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4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19:2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树立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
  2.能力:正确理解法律的特殊性、本质以及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3.知识:(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本质是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明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法律的含义、法律的本质、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的关系、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有关法律的基础知识。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法律规范,熟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为进一步探讨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首先从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入手,通过大量的实例、相关链接,引导学生探询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问题,使学生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法律行为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良好习惯,做到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坚决不做。这个课题是整个法制教育的重点。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情景赏析,自主感悟】
  教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课件展示:小游戏单号站双号坐
  游戏要求:老师随口说出一串数字,要求学生听到双号数字的时候是坐着的,听到单号数字的时候是站着的。
  再依次出示反映道德、法律的图片,提出问题:规则、道德与法律有何关系?
  学生回答,并且引导学生总结出: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知道规则的重要性,无规矩不成方圆,引出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环节一
  让学生带着:怎样理解法律的特殊性?这个问题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
  课件出示图片提示学生回答:在我国法律是由什么机构制定的?
  学生回答: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行为规范。
  再通过知识点回顾:法律与道德两种规范的区别,试着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法律的特征。
  形成方式
  起作用的手段
  法律
  专门的立法机构和人员制定
  强制力
  道德
  社会生活中逐步养成
  社会舆论和良心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总结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19:20:49 | 只看该作者

  法律的特征: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阅读教材第83-84页案例思考:
  胡长清,1994年上半年至1999年8月,在担任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和副省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87次收受、索取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544.25万元;胡长清还有161.77万元人民币的巨额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经查证亦无合法来源的证据。
  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判处胡长清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追缴非法所得161.77万元。
  2000年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核准胡长清死刑,同时下达了执行胡长清死刑的命令。
  (1)胡长清被判处了死刑说明了什么道理?
  (2)依法打击腐败,维护了谁的利益?说明了我国法律的阶级本质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总结出:
  法律的本质: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环节二
  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回答是在行使何种权利和义务?
  学生回答:分别是选举权、受教育权、劳动权、依法服兵役权
  并且让学生思考: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享有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2.什么是权利?什么是义务?
  学生回答,教师评析。
  总结出
  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利;法律上的义务是指法律上规定人们应该履行的责任。
  在我国,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还必须自觉履行各项法定的义务。
  环节三
  课件出示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图片中的人物是怎样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的?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怎样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学生分析,教师评析。
  总结出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环节四
  课件出示案例:因航班延误怒砸机场设备被处治安罚款
  师某送客户到海口美兰机场,准备搭乘海航航班飞往济南,当天因机场运力调配造成航班延误,海航工作人员向师某详细说明延误情况,并解释由于时间衔接不上,无法中转。但师某不听任何解释,在现场大吵大闹,要求必须成行,并提出如不能安排中转航班,就要两倍于机票的赔偿。
  航空公司工作人员一再向师某解释,师某非但不听,反而一怒之下,拿起机场隔离柱砸向值机柜台,造成20号值机柜台面板断裂,并导致该柜台电子秤损坏。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师某被机场公安部门处以罚款200元,并按照电子秤所需价格,赔偿机场损失8500元。
  看了这则案例,同学们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学生分析回答,教师评析
  总结出
  怎样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1.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2.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有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但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
  课件出示:公民履行义务要做到:
  在去年印度洋发生海啸期间,某中学的1300多名师生,为海啸灾区国家和人民积极捐钱、捐物,奉献爱心。
  该校师生支援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提示学生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19:20:52 | 只看该作者

  总结出
  3.公民履行义务要做到:(1)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
  课件呈现图片,说明了什么?提示学生归纳
  总结出
  (2)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
  课件出示案例:
  因原始身份证模糊不清,考研女生小青(化名)为自己办了一张和原证件相同信息的假身份证。考试期间,小青因伪造证件被所报考的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取消考试资格。
  案例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出
  (3)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坚决不做。
  【收获平台】
  又到了颗粒归仓的时候了,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自我盘点一下吧!
  学生归纳,最后总结
  课堂检测
  一、我来选择
  1、与道德、纪律相比较,法律具有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A、依靠社会舆论保障实施
  B、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C、只对部分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D、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B、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是获得与付出的统一
  C、公民既要增强权利观念,也要增强义务观念
  D、公民有无义务的权利,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二、案例分析:
  小明和同学去看电影,看完电影出来,小明发现自己的自行车不见了。看着小明着急的样子,几个同学走上前来。
  甲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明天再让妈妈买一辆。”
  •乙说:“要不然你也偷偷弄一辆骑走。”
  •丙说:“我们还是抓紧时间到附近派出所报案吧!”
  •小明站在原地,盘算着-------
  •请你运用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几个同学的观点。
  参考答案:
  1、D2、D
  2、参考答案: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有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但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课后实践作业
  初二某班学习了“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后,同学们对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到底谁更重要产生了分歧。有的说“以德治国”重要,有的说“依法治国”更重要。同学们商定于近期举行一次专题辩论会,请你以活动课的形式自行设计一次辩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7: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