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是个人成长的基础,而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不同家庭却持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每个家庭都不一样,整理两个家庭早期教育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运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加以分析和论证,目的是帮助人们认识现代家庭早期教育中存在的误区,找出改善对策。
案例:
当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孩子早教产品,尤其以识字和外语学习最多。佳佳上一年级,他妈妈想让孩子多识字,通过朋友的推荐,在平板电脑上下载了识字类的APP,每天给儿子学习。一段时间下来,佳佳认识了几百个字。但是,除了喜欢看动画片,玩电脑外,还是不喜欢看书,也不能独立阅读。而文文的妈妈从孩子1岁多就给他讲故事,几年下来读了上百本故事书。文文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天长日久,文文形成了识字敏感,不认识的字总要问大人。结果,书读得越多,汉字也认识得越来越多,还没上小学就能够独立阅读。
案例分析:
从现实生活来看,时下以智力开发为舆论导向的“早期教育热”充斥着早期教育领域。“抓住孩子的关键期”、“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是众多家长的心理状态。而“神童”方案和超前教育等又往往把孩子的识字作为主要目标之一,致使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识字产品及方案,这些方案大都以“识字不用教”、“几个月达到几千识字量”为嘘头。家长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涛涛的妈妈选择了“不用教”电子产品。
对于家长来说,在学前期就应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不是能认识多少字、背多少诗歌。早期阅读教育必须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不能采用无限度枯燥地反复认读和机械训练的方法。像案例中的文文的妈妈,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培养了文文爱读书的良好习惯,让文文自然地习得字词,达到了自主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的学习”理论,它主张和机械学习相
反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根据该理论,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只能机械学习,它不能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建立内在的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那么,卡片识字法、看图识字法就是单独训练字词,没有把它们放在语境中学习,这样孤立地认字,记得快忘得也快。古德曼的全语言学习理论反对从局部到整体的错误学习观,指出这是违反低年级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全语言理论认为应改变单纯的语言教育,反对无趣、无意义的与生活无关的课程。
低年级我们学校倡导家长进行亲子阅读。主要选择绘本,绘本是用一组图画和文字一起说故事的艺术,图画不是一张插图,也不是文字的说明,不是一个点,不是一个面,是一个结构,是立体的完整的结构。那孩子长期经过这种结构的训练呢。脑袋会有图像思考的艺术,而且是结构式。他的脑袋里呢就会有结构,有结构的人无论做什么事,即会把握全局,又能注重细节。总之,我们培养孩子也一定不要心急,每天陪孩子阅读你会发现她有惊人的词汇量和超强的理解力。绘本是孩子的启蒙哲学,它是给孩子的精神打底子的书。它涉及的问题是关于存在,关于天地人间,关于命运,关于时间和空间,关于苦难,关于爱,恨、善,美与死亡。当然还关于孩子本身的焦虑、愤怒、孤独等等。
这些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首先,要重视孩子语言环境的创设,重视孩子语言学习在生活中的动态构建。这要求家长提高语言修养,提高阅读修养,把孩子的生字认知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与孩子进行口语交流时语言的优美和规范性。同时,亲子阅读在增进亲子情感的同时,让孩子接受书中语言,这样可以使孩子词汇量增加、对词义的理解逐渐准确和深化、语言运用能力逐步增强。早期阅读的内涵比早期识字丰富得多,识字不是阅读,识字多也并不等于会阅读,早期阅读的目的是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长要明白,家庭的早期教育绝不是“神童”教育,家庭早期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孩子拥有幸福的一生,家长要用爱和智慧滋润孩子,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