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7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夯实基础,决胜千里——课内文言文的导与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3: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山市南头初级中学 何乔保
第一局部:考纲解读
《语文课程规范》对“课内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其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教益。近几年来,省卷对它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句子的翻译、内容的理解、艺术特色和表示手法的掌握;自主命题的地市除此之外,还考查重点词语的解释。
根据近几年的命题特点,09年省卷对“课内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仍会从《考纲》所规定的16篇文言文(近三年考过的,原则上不考)中筛选一篇单独考,或者筛选两篇进行比较阅读。
第二局部:方法导引
做课内文言文阅读的方法:(1)、夯实基础,学以致用。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是文言文必考题,要答好这类题必需依靠平日的积累。(2)、反复朗读,领会旨意。反复朗读文言文,领会了文章的旨意,答题准确率高。 备考的战略:①、积累文言实词。实词掌握得越多,阅读水平就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复习时,将散落在每篇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通假字收集好,对常用的文言实词要依照“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进行归类,以试卷的形式发放给同学,利用早读课或课前3分钟,统一记忆,反复记忆,并用小测,巩固诵读的效果。②、对于《课程规范》要求的篇目,在课堂上先引导同学去复习,然后筛选考点,逐课逐课设计样卷,进行测试、巩固。③、平时训练要养成只看原文直接翻译的习惯。再从七----九年级中找出课文中的中心句、标明主旨句、名言、警句等句子,编成课前小测题的形式,每天测试几句,以利于消化掌握。 ④、届时,还需要教师通过各式各样的激励措施,调动同学复习的积极性。 第三局部:真题分析
(一)、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课内词语为主。
例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 )(08年省卷)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夫大国,难测也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思路点拨
准确解答这类题,需要同学们注意两点:(1)、扎扎实实地积累文言实词,并按记忆的规律去强化记忆。(2)、要联系具体语境判断它的含义和用法。例1答案为C、D;
(二)、考查翻译
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08年省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思路点拨
翻译的考查,从内容上看,易考关键语句的翻译;从古汉语角度看,易考特殊句式的翻译;从来源看,大多来源于课下注释。同学们在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法的关键有两点:1、抓住关键词。一般来讲,翻译句子时,往往重点考察几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能否一一落实就是考试评分的重要规范。2、掌握留、调、增、删的翻译方法:①留。即保存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 例3中“以”“曾”“损”、“如……何”等词语是关键字词,应翻译出来。例3答案:靠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三)以简答题来考查课文的思想感情或艺术特色 例4、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08年广州)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        下一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3:40:00 | 只看该作者

★思路点拨
这种题型是文言文考查的重头戏,它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1)、总体掌握,依据文体特点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2)、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写作的意图;这些题一般不是自由发挥题,尽量依照新教参,加以整理。牢牢记住每段的段意,每课的中心,注意每课的课后题 。(3)、假如是探索与创新类的题目,比方对文章内容、语言、人物、写法等方面的欣赏与评价或就文中的人物、事件、观点等某一方面发表自身的看法等,这就需要考生做到思路开阔,积极探究,善于分析;还要善于联系实际,把时代的思想观念融入到我们的阅读和理解之中,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4属于上面的第(2)种情况,答案是:①相同点: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发生疑问等)。②不同点:妻子的话表示出对丈夫的关心和关切,是善意的提醒;智叟的话是讽刺和挖苦的讪笑,没有善意。
第四局部:模拟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08年茂名市)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优,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 l )春和景明: (2 )长烟一空:
( 3 )宠辱偕忘: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翻译下列句子。
( l)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
( 2 )是进亦.比,退亦忧。 译:
( 3 )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示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你认为在当今有何实际意义?
答: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3题。(08年省卷)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选自《列子》)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
2、对于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______”,其妻“______”,甚至邻人之遗男也“______”;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_____ _ ”。(用原文填空)
3、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
上一页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3:40:00 | 只看该作者

答:
(三)、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
(乙)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青丝,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译文:
2、甲文中标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却仍想继续留在桃源中生活的句子是:“ ”;乙文中揭示全文的主旨,将“醉”与“乐”统一在一起的句子是:“ ”
3、甲文的第1段和乙文的第1段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示的生活有哪些一起之处。
答: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 )
A、斯是陋室/微斯人,吾谁与归 B、有仙则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C、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 D、无案牍之劳形/积劳成疾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结合全文,谈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作者又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上一页   [3]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3:40:00 | 只看该作者

答:
5、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再谈谈我们中同学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阕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请分析本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异同。
答:
3、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答: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2、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的益处是“ , ”;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就要有“ ”和“
”。(用原文填空) 3、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么看的?请举例谈谈。 答:
(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2、世人甚爱牡丹,标明世人 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标明他 的生活态度。
3、本文题目是《爱莲说》,写菊、牡丹是否离题?为什么? 答:
上一页    [4]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3:40:00 | 只看该作者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23题。(08年湛江市)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和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1)欲穷其林 ( ) (2)便要还家 ( )
(3)处处志之 ( ) (4)欣然规往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翻译成现代汉语。
4、阅读考虑,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2)
(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至3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上一页     [5]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3:40:00 | 只看该作者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2、 作者在选文中回顾了对自身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临危受命和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3、联系全文,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至4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和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和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译文: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2、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3、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答:
4、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答:
参考答案:(一)
1、(1)阳光朗媚;( 2 )全部,完全(整个,都);( 3 )一起;( 4 )探求。
2、(1 )浮动的光如跳跃的碎金,平静的月影像沉入水底的白璧。
( 2 )这样,进朝做官也担忧,退处地方官也担忧。或: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不在朝廷做官)也忧虑。
上一页      [6]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3:40:00 | 只看该作者

( 3 ) (假如)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3、①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志向,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② 略,言之成理即可。
(二)
1、靠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2、杂然相许 献疑 跳往助之 笑而止之
3、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三)、
1、(1)、老人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2)、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 醉能同其乐
3、①人民生活闲适。②民风憨厚。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四)、
1、B D
2、没有喧闹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3、这句话描写了主人生活环境清幽,从侧面烘托出“陋室”不陋。
4、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示室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示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是为了用它们作类比,反映自身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暗示陋室不陋.
5、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缺乏取的。作为我们中同学应以国为己任。
(五)
1、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蓝天和太阳。假如不是正午和夜晚,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2、相同点:都表示江水流速快
不同点:本文的句子通过与他物比较的方法间接表示江水流速快。《与朱元思书》的句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江水流速快,
3、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萧瑟凄凉气氛。
(六)
1、这样以后,人们才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
3、开放题。
示例1:我赞成“逆境能成才”的观点。俗话说“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名著《史记》。
示例2:我认为“顺境也能成才”。顺境能为成才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是看他自身的内因。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出身书香门第,他就是一个顺境出才的例子;
恩格斯出身在资本家的家庭,但无妨碍他成为共产主义的开创人;李泽楷出身于香港豪门,照样胜利地接过父辈们开创的事业。
上一页       [7]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5: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