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昆山,有一个“于洁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室有一个每周定期举行的网上沙龙,就叫“于洁沙龙”——由一线班主任和教科研人员组成。“沙龙”当然要有讨论,讨论什么呢?班主任们最关心的热点难点——每周一个话题,由真实案例或热点事件导入,参与者必须写出第一轮思考并发在群内交流,方能获得正式参与的资格。读完书中没有丝毫加工过的典型案例,学习完毫不留情一针见血的精辟点评,仿佛看到在一个个平静的夜晚,一群不曾蒙面的教育人,捧着一颗心来,为了学生的成长殚精竭虑,彼此分享和支招,奔涌着责任和激情。
美国的帕克·帕尔默说——真正好的教育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育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毫不奇怪,教育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育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教育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
“越热爱教育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瞬间豁然开朗。
你愿意直面你曾经的教育失败吗?无论是你的错还是学生或是家长的错,无论是双方都有错。
每位教师、每个人都应该有同理心。所谓同理心,就是要有换位思考的习惯。人与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成长背景不同,想法会产生差异,因此,遇事时不能一味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如果双方都各执己见,互不妥协、互不谅解,那么对话、交流与理解便不会产生。但是,同理心并非同情心,同情心更多的是给予,包括物质上与情感上的,感性多于理性,而同理心,是在感性基础上的理性思考,不是一味地给予。理解对方的同时要有所坚持,比如家长对孩子的过度理解、妥协有时就是溺爱,结果弊大利小;教师对学生们行为上的过度理解会是纵容,所以教师要有自己的原则。作为教师,要设身处地去了解学生产生某些想法和某种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因势利导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引导和纠正。
读《教室里发生了什么》,你会哭,你会笑,你会若有所思。你会与一个个失败案例中的那个老师同哭,同笑,同反思。
这样,你的教室里就多了一些美好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