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杨本科上《再别康桥》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1:4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杨本科上《再别康桥》有感
海南华侨中学语文组   符蕾
再次听本科上《再别康桥》,发现本科经过几次历练,对文本把握更加精准,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更加到位。教学内容安排层次清晰,容量适当,布局合理。 教学环节设计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师生互动良好,学生参与度广。充分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本科的课堂导入比较直接,以题目为突破点,先让学生回忆之前学会的送别诗,再看今天学的课文《再别康桥》,这首送别诗跟古典诗歌的送别诗有何不同?《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这些诗歌明确表明送别的是友人,是人,《再别康桥》送别的是康桥,是物,诗人通过跟物告别表明自己的依依不舍之情,这自然就多一份清新脱俗之感。
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来展开。由浅入深,先引导学生体现诗歌的建筑美和音乐美(押韵)。最后重点突破绘画美。让学生自由赏析诗歌的意象。教师善于启发学生运用探究的方式学习,将课堂中大部分的时间交由同学自行支配,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诗歌所有的美,最后共同指向的是情感。正因为诗人在这首诗中融入个人的情感,我们才会觉得这首诗美。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让我们强烈感受到诗人真挚的情感。那是源于诗人在这里与一个人留下一段美好时光。在这里适当介绍诗人,恰到好处。
最后的思考题很特别。“有一天,你坐在教室里,百无聊赖,望着窗外,你看到了什么?请把你看到的用一段话描写出来。”学生写在小纸条上,老师通过投影仪展示,让学生来分析学生写的这段话是否体现出百无聊赖。最后选出较好的几段话,要求全班同学进行改写,把它改写成一首诗。这个做法很好!课堂上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若是主题跟今日授课的《再别康桥》主题相一致,效果会更好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6 21: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