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看了一篇教育文章,讲到《论语》的一个片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问及四位弟子的志向,子路自信能强国,冉有想让民众富足,公西华谦称要当参与祭祀的小官。曾皙本来在鼓瑟,等大家谈完,他放下乐器,说想在天气渐暖的春日,与同伴到河边沐浴、乘凉、唱歌,落得自在。
且不论诸位弟子的观点高下,笔者发现一个被自己长久忽略的地方—这段对话,并不发生在传统课堂上。大贤如孔子,本应该当对学生有说不完的教诲才是。可是在《论语》里这段为后代学生所背诵、学习、琢磨的记载中,孔子只是聆听,并未发表自己的观点。弟子们可以抢答,可以谦逊,甚至曾皙还在一旁奏着乐器。
相信每位老师都曾经期待过一个理想的课堂,那里的学生乖巧听话、遵守纪律;学习时没有发呆走神,没有凌乱的字迹,没有一错再错的题。而现实中,我们难免着急、生气。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正在成长,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资质、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目标。在某个成长的学习阶段遇到了我们,于是我们要陪学生一起走一段成长之路。
在这段成长的旅途中,我们并非高高在上的,而是以年长的同行者的身份,和同学一起体会、感受,和她们分享知识与经验,帮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教育不是灌输、监督,教育是一种陪伴。
很多优秀教师都说,传授知识只是一方面,学生的发展与品格更需要得到重视。做题是一方面,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更需要教学上的技巧,这些都是我应该在教学方面提升的。
在教学之路上,我们不仅要陪伴学生一起成长,更要和同行们一起向前走。前辈师长和优秀教师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学生、同事、自身,各方面之间都可以学习,共同成长。
把教育当作一种陪伴,陪伴我们的学生、陪伴我们的同事,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师师之间的交流,让我们共同在前进的道路上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