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导学案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0 13:4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题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大胆扩展学习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游戏活动指导学生去辨认方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先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无论我们的身体怎样转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是永远不变的。再通过做顺时针转动,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八个方向的相互关系。同时,借助学生的身体体验和感受,加深学生对方向的认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指南针

学生准备:指南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分钟)

1.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教师说出任意一个方向,学生用手指一指,并说出这个方向上都有哪些建筑物。

2.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建筑物不在正东、正北、正南、正西四个方向上。这样的方向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按顺序走到操场上,用手指出老师所说的方向,并说出这个方向上的建筑物名称。

2.认真观察、思考,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面向东做顺时针转动,每转动一次,填出对应的方向。

东→(东南)→(  )→(  )→(  )→(  )→(  )→(  )

二、实际操作,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20分钟)

1.借助指南针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1)组织学生观察,了解指南针辨认方向的原理。

(2)指导学生借助指南针来描述操场的东北方向上的建筑物。

(3)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借助指南针描述操场的东南、西北、西南方向上的建筑物。

2.回到教室,引导学生辨认平面图上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1)课件出示教材7页例3,引导学生看图,了解数学信息。

(2)观察餐厅在校园里的位置。

3.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并归纳出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方法。

4.组织学生面向不同的方向做顺时针转动,边转动边说出转动前、后的方向及这两个方向之间的方向。

1.(1)分小组观察指南针,互相交流后发现:盘面上红色的一端总是指向北,黑色的一端总是指向南。

(2)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方向标记,互相交流在操场的东北方向上的建筑物。

(3)分小组活动,互相描述操场的东南、西北、西南方向上的建筑物,并说出自己是如何找到这些方向的。

2.(1)认真观察例3的主题图,从图中了解到多功能厅在校园的东北方向。

(2)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方向标记,明确餐厅在校园的西北方向。

3.小组讨论,明确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方法。正东和正北之间的方向是东北方向,正东和正南之间的方向是东南方向;正西和正北之间的方向是西北方向;正西和正南之间的方向是西南方向。

4.面向东做顺时针转动,说出转动前面向东,转动后面向南,这两个方向之间的方向是东南方向,以此类推。

2.填一填。

(1)的(  )面。

(2)的(  )面。

(3)的(  )面。

(4)的(  )方向。

(5)的(  )方向。

(6)的(  )方向。

(7)的(  )方向。

3.看图选择正确的答案。

(1)办公室在花坛的(  )方向。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2)四年级在花坛的(  )面。

A.东     B.西 

C.南     D.北

(3)三年级在花坛的(  )方向。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三、活动体验,实践运用。(10分钟)

1.完成教材7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9页3题。

1.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并展示平面图。

2.利用相对的方向规律完成此题。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1.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13: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