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5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向爱国科学家学习—读《走近钱学森》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 01:4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向爱国科学家学习—读《走近钱学森》有感
陵水中山小学  唐锐

初读《走近钱学森》,我感慨万分。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因为这个著名之问,我开始认识钱学森;因为看了《走近钱学森》,我的心中顿时对这位伟大的爱国科学家充满了敬佩之情……
也许是职业的敏感吧,我对这个著名之问早有所闻,可我对钱学森的了解却无多少,我只知道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科学家,他以及和他同时代的一批科学家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除此以外,我对这位著名的科学家再无更多的了解,直到遇到了这本书《走近钱学森》。
翻开这本书,映入眼帘的是当时一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对钱学森的评价。例如,他的导师冯·卡门是这样评价的:我们的朋友钱学森,是1945年我向美国空军科学顾问组推荐的专家之一。他是当时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流火箭专家,后来成了世界闻名的新闻人物。钱学森作为加州理工学院火箭小组的元老,曾在二次大战期间对美国火箭研究作出重大贡献。他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天才,他的工作大大促进了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科学的发展。钱的这种天资是我不常遇到的。我发现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人们都这样说,似乎是我发现了钱学森,其实,是钱学森发现了我。
冯·卡门是何许人也?他是当时世界上大名鼎鼎的空气动力学领域里独一无二的大师。从这样一个重量级的科学家对钱学森如此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钱学森是“科学家银河中的一颗明亮的星”(美国专栏作家米尔顿·维奥斯特语)。
而美国海军一位将领则这样评价钱学森:无论在哪里,他都值五个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教授是这样认为钱学森:他在美国的成绩很好,但不足以令人折服。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贡献才真正了不起。
外国人是这样的评价了,而我们中国人呢?
钱学森夫人对自己丈夫的评价是:……是一位精忠报国、富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
诗人郭沫若则以一首七言诗《赠钱学森》来评价:……突破藩篱归故国,参加规划献宏猷……
钱学森的学生是这样评价的:钱老是我们的民族英雄。钱学森先生的治学之道就是会看方向、出点子,为国为民,想人之不敢想,言人之不敢言,为人之不敢为,超前意识,浑然一体。
2001年9月24日,原中国科学院一位教授在自己的回忆录文章中这样评价钱学森:从钱学森在美国和他回国以后的经历中,不难看出钱学森同志的政治品质和治学品质同样高尚。……我冒昧地将他的品德和精神概括为“钱学森精神”……。
读了这些人的评价,我的好奇心就更大了:钱学森“突破藩篱”的经历到底是怎样的,他又是怎样为国为民“献宏猷”;为什么当时的那些外国人士、报刊专栏会对他评价那么高?他为什么能值“五个师”?……
他的天资才智,他精忠报国,他的民族气节,他探索创新的精神,他为我们祖国作出的贡献为什么会被外国的教授认为了不起,这一切的一切,都吸引着我走进这本书的世界里……
2007年,当钱学森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感动中国委员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钱学森院士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唯一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既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始终将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随着对这本书的阅读,一个一心为了国家民族前途命运而努力奋斗的中国人的光辉形象活生生地呈现在我眼前。
当年风华正茂的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里学的专业是铁道工程,后来改学了航空工程(这好比今天我们高校里学生可以改学专业一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1 01:49:45 | 只看该作者

他为什么要改行?
这有着什么历史渊源?
这是因为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里,我们的国家正备受列强欺侮,丧权辱国的条约历历在目,那满天胡飞乱撞的飞机不无深深刺激着每一个炎黄子孙。当时科技的落后,国人的无知,国家的多灾多难,中华民族已经到了危险关头,为寻找光明,寻找出路,获得新生,我们无数炎黄子孙都在苦苦地追寻着。
我想,这正是“精忠报国、富有民族气节”的钱学森以及他那个时代里所有优秀中华儿女们的必然抉择,而钱学森选择的专业是航空工程。他通过考取,成功获得到美国去留学的机会,成为了清华大学的一名公费留学生。清华大学除了提供学费外,还每月给了100美元的生活费,这生活费在当时的美国已经是不低了。因此这批留学生不需要边打工边学习,完全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钱学森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学习中,奋发图强,学识不断长进,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戴上了硕士方尖帽。随后又到加州理工学院在冯·卡门麾下攻读博士,苦学航空知识,其中故事很多。有一点很值得提的是,随着在美国的不断发展,钱学森的种种待遇也不断提高,用今天的话来说,日子是过得越来越滋润,开始“有房有车”了。
几番春秋,钱学森在美国终于声名鹊起,功成名就了,生活真的是“有房有车”了,条件很优越的。可是,他始终并没有加入美国籍,没有去拿“绿卡”,尽管“绿卡”对于他来说已是唾手可得(不像有些人一到外国就嘿嘿……)。
因为他的心中没有忘记自己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他心中无时无刻牵挂着自己那多灾多难的祖国……
随着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前那面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宣告着“红色中国”的诞生!
当钱学森一听到这个消息时,他心似升空的火箭,恨不得马上飞回祖国,报效祖国。他立即开始准备着回到自己亲爱的祖国。
当时许多的爱国赤子顺利地回到自己深爱着的祖国,就连后来我们的“原子弹主将”也非常幸运地回国。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著名的科学家尽管是当时世界著名的五大“火箭元老”之一,却没有“福气”,没能像他研究的火箭一样,飞回祖国。相反地,他的归国路却像蜗牛一样地,在“路上”整整“走”了5年……
尽管这条归国路“走”了5年,可钱学森无怨无悔,“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终于——
1955年10月8日的中午,钱学森怀着一颗中国心跨过深圳罗湖桥,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到他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祖国,从此“参加规划献宏猷”……
书读到这里,我心似钱塘江潮,澎湃,汹涌,翻腾不已。
……
平静下来,我反思自己:
站在讲台上已近20年,从最初的“数学老师”到“语文老师”,直到今天“专职”的“科学老师”,我一心一意了么?
我对待学生、对待工作做到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么?
当年小学科学特级教师曾宝俊老师在海口对我们进行培训时说过,如果能坚持每年上好一节科学课,那是多么的不容易!确实,要想上好科学课真的太不容易了!翻开小学科学课本,看看那些教学内容,对小学科学老师的要求真的一点儿不低!因为小学科学教材里的内容包涵太广了: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的基本常识均有所涉及!
因此,作为一名专职的小学科学教师,我深深地知道:路漫漫其修远,求索不易,真的是任而道远——
面对着这本书《走近钱学森》,我深深地陷入深思之中,向钱老学习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1-1 01:49:49 | 只看该作者

钱学森人生经历简介可以是这样的: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荣膺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殊荣的钱学森,曾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作出过重大贡献。1950年代经过几番波折回国后,在中国的火箭和导弹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作出了跨越式的贡献。中国科协将国际编号为376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 1935年8月,钱学森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二战期间,他考察过德国纳粹导弹技术,并被美军授予上校军衔。后被控告为共产党,遭美国软禁。1955年冲破阻力,携夫人和两个孩子回到中国,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外媒评价称,作为新中国科学和工业的奠基人之一,钱学森扮演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从1956年开始,他几乎是从无到有地创造了这一切。
李祖华同志的解答是:被誉为 “中国科学巨星”、“中国航天之父”和 “火箭之王”的钱学森,走完了他98年光辉而伟大的人生历程。一代科学巨星陨落,是我国科技界的一大损失。钱老是中国的国魂,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斯人已逝,风韵犹存。在沉痛悼念钱老之时,我们应当思考:到底应当向钱老学习什么?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为民族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为恐怖分子而死,就比鸿毛还轻。钱学森的逝世,就比泰山还重。我们在悲痛之余,一定要继承和学习他的伟大人格精神。这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学习他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1935年至1939年间,钱老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并获得了博士学位。1939年至1955年间他先后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员、教授。1950年钱老回国时,被美方非法逮捕,释放后仍对他进行软禁监视。美国一位海军次长甚至叫嚣:“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上5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他和夫人采取各种方式抗争,一心报国,顶住各种威胁利诱,最终在我国政府的交涉下,于1955年回到了心爱的祖国。   
学习他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1947年钱老就已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 “终身教授 “,并拥有了许多人一辈子都梦寐以求的地位、名誉和舒适的生活,他一生所获荣誉无数,为了事业,他多年来一直不看电视,一心扑在工作学习上。钱老对工作非常认真、严谨,不允许部下有任何差错,在钱老的带领下,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发射人造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的技术跃升,并进入了国际发射市场。
学习他一专多能的优良学风。钱老不仅在国防航空领域、控制科学领域、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领域、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领域、思维科学领域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而且在人体科学、科学技术体系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人的一生能够有这么多的建树,足以证明钱老的博学多识,他不愧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学习他谦虚谨慎的思想作风。钱老功劳卓著,享有众多荣誉,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和多次接见,胡主席、温总理连年登门看望他。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一生平易近人,从不对别人发火,是一个公认的“特别温和的人”。面对曾经的辉煌,他不喜欢别人用“中国导弹之父”来形容他,他曾不止一次地提出:航天事业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千千万万的人共同努力。   
学习他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钱老始终有一颗 “超乎常人”的平常心,身为 “国宝级”人物,除了门口的几名警卫外,他和普通人家几乎没有什么两样。他生活一直非常朴素,从来没有穿过礼服,年轻时也经常自己做一些家务。他室内陈设朴素大方,家具、地板因为年代久远,显得有些陈旧,但他从来不伸手向组织要照顾。是一位德高望重、廉洁自律、具有高贵人格魅力的中国科技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进程中,让我们永远牢记钱老的话:“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与钱老相比,我们要正视并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断充实自己,向钱老学习,我们要胸怀远大理想,以事业为重,肩负起时代和人民的重托,为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努力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扎扎实实地走好自己脚下的每一步路。
读毕著作《走近钱学森》,我深思着:作为一名新时期人民教师的我,应该向钱老学习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1-1 01:49:53 | 只看该作者

我实在是不敢高谈阔论,因为各种新闻媒介,特别是教育媒介已经说得太明白不过了。我摘录如下:
钱学森,一个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当代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不仅教育系统要学习他的精神,全国人民要学习他的精神,乃至全世界的华人华侨都要学习他的精神。那么,我们该向钱学森学习什么呢?
学习钱老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祖国“一穷二白”的艰难时刻,钱老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历尽艰险和磨难,依然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对伟大祖国的赤诚之心,感恩之心,报答之心。这是最为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这是志高存远,情系祖国,心系人民的高尚情操,这是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的最生动写照。
相比之下,放眼今朝。有的崇洋媚外,不惜牺牲祖国利益为代价;有的挖祖国经济的墙角,填满自己的锦囊;有的铤而走险,干着祸国殃民的勾当;有的在国内挣钱,住国外消费;有的在国内完成学业,“儿嫌母丑”,到国外奉献;有的总是夸耀“国外的太阳比中国的圆”,抱怨国内这不如意,那不合适……是的,我们人人都该扣心自问:我们为国家付出了多少?奉献了多少?做到了多少?牺牲了多少?和钱老相比,我们还有多少差距?或者说,和钱老相比,我们真是自愧不如。所以,我们不能只求得到多少,回报多少,索取多少。
学习钱老科学严谨的精神。钱老心系科研造福祖国,创造财富,把“东亚病夫”的中国高高举起,成为世界“璀璨的航天明珠”。科学来不得一丝一毫的差错,正是钱老等一大批科学家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发扬“航天精神”,敢于创新,严谨科研,潜心钻研,一丝不苟,才有了中国自主创新,完成航天对接技术,成为“世界第三个完全拥有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的奇迹。钱老功不可没,精神可嘉,影响深远。
学习钱老淡泊名利的精神。“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中国顶级科学家”。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光辉形象和象征,但他“我姓钱,但我不爱钱”,诠释了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思想道德情操道德的无比高尚。相比那些为钱而丧失尊严,失去灵魂,失去自我,成为钱的奴隶,成为钱的牺牲品的人们,钱老的与国家荣辱与共的不朽精神更让我们敬仰。

那么钱学森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借助中国科学院大学张瑜先生的一番话,与各位共勉。原文如下(来源自网络):

自2011年9月22日我应邀在中国科大作第一场报告以来,近三年来我已在全国作了201场报告。题目是:《身为科学家的教育家钱学森》《百人一院士,千人九将军》《钱学森先生引领的成才之路》《钱学森先生改变和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等。

我已经年过七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事情要从3年前说起。2011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的母校中国科大为此举办了一系列报告会。我作为中国科大近代力学系的第一届毕业生,又是当年在钱学森先生指导下从事小火箭研制活动的积极分子,是应邀返校讲座的几位报告人之一。

当时我的讲演稿只是为在中国科大作这一场报告而准备的,前后用了8个月的时间。没有想到,更没有计划过会作第二场或多场报告。后来有这么多高校和单位约我演讲,是我始料不及的。这说明钱学森先生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他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几乎家喻户晓,但作为一位有突出建树的出色教育家,他的思想、实践、付出和成果并不被许多人所知晓。人们怀着敬意和求知的热情希望了解和学习他这方面的精神与事迹,以获得启迪。由于讲稿的最后一部分——“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着重介绍了钱老的高贵品德与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相关感人事迹,这个报告也被许多高校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列入约请计划。因此,邀我讲座的高校远不仅是航空航天方面的院校、理工科院校和一些综合性大学,还包括师范、农林、医科、民族、财经政法、外语以至艺术类院校等。它还被不少省(市)如山东、山西、湖北、广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共青团委的学校部列为落实团中央发起的“与信仰对话”活动的内容而加以组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1 01:49:55 | 只看该作者

大多数人都是从科学家的角度来讲钱学森先生的,而我从教育家的角度向大家介绍钱学森先生,这是因为钱学森先生不仅是创办中国科大的主要成员,还亲自担任近代力学系首任系主任,实际主持近代力学系的工作8年(1958~1965)以上。在他主持近代力学系工作期间入学的学生有8届,共一千人。在这8届毕业生中,后来成为中科院与工程院院士的有8位;被晋升为将军的有9位,其中少将7人,中将两人,他们大多在国防科技战线工作。除此之外,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一千名毕业生中,后来被晋升为教授、研究员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还有375人。两者人数相加为391人。也就是说,在这一千名毕业生中有近百分之四十的人被晋升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这样的人才培养成果是非常突出和很不寻常的。但是,国人,包括科技界、教育界在内,究竟有多少人了解或知道这一成就?它又是在钱老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经历了怎样的付出、努力和实践才取得的?它对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怎样的借鉴、启迪和指导意义?这些却都是很大的问题。

我们的国家,我们这些在钱老直接教导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们,都是钱老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受益者。我们也是一段不平凡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如果我们不把所经历的极富价值和长远意义的事汇报给国人,特别是科技界、教育界和青年朋友,不仅愧对钱老的心血,更愧对国家。因为这将使我国的人才培养工作蒙受损失。钱老在这方面奉献给国家、人民一份极其宝贵的思想、经验与启示,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我们对此无动于衷、漠然处之或一般看待,使其付诸东流,将是严重的历史性过失。

在这两年多逾百所高校的演讲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触是,我亲眼目睹和感受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特别是高校建设的快速发展与长足进步。大学校园,特别是许多新校区的建设堪称是跨越式的,颇具规模并相当现代化。在这方面已明显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与我上大学时的条件无法比拟,就是与十多年前也无法相比,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和想象。校园内学术活动也丰富多彩,频繁而活跃,给学生们以广泛的,接受多方面信息和教育的选择余地。这与国家重视教育事业紧密相关。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应当说,我国的教育事业从总体上支撑了国家经济、国防、科技、文化、体育、艺术等多方面的快速发展与成就。

虽然,我国高校在办学模式上,特别是在培养科技杰出人才方面存在需要反思之处;某些形而上学、因循守旧、无所作为和压抑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压抑创新人才成长的弊病需要摈除与革新,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广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理念,长时期的辛勤努力和付出,脚踏实地的工作才能逐步达成。

每一次演讲,我都寄语当代青年向钱学森先生学习。

首先学习钱学森先生的高贵品德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有一位伟人说过:“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力量。”钱学森先生正是在他高尚、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指导下,才能于1947年在美国名校获得终身正教授职位之后,不忘中华民族的命运与兴衰,历经千辛万苦和磨难,矢志不渝,返回当时物质条件还相当艰苦的祖国,报效国家、人民,使我国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成就“两弹一星”的伟业,极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自卫能力。使得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敢轻易欺负我们,为我国赢得了在比较安全的环境下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他还成为中国的航天之父。如果一个人只是业务好,没有高尚的思想、信念和坚强意志,不可能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当代青年不可忽视自己的人文素质修养,要坚定地树立起高尚、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同时,要刻苦学习,并善于学习,像钱学森先生那样治学。有真本领才能为国家和民族解决问题,为社会的繁荣进步和人民的幸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学习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又要重视实际锻炼,还要特别注重对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20: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