是很忙,是在做好校长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去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