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课文 三味书屋 说课设计 教学资料--语文说课评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3: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材分析
我说的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第二课《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摆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身、勤奋好学的事迹。全文共3段。第1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摆设。第3段从鲁迅书桌上的“早”字引出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这篇课文文字精炼、条理清楚,是本册教材中培养同学言之有序、连句成段能力的重要课文,目的是继续运用读课文、划方位、找事物的方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逐步形成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同学学到作者观察事物,连句成段的方法,为本单元习作打下扎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三年级教学要求、课文特点和课后考虑练习,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理解课后题3两个句于的含义。
2.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4.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身的行为习惯。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进一步落实单元训练项目,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教学难点有两个:
1.课后题3两个句子含义较深,同学理解有一定难度。
2.课文第2段除了“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四个大方位外,还具体写了“画上”、“桌上”两个小方位,与上一课介绍方法不同,同学不易区分。
四、教学过程
1.课时布置:本课我打算上三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学习第1段。
第二课时学习第2段。
第三课时学习第3段,总结全文。
2,课前准备:课前老师准备好录像带,小黑板,《少年鲁迅的故事》一书,话筒一只,三角旗一面,旅游帽一顶。每位同学准备一份拼贴三味书屋平面图的资料。
3.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解题,激兴趣。
板书课题后,老师出示《少年鲁迅的故事》一书,把有关“三味”的典故告诉同学。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我认为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要尽量增加信息密度,丰富与课文有关的信息量,用教师自身的聪明才智去激发同学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同学意识到课外查阅资料也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
第二环节:初读,提问题。
保守教学往往是教师嚼烂了喂给同学吃,同学不会主动求知,但当今社会知识激增,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给同学终生受用的知识,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同学学习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培养同学自学能力就是教会同学学习的重要途径。自学时,我首先要求同学读通课文,因为读通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语言作铺垫。我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同学读,自身巡回指导,看看差生是否能将生字字音读正确,把长句读流畅。检查朗读时,让同学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你喜欢读哪一节就站起来读哪一节,使枯燥的读书变得扎实有效,生动活泼。然后,请同学运用本册第一、第三单元学过的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并且汇报交流。但是,一篇新课文,同学通过自学不可能什么都懂,紧接着,教师鼓励同学质疑问难。这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教,而且学习由疑问开始,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启发同学质疑,对于同学的积极探究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第三环节:细读,解疑难。
1.学习第1段。
教师简单介绍鲁迅后,让同学用“浙江”、“绍兴”、“三味书屋”、“鲁迅”说一句话。这种变换词序的训练能发展同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明性。
2.学习第2段。
这段是按方位顺序写的,是本课教学重点。因为同学已学过《我们的教室》一课,初步掌握了用读课文、划方位、找事物的方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所以教学时我采用导学式教学法,确立同学主体地位,引导同学运用学过的读写知识进行自学自悟,教师适当点拨讲解,在重点、难点上下一番功夫。
具体分5步进行教学:
第1步,复习学法,为迁移提供条件。
第2步,运用学法,四人一组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从保守的“师——生”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充沛发挥同学的内在潜能,让他们在集体中取长补短、相互启发。
第3步,检查自学,请同学拿出学具,按观察的先后顺序把这些东西贴到图中相应的位置。再叫一名同学上来贴,贴好后,大家对照课文有关句子讨论评价,引导同学再次深入理解课文,接着放三味书屋录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地再现课文内容,使同学如临其境,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种检查形式符合反馈原理,因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习者吸收并输出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正确与否的过程。
第4步,了解写法。以第1句为例,把原句与“三味书屋正中的墙上有一幅画”进行比较,引导同学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正中的墙上”写具体的,“正中的墙上”和“画上”是什么关系,然后请同学找出第二段中同样方法介绍的句子读一读,这段没有具体介绍鲁迅的书桌,最后让同学仿照第1句写法填空:( )是迅的书桌,书桌上( )。这—步既有知识的理解积累,又有迁移运用,由扶到放,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第5步,游戏激趣,结合平面图做一个导游三味书屋的游戏,一个同学做导游,拿着三角旗和话筒,导游介绍要具体,其他同学做游客,可以向导游提问,通过游戏引导同学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培养他们的言语交际表达能力。
总之,这5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同学认知规律,把阅读理解,动手操作,口头表达有机结合,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全体同学都得到卓有效果的训练。
3.学习第3段。
本段是落实思想情感目标的重点段,教学时以读代讲,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同学朗读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揣测语言、体会含义、陶冶情操。具体分3步:
第1步,默读、引读,初步了解“早”字的来历和作用。
第2步,抓住重点词句研读。本段最能体现鲁迅精神的有3句话。第1句“鲁迅几乎天天奔波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课后题3第1句话中没有“几乎”两个字,我认为应该加上去,因为“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几乎天天”并不等于“天天”,假如省去了这两个字,句意就有变化。这句话中的“奔波”的“走”让同学联系上下文选择意思:1,步行、走路。2.跑。“于.”、“之间”用找近义词方法理解。“当铺”离今天的生活较远,由教师讲解。这些词的意思弄懂了,整句话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第2句“他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这句话中的“刻”字看似平常,其实用得很传神,我引导同学把“刻”与“记”进行比较,通过反复推敲,使同学不只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这两句就是课后习题3要求理解的两句话。教师力避结论性的讲解,引导同学参与理解句子的过程,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突破了教学难点。针对一些同学受批评时拼命强调理由的现象,教学时我还抓住“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这句话做文章。先说说什么叫默默地?再说说鲁迅当时可能在想什么?通过填补情节空白,去感受鲁迅的内心世界,从而对他发生由衷的敬意。
第3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第四环节:复读,谈感想。
教师概括课文内容后,让同学再读课文,然后巧用已营造的课堂氛围来个趁热打铁,让同学说说:自身学习上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把哪个字深深地刻在心里。把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4.作业设计。
本课作业除了分课时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外,第2课时让同学仿照第2段写写少先队队室,引导同学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身的作文中,做到读写结合。第3课时作、业是课外阅读《出入当铺和药铺之间的小朋友》一文(见《少年鲁迅的故事》第1—3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陶冶情操,体现大语文的教学观。
5.板书设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3:03:00 | 只看该作者

本课板书图文结合,直观形象,突出了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有利于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22: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