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考试的目的是什么?甄别,反馈,为了促进。可是最近我却越来越觉得我们错了,因为我们太在意找出孩子的不足,每次拿到试卷,我们总是在分析问题,给孩子找差距,却很少去看看孩子会了什么,似乎会了什么并不重要,发现不会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于是乎考卷的题目越来越高、大、上,花样繁多,难度也越来越大,这样才可以显示出卷人的高度,考出答卷者的素养。可是,孩子们面对的是什么呢?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知识那么多,找出不会的是多么容易的事情啊,我们在一次又一次反复告诉孩子:你不够好。这难道是我们想要的吗?
看了这样一篇提醒父母教育的文章:
它先以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引入:
从前,有一位莴苣姑娘,她有一头漂亮的金发,长得非常美丽。她从小就被一位巫婆关在一座高塔上面,巫婆每天都对莴苣说:“你的样子很丑,见到你的人都会感到害怕。”莴苣姑娘相信了巫婆的话,怕被别人嘲笑,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经过塔下,看到了她那仙子般的美貌,爱上了她,救出了她。莴苣姑娘才意识到自己原来如此的美丽。
然后指出:这虽然只是一个童话故事,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却偏偏就是这样:明明孩子资质很好,却被爸爸妈妈的一次又一次的否定导致丧失了自信,别说开发智力,就连原有的天赋都被埋没了!
然后文章提出这样的观点:有一种“笨”是学来的,这种方式会毁掉孩子的信心!
1、给孩子定下达不到的目标,只会一再的伤害孩子的自信!
孩子明明只是中游偏上的成绩,父母非得要求孩子考前几名,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安排了一堆学习任务,孩子根本做不到。这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心理和智商发展情况,一味分派学习任务,又不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永远不知道该怎么学,每次尝试都失败,很少能体验到“赢”的感觉。这样,不用家长说,他都会觉得自己很笨。
2、大量的负面暗示,让孩子永远失去了自信!
事实上,很多父母都可能在无意间充当了上面故事中“巫婆”的角色。
说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头禅,说起时甚至带着爱意。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比如,当别人夸奖孩子时,父母会谦虚“哪里,我这孩子笨死了,系个鞋带都不会”,望子成龙的父母有意无意地拿孩子与别人相比,“你看人家梅梅多聪明!”久而久之,孩子怎么能不真心实意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
其实反思一下,我们作为教育者何尝不是这样?在日常教学(尤其是测试中)我们忽略了表扬肯定,而是一遍遍给孩子做负面暗示,有很多时候我们有些急于求成、拔高了要求,我们成了故事中的“巫婆”。所以,我再想,我们要努力让孩子在测试中看到收获,尝到甜头,教育不是非要板着面孔装严肃,有时哄和夸也很重要,而且绝对比严肃认真更需要教育者花费心思啊。
为了孩子,我们的考试需要更加理智、温和,多花花心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