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6-10-25 20:28:57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教师将4张故事图片投放到图书吧,请幼儿自己重组图片,进行故事创编活动。
《会游动的小岛》故事简短、有趣,在图片中似龟似岛的画面把幼儿带进了悬念之中,诱发了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活动巧妙地运用这个悬念,使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很聪明,一下子就看出来这个像小岛一样的是一只乌龟。继续让幼儿看图片,他们根据画面的不同大胆地创编故事情境。整节课的流程较清晰,环节层层递进,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之中。教态自如,声音适中。
整个活动中,我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一、以“教师”为中心
在活动中首先要把握的是让幼儿通过“想”激发“说”的积极性。但活动中作为新教师的我由于没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所以没有引导幼儿大胆的去想,当我发现幼儿一下子就猜到小岛是乌龟时,我就开始有点不知所错,直接一带而过,没有留给幼儿更多的想象空间,在后面讲述故事时,当出示图3,问幼儿“又发生了什么事?”当幼儿一直在说小鸟睡着了,我就直接说“小乌龟睁着眼睛看着她”。活动中,我更多的是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所以在请幼儿完整讲解故事时,更多的还是我在讲,其实在活动中,当幼儿知道小岛是乌龟时,我还可以让他们猜一猜,还可能是什么。应该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她们多思考,多表达。
二、教师对教材的挖掘过于浅显
故事很简单,只有四幅画,但是我并没有仔细挖掘每一幅画面的细节,导致于,前半节课故事讲解,过于简单、浅显,并没有讲到故事的精髓,我自己应该明确每一幅画面,幼儿要让知道什么?获得什么发展?比如第一幅画面可以从场景(大海、小鸟)来说,第二幅画面可以用表演形式来理解,第三幅可以让幼儿猜一猜乌龟为什么晚上不睡觉?它要干嘛?第四幅让幼儿学说礼貌用语,让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话讲述每一幅画面内容。
三、教师应该关注全体幼儿
作为新教师,教学能力相对薄弱,上课时有点紧张,生怕幼儿把答案扯偏了,于是总是叫几个积极回答问题的幼儿,并没有关注到个别开小差的的幼儿。我应该要相信每一位幼儿,帮助在语言方面相对薄弱的幼儿,肯定他们的回答,当他们回答不上时,我可以给予提示,多留给他们一些机会,不断的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让全体幼儿共同进步。
在今后的活动组织过程中,我要事先充分分析教材、深层次挖掘内容,更准确地把握目标,在活动实施中,认真去倾听孩子们的回答,根据幼儿的回答来提炼出要渗透给幼儿的内容。在平时过程中,不断去思考、探索、反思、再实践,在不断地经验积累中让自己成长。 |
|